安史之乱后唐朝治下的西域被吐蕃隔断,凭什么坚持了五十年|文史宴

文史宴说 2024-08-06 11:31:06

今天的故事,是关于唐朝最后的安西都护郭昕的,他带着唐军残部,在安西都护府坚持了数十年,最后和历经百战的部下一起,全部阵亡。1.有去无回的征程

吐蕃武士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和边军精锐的悉数内调,河西和陇右地区的防务出现了巨大的漏洞,于是趁着这个时机,吐蕃人大举入侵河西地区,接连攻陷了唐朝的多个边地城镇,西域地区的唐军逐渐与汉地失去了直接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河西节度使杨志烈遇害,为了给唐朝在河西,北庭,安西的军政机构补充人才,在公元765年,郭昕踏上了进入河西和西域的行程。在杨志烈死后,由于接任的杨休明对甘州和北庭等地的唐军旧部进行大清洗,所以河西,北庭还有安西的联合防御体系开始逐步瓦解,安西,北庭和河西的唐军,吐蕃人在切断了中原和西域唐土的联系之后,从公元772年唐朝使节给西域守军下达《谕安西-北庭诸将制》透露出来的信息看,当时吐蕃人对西域的唐军,暂时采用的是威胁而不直接攻击的策略。此时的郭昕还是在当时安西都护府的尔朱都护将军帐下效力,还没有关于他的独立活动记载。

回纥大汗也是在尔朱都护的治理下,唐朝的北庭还有安西都护府,在和回纥牟羽可汗结盟的大策略下,回纥大军大量进入西域,协助唐军残部对抗吐蕃人,但是此时,回纥人并不想让唐军东归,他们没有放开使臣东归的通道,所以西入安西都护府的唐朝使者大都有去无回。在尔朱都护死后,郭昕接任其职位,成为了新任的安西都护。

唐德宗不过唐朝和回纥的友好关系并不稳定,在唐德宗上台之后,由于他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支援唐朝的回纥将军的羞辱,所以他在上台后,开启了和吐蕃人议和的谈判,释放吐蕃战俘,而对内则罢免和召回抗击吐蕃有功的将领,甚至将逗留汉地,驻扎在泾州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行营迁徙到唐吐边境上的原州地区。唐德宗的态度,引起了安西北庭残兵和回纥汗国的震惊,在这样的背景下,回纥汗国开放了唐军东归唐土的通道,公元781年,安西和北庭孤军派出的使者终于来到长安,向长安朝廷汇报唐军依旧在坚守西域的情况,这一情报令朝廷在意外之余大为感动,在《赐李元忠郭昕诏》中,唐廷是这样描述的:“二庭四镇,统任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国朝以来,相奉率职。自关陇失守,东西阻绝,忠义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尊朝法,皆侯伯守将,交修共理之所致也。伊西北庭节度观察使李元忠,可北庭大都护;四镇节度留后郭昕,可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其将吏已下,叙官可超七资。”但是与此同时,唐德宗依旧在主导唐朝和吐蕃人的议和;吐蕃人也希望以和议的手段,限制唐朝在西北的大规模行动,为彻底吞噬西域唐土创造机会。公元783年,唐吐在清水以西的结盟仪式上,唐朝承认了吐蕃对应灵,凤,陇,泾等地的占领,双方对于各自的飞地问题做了这样的规定:各地飞地上,唐军占据者归唐,番兵占据者归番,在无人占据的空白地带,双方不许新建城堡,训练军队。但是这样的条约,不仅让驻守西域的唐军将士寒心,而且导致了吐蕃人对于唐朝领土的进一步野心。

泾原兵变让唐军将士十分寒心而且一心削藩,加强皇权,对藩镇缺乏信任的唐德宗的种种行为,最终在征调泾州和原州地方驻军南下平叛的时候发动兵变,唐朝一度希望借助吐蕃兵力平叛,并且还遣使通过吐蕃地区进入安西北庭地区安抚当地唐军,希望以割让北庭和伊西为代价,换取吐蕃出兵协助平叛,但是在吐蕃出兵有限的情况下,是神策军平定了这次兵变,讽刺的是,这次的叛乱将士有不少就是入关支援唐军平叛的安西和北庭的精锐部队。也是割让伊西和北庭的决定,遭到了朝中将领和唐军将士的强力反对,所以唐德宗被迫下令追回之前命令安西北庭将士内迁的诏书,反而在公元784年对郭昕和李元忠加官进爵,对西域戍边将士大加封赏。

而且由于吐蕃人对于清水会盟获得的条约并不满意,希望进一步夺取唐朝在西部的残余领土,为了进一步清除唐朝的名将名臣李晟与马燧、浑瑊三人,于是吐蕃人以归还灵州和夏州为诱饵,邀请浑瑊等唐朝高官参加会盟,但是准备趁机绑架人质。在盟坛上,吐蕃人果然发兵,突袭唐朝官军,再加上唐德宗在此之前,也让唐官展示足够的诚意,结果差点成功地导致浑瑊被捕。吐蕃人劫持人质的行为,坚定了唐德宗和回纥和好的决心,随后出现的,就是唐朝和回纥和亲+联合南诏和大食等周边势力限制吐蕃的扩张。也是在这一时期,从印度取经回国的悟空法师车奉朝经过了尚在风暴眼中心的安西四镇,和郭昕有了一面之缘。2.悟空和尚和郭昕的一面之缘-安西唐军在求法僧人笔下的最后记载

悟空法师车奉朝在悟空的记载中,唐朝的羁縻体系依旧在有序运作,他一路上拜见了疏勒王裴冷冷、唐朝的镇守使鲁阳,在于阗拜见了国王尉迟曜和镇守使郑据,以及在龟兹王城,拜见了龟兹王白环和安西副大都护,西域唐军的主心骨郭昕。

龟兹王城的城墙上,身披铠甲、饱经风霜的守军们打开城门,小心翼翼地检查进城人员的通关文书,对可疑人士进行隔离。这些人是经过多次挑选,筛走精兵后挑剩的部队,以老弱病残之身对付士气旺盛的吐蕃人。

白苏毕梨领屯米状 西域唐军招募了本地的龟兹人入伍,因为种种原因在《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中无法展现当然,悟空也看到了,西域唐军中多了很多高鼻凹目、红发绿眼的当地面孔,以及亲唐的突厥人,还有汉人和印欧人土著的混血后裔,这是安西都护府面对兵力不足的困境行使的对策。而这些人的战友已经被派往东方参加混战,或死或伤,幸存者被归入其他建制的部队;而留在中原的西域王族,则成为了神策军军官,在中原落地生根,比如于阗国王尉迟胜就在带兵进入内地平叛之后,将王位让给了尉迟曜,然后带着部属在中原落地生根。

在西域本地君王的支持下,虽然安西、北庭与内地音书断绝,但是当地的各种军政、民事还有农业基础设施都在运作。唐军也通过积极种地、自铸钱币,维系十分有限的区域贸易,以维持大军的生存。而且从汉代开始,龟兹附近有丰富的铜矿和铁矿,龟兹国本地有悠久的冶炼传统,在汉代时这里出产的贵重金属,就可以满足西域36国的消耗。唐军在这里铸造了一些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自主发型的货币,以维持社会的运转。后来,这些钱币在库车地区,还有回鹘道上的和林格尔古城等地大量出土。只是由于和中土联系不便,所以在内地换用新年号之后,安西和北庭还在迟滞的使用之前的旧年号。而且从大历到建中,守军制造的唐币质量不断下跌,暗示了守军最后的经济状态在不断恶化。

西域唐军自行铸造的建中钱但是来自河西走廊的一波波难民团,会带来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贸易量的大幅下降,守军对本地绿洲农业加重的依赖,无疑增加了当地的土地负担,悟空看到的,是一片片过载的庄园和田地,以及被拆分得很细的屯垦军田,一旦斥候发现警报,所有人都要把牲口收入羊马城,进城进行防御。在神经紧绷下的几个月清闲时光里,悟空法师走访西域各地的重要寺庙和石窟,每到一个国家就停留数月,坐而论道、翻译佛经,请龟兹和北庭的本地高僧,将取到的经文翻译成汉文,等待局势缓和后再上路。在兵荒马乱中,仿佛只有佛窟中精美的壁画,寺院的梵唱,和佛灯幽微的光芒,能够略微抚慰乱世的人心。

龟兹的精美壁画

龟兹的精美壁画随后,悟空从南疆和北疆之间的要道焉耆国,越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山地,并来到了杨袭古坐镇的北庭都护府(吉木萨尔),看到了当时唐军为数不多的良种军马场。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不同毛色的军马一群群地聚集在一起,被马夫精心照料,但是此地正被兵力短缺的问题困扰,城头的垛口前,很明显没有足够的战士防御。曾经是武将的车奉朝可以轻易地发现这里的窘迫处境。

唐军骑兵和战马由于河西走廊的交通完全被吐蕃军队截断,所以悟空携带圣物取道回纥汗国,由于当时回纥人大力扶持摩尼教,而且回纥国相在国内飞扬跋扈,政局动荡,所以在回纥汗廷,作为少数派的悟空不敢多言。一行人沿着阴山进入鄂尔多斯一带在饱经磨难之后,悟空终于在贞元六年回到了唐朝都城长安,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颠沛流离之旅,他带回的经文,终于得到了唐朝政府的承认。3.城破之日:安西都护府的最后岁月和唐人遗民的结局不过,在公元789年的12月,杨袭古与回鹘人的联军被吐蕃人联合葛逻禄的大军击败,北庭迅速失守,虽然唐军和回鹘人有心反扑,但是之后的战斗却连续失败,最后只有160多人的北庭残军因为失去了战略要地和重要性,立马被刚刚战败的回鹘人翻脸杀害,北庭都护府最后的骨血就此零落在大漠胡尘中。而这一战,也意味着塔里木盆地和回纥草原的联系彻底断绝。

1964年吐鲁番阿斯塔那29号墓出土的唐骑兵木俑不久后,公元790年,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王国沦陷,这意味着龟兹失去了南方的重要屏障,唐军失去了半个塔里木盆地;虽然郭昕曾经联系回鹘汗国,唐军残部和回鹘在公元793-794年在北庭地区重创吐蕃,短暂的收复北庭附近,这一场胜利甚至被远在南方的南诏得知,南诏人曾经告知唐朝,由于吐蕃人在北庭附近被被回鹘人击败,所以想向南诏征兵继续作战。与此同时,吐蕃和唐朝还在西州地区继续拉锯:公元793年,前伊西节度使留后使判官,被称为破落官的赵彦宾,无奈地在抄写经文时,写下了"去年(公元792年)西州沦陷"的字句,唐军的控制区进一步被压缩。不过数年之后,一个西州僧人义琳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在西州写下了自己听完金刚般若经的记录,说明这里一度在回鹘人的协助下,回到了唐军的控制下,只是这样的挣扎并没有持续太久。

回鹘人的支援并不持久到了元和年间的公元808年:这一年,吐蕃和唐朝没有任何通使记载,但是在此前后,唐蕃使者往来不断;而且也是在这一年,回鹘九姓可汗碑没有任何对于克敌的记载,但是吐蕃人却在同时代的碑文中炫耀战胜敌国的成绩。也是在元和年间,元稹和白居易都写了名为《缚戎人》的纪实文学,在元稹的笔下,龟兹王城在一次吐蕃人的冬季突袭中沦陷,“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这些唐军中的老弱之人被刖足断脚,壮者被迫易服剃发,只能在每年正月初一穿上唐装向东朝拜;其中有一个安西都护府的唐军俘虏和张骞逃脱匈奴监视那样,九死一生地逃到唐土,但是边防骑兵根本不管他说汉语,而是将他当作吐蕃人和其他吐蕃俘虏送到长安,最后被押送到东南地区严加监视;在白居易版本的《缚戎人》中,一个原籍是凉州的唐军士兵在大历年间被吐蕃人俘虏,家乡被吐蕃人攻陷,他下定决心抛妻弃子,投奔唐朝,但是同样和其他吐蕃战俘一起被送到长安,破面穿耳,最后被流放到江南地区关押。

所以,在抵抗了很久之后,"汉兵处处格斗死",龟兹城头的唐军旗帜最终落下,渐渐平息的刀兵声,预示着时代的易主。而郭昕最终也在这一战中战殁。西域最顽强的唐军就此全军覆没。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残余的汉人和西域本地人,突厥人,粟特人被分化为不同的部落被吐蕃人统治,不同的部落要提供丝麻等物产,或者直接为吐蕃人提供军兵。当然,还有汉人一直坚持到了回鹘人西迁西域的时代,在五代和北宋使臣的笔下,这些汉人依旧是回鹘人统治下的重要臣民,有自己的头目和领主,保持着汉姓。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