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杨朴(921~1003)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布衣诗人,字契元,自号东里野民。他世居新郑东里,好学,善诗,天性恬淡孤僻,不愿做官,终生隐居农村。
杨朴的诗俊逸潇洒,语言质朴精练,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隐居生活,类似唐代的贾岛、李涉。他的代表作有《七夕》、《归耕赋》等。他曾被宋真宗赠茶帛,想授官任用,但他坚辞不受,作《归耕赋》以明志。他78岁去世,葬于县城北20公里处袁堡村东。
01《七夕》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这两句是对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的质疑和反思,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不解和不屑。诗人认为牛郎为什么要邀请织女来织云彩,这是一种多余和无谓的举动,没有必要向天上的仙女求取智慧和巧艺。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这两句是对人间的现实状况的讽刺和揭露,用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惊讶和愤慨。诗人指出人们每年都要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却不知道人间的巧诈已经太多了,多到令人可怕的地步。这里的“巧”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创造美好生活的技能,二是指进行争斗欺骗的手段。诗人暗示人间的巧诈已经超过了天上的巧艺,不再需要向织女乞求。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和悲悯情怀,也为全诗的主旨作了升华。
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以七夕乞巧为题,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对人间的现实进行了批判和反思。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一种独到而又辛辣的见解,具有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人间的关注和期待。
02《莎衣》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这句描绘了诗人穿着蓑衣,倚靠在船上,吟诗垂钓的情景。蓑衣是用蓑草编织的雨衣,色泽柔和,质地轻软,比起其他衣服更胜一筹。诗人用“软绿柔蓝”来形容蓑衣的颜色,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触觉上的舒适。诗人用“正相宜”来表达他对这种生活的满意和适应,他觉得这是最合适的方式,既能享受自然的风光,又能发挥自己的才华。这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趣和清高气节。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这句继续描绘了诗人披着蓑衣的情景,但是换了一个季节和一个时间。这里是夏日的午后,诗人在芦苇的阴影里,和着水汽的烟雾,卧在渔船上,享受着清凉和宁静。又或者是雨后的清晨,诗人在荷花的香气中,带着雨水的蓑衣,赏析着滴翠的莲叶,感受着清新和优雅。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这句又描绘了诗人脱下蓑衣的情景,但是换了心情和场合。这里是春天的酒家,诗人痛饮狂醉,放纵自我,不顾一切,把蓑衣脱下来,不知所措。又或者是晚霞满天,诗人收棹归舟,心满意足,把蓑衣脱下来,随手乱堆,不在乎。这句写得有神情,用了许多形容词,如“狂脱”、“醉后”、“乱堆”、“晚晴”,把诗人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得生动活泼,把蓑衣的作用和地位表现得随意自在,把诗人的性格和风格表现得狂放不羁。这句是对渔人生活的歌颂,也是对自由自在的表达,诗人用蓑衣来表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世事的看法。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诗人的主旨和心志。这里是对比了蓑衣和官服的价值和意义,诗人明确表示,即使紫色的绶带和黄金的印章再贵重,再尊贵,他也不会轻易地拿蓑衣去交换,因为他珍爱蓑衣,珍爱隐居的生活,不愿意沾染官场的污浊,不愿意追求富贵的虚名。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借咏蓑衣,表达了诗人对隐居江湖的向往和对官场富贵的不屑。诗人用“软绿柔蓝”、“倚船吟钓”、“蒹葭影里”、“菡萏香中”、“狂脱酒家”、“乱堆渔舍”等词语,描绘了蓑衣的颜色、质地、作用、地位等方面,展现了蓑衣与诗人的生活、心境、性格、风格的极度融合、协调。全诗立意新异,语言清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夜半雷惊梦醒,农历七月初八零时,写此词记之…… 鹊桥仙 七夕》 几声雷破, 入窗萧瑟, 西天月隐云锁。 遥遥河汉鹊桥合, 空中滴滴雨儿落…… 梦回少我, 老院旧错, 娘亲膝上横卧。 四十多年风吹过, 谁不是匆匆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