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秒一碗面,最低卖6块,深圳“无人面馆”真的要取代人工了吗?

商业大美 2025-03-22 08:32:58

今年3月初,深圳一家无人面馆突然刷爆全网,48秒就能从面粉变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所有菜品最高不超过20,最低只要6块钱。

整个制作过程中,机器人独立操作,全程无人接触。

这场景像极了科幻电影里的未来餐厅,但深圳人早已见怪不怪。

也是在这个月,一批智能安检机器人在深圳全市各个地铁站“上岗执勤”,我们地铁安检员能做的,这个机器人也都能完成。

从机器人咖啡师,到AI辅助医疗诊断,就连美国知名的波士顿动力公司创始人,也在抢购研究我人形国机器人。

这场曾由西方主导的科技竞赛,西方人又被我们甩在了身后。

西方负责画饼,我们负责实现,为什么我国总是能完成西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设想?

目前全球近60%的人形机器人企业,都集中在我国。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量大概约有27亿元,预计3年后增长十倍达到387亿元,5年后达到千亿元,也就是两艘福建舰航母的造价。

在深圳,仅仅南山区就有超过20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2月份摩根士丹利公布了机器人产业链百强名单,其中63%都是中国企业,深圳就有七家企业入选。

深圳的创投圈流行一句话:

“投硬科技,亏了算我的,成了算中国的。”

放心大胆“试错”,不以单一项目成败论英雄,这在创投界实在很难得。

而这种“风险共担”机制,让深圳的科技企业死亡率比硅谷低23%。

在深圳湾科技园区,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最新一代PM01型号人形机器人,这款产品已经完成了全球首例前空翻动作。

目前,我国机器人中的核心零件部分大多已经完成了国产化,国产程度已经达到了90%。

像深圳湾园区已经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如果企业有需要,甚至可以在一天内找齐100个零部件供应商。

而扎根深圳9年的乐聚机器人冷晓琨坦言,在产业应用上,当前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跟国际水平没有差距,

2024年,乐聚机器人已经成功交付了100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目标则是2000台。

他确信,国产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一定是出海,而深圳便是最好的锚点。

他还确定,人型机器人的出现,一定是为了解决工业自动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非取代工人的岗位。

当旧金山还在对这个问题表示怀疑的同时,深圳的无人面馆已经可以一天端出1820碗面;

当东京的寿司大师坚持“匠人精神”时,深圳的机械臂正在学习如何把牛肉丸捏得更Q弹。

这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一场关于“如何让科技服务于人”的社会实验。

正如那家无人面馆的启示:

它没有消灭厨师,而是让人类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研发新口味;

它没有抬高物价,而是用极致效率让普通人吃得更便宜。

这种“科技民主化”逻辑,或许才是深圳最可怕的创新,不是追逐风口,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未来。

就像网友们调侃的一样,西方画饼我们实现,在我国、在深圳没有不可能,只有还没找到的方法。

这座城市就像那台48秒出餐的机器,它不关心面条应该长什么样,只专注于把面粉变成任何你想要的模样。

0 阅读:8

商业大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