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4大名将:军事上都是天才,政治上却是庸才,无一人善终

迷途羔羊归巢处 2025-02-03 12:23:48

【前言】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六国相互对峙。在这纷争不断的时代,诸多杰出的军事名将纷纷涌现。他们凭借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为各自的国家效力,建立了赫赫战功。但是,常见的情况是,这些军事本领出众的名将,在政治方面目光狭隘,最终难以避免被人算计的悲惨结局。

【战神白起:威震战国却以悲惨结局收场的人屠】

白起,字季白,打小就生长在一个将门之家,打从儿时起就展露了非凡的勇猛和智谋。他才二十岁的时候,就跟着秦穆公去攻打魏国,还立了头功。往后,他在秦昭王麾下,凭借着超强的军事实力,那是接连取胜。白起率领的军队威猛无比,如狂风巨浪般席卷各国,因其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故而被称作“战神”。

然而,和“战神”这一美誉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白起在战场上大肆杀戮,故而被称作“人屠”。据《史记》所述,白起投身过 12 次大规模战役,单是长平、陉城、伊阙这 4 场战役,就将敌军 89 万人斩杀。算上其他的战役,白起杀死的敌军多达 160 多万,差不多占据了整个战国时期在战争中死亡人数的 80%。

在白起领军征战的三十年中,他平均每天得杀掉上百人,方能创下这般惊人的纪录。他和麾下将士们在战场上杀得疯狂,让敌人惨不忍睹,鲜血横流,尸体遍布荒野。哪怕是面对毫无反抗之力的降兵以及老弱妇孺,白起也会毫不手软地将他们处死。不得不说,白起简直就是一个毫无人性的屠戮机器。

在白起掀起的血雨腥风中,秦国的实力不断壮大,逐步将其他诸侯国吞并,从而为后来秦朝的统一打下了根基。白起的军事成就的确不容小觑。然而,他在政治方面却堪称愚笨至极。

白起这人性格直爽,狂傲不羁,丝毫不懂收敛自己的锐气。他老是公然违背秦昭王的旨意,对君王毫无敬畏之心。白起觉得,只要自己在战场上能够屡立战功,声名远扬,那便能够随心所欲。他压根就没把宫廷中的政治争斗当回事儿。

这下子,那在朝堂上权势熏天的宰相范睢瞅到了机会。范睢心里犯嘀咕,接二连三地向秦昭王说白起的坏话,声称白起傲慢专横,存有颠覆君王权力的念头。秦昭王心里很不痛快,最终下令把白起给杀了。就这么着,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落了个极其凄惨的结局,丢了性命。

后来,白起老家的村民们聊起他来,都忍不住摇头叹息。他们觉得,要是白起能不那么张扬,小心处理朝堂上的那些事儿,凭他的本事,肯定能功成名就。不但能稳坐战国名将的头把交椅,还能当上秦国的重要官员,荣华富贵那是享之不尽。可惜啊,白起这人目光短浅,光看到自己在战场上的那点成绩,就找不着北了,最后把自己给坑了,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兵仙韩信:创造汉朝却被刘邦狠心算计的开国功臣】

韩信起初先后投身于魏国与楚国,曾在项羽帐下做事。他凭借非凡的军事胆略和智谋,很快从一名普通小吏晋升成为重要将领。当项羽把攻打秦国的重任交予韩信时,他奋勇作战,成功攻入咸阳,立下头功。此后,在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这场战争里,韩信作为汉王的将军,带领军队多次立下赫赫战功。

在跟刘邦打仗的时候,韩信着实见识到了刘邦依据地形排兵布阵的高超之处,还有他管理军队的出色本领。韩信心里一动,觉得刘邦才是真正的英明之主。就这样,他决定离开项羽,转而投向刘邦的阵营。

此后,在刘邦阵营中,韩信那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接连打败了刘邦的强劲对手——齐国与赵国,还在垓下之战中成功活捉了项羽,给刘邦夺得天下立下了卓著功勋。韩信凭借自身的力量改变了历史走向,把刘邦推上了皇帝之位。“兵仙”这一美誉,他当之无愧。

哎呀,韩信这人呐,对政治一窍不通,也搞不清楚权力游戏的那些个规矩。刚当上汉高祖的刘邦呢,对韩信的赫赫战功心里很是顾忌,可又顾虑韩信在军队里的威望,没办法,只好暂且忍耐着。可韩信呢,那是春风得意,一个劲儿地让刘邦给他封王,这贪功好利的劲儿啊,都到了蛮不讲理的程度了。

刘邦把韩信的兵权给夺了,可韩信依旧张狂得很,还接着扩充自己的兵力。这下子,可把刘邦和吕后给彻底惹火了。吕后想了个法子,把韩信骗进宫中,瞅准他没防备的时候,下令让人把他给杀了。

韩信离世后,村里的老人们对他的一生展开了议论。韩信原本是能够成就一番功业、声名远扬的,然而他在政治方面缺乏头脑,不晓得收敛自己的锐气,老是把君王给得罪了,结果落了个被铲除的结局。老人们觉得,要是韩信能谨慎点儿,等到时机恰当的时候,再合适地展现出自己的抱负,说不准就能在刘邦过世后掌控大权、成为王者,那样的话他也不至于稀里糊涂地就丢了性命。

【蒙恬:修长城抗匈奴却中计自杀的天下第一勇士】

蒙恬乃秦朝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他来自蒙氏家族,打小就深得秦王的喜爱,常伴秦王左右。蒙恬不仅作战勇猛,而且为人亲和,很受士兵们的拥护。秦始皇坚信蒙恬具备统率军队的能力,于是命他负责监督修建长城,以此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

在蒙恬的督促监管下,人们日夜不停地拼命挖土、夯土,最终建成了绵延万里的长城。现今,当人们在长城脚下蜿蜒前行时,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修建长城的艰难困苦。此外,九州直道的开通,蒙恬也功不可没。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守护着秦朝北方的边境,因而被赞为“天下第一勇士”。

然而,蒙恬最终竟以自杀终结了自己的性命。秦始皇在某次巡游的途中患病离世,宦官赵高趁机篡夺大权,与胡亥一同发布了假的圣旨,声称秦始皇已将皇位传给了胡亥。蒙恬身为秦始皇的亲信,本不该轻易就信了这明摆着是伪造的谎话。

然而,蒙恬在政治方面着实糊涂得厉害,居然被赵高的谎话所骗。他竟然听从了那道假圣旨,将部下三十万大军的武装解除后选择了投降,而没有明智地进行抵抗。这就使得赵高有机可乘,很快又假传圣旨,责令蒙恬自尽。蒙恬想都没想,便听命自刎而死了。

后来蒙恬的老乡们聊起他来,都觉得他运气不好,政治方面那简直是一窍不通。要是他能看穿赵高的诡计,带着那三十万大军把赵高和胡亥给打败,说不准就能把真正该当储君的人扶上皇位,那他在朝廷上的理想没准就能实现了呢。可这蒙恬糊涂得要命,居然就被几句谎话给骗得丢了性命,真是傻得不能再傻了。

蒙恬这人啊,打仗那是相当勇猛,可在政治方面就不咋灵光了。他算得上是天下头号勇士,然而面对权谋之术却束手无策,结果被赵高给算计了,丢了性命,这真可谓是有才没处使,时运不济啊!

【邓艾:偷袭蜀国却被司马氏秘密处决的三国名将】

三国时期的邓艾,原本只是个普通百姓。打小起,他就心怀成为武将、统率军队的梦想。邓艾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奋钻研兵法,最终得偿所愿,渐渐成为了魏国禁军的统领。

公元 263 年,魏国让邓艾领着军队去偷袭蜀汉。邓艾明着从正面攻打蜀军,背地里却安排士兵从小道绕到蜀国的后方去了。蜀军一门心思地全力抵挡正面来的魏军,哪想到背后会突然冒出魏军来,一时间慌了手脚。邓艾这一招出其不意的袭击,顺利地把成都给占了。刘禅没办法,只好投降,蜀汉也就这么亡国了。

这次战役让邓艾一下子声名远扬。他原本只是个小兵,靠着一步步的努力不断晋升,最终带领军队成功奇袭了蜀国,总算报了仇、雪了耻。这在邓艾的一生中,可谓是最为耀眼的功绩。

然而,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邓艾开始得意洋洋,变得张狂无比,谁都不放在眼里。他对蜀国的俘虏很是轻视,还大放厥词,一个劲儿地吹嘘自己的功劳。这下子,可把真正手握大权的司马昭给惹恼了。

司马昭心里起了防备之意,觉得邓艾功劳太大,权势可能会压过自己,日后说不定会酿成大祸患。就这样,他偷偷地放出令箭,让人把邓艾和他的儿子给杀了。

邓艾走了以后,他的那些老朋友们都在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在他们看来,邓艾原本是能够舒舒服服、毫无忧虑的,可他仗着自己立了不少战功,就开始飘飘然,不晓得把自己的锋芒收一收,结果把自己给坑了。要是邓艾能管住自己的嘴,做事小心谨慎些,再耐着性子等个好时机,说不准能在司马氏那儿得到更多更好的赏赐呢。只可惜他对政治这方面一窍不通,冒冒失失就行动,最后下场那叫一个惨啊!

【结语】

您瞧瞧,那些在战场上仿若战神的名将,一到朝堂政治之中,就跟婴儿似的。他们只晓得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对那权谋诡计压根儿就一窍不通。就像老话说得好,“龙得盘着,虎得卧着”。可这些名将呢,全然不懂啥叫张弛有度,最后都吃了大亏。

他们的悲惨遭遇给咱们提了个醒儿,咱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得有个清楚的政治观念,小心被人算计。要知道啥时候该进,啥时候该退,这样才能取得成功,获得名声。

2 阅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