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被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十分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迷途羔羊归巢处 2025-02-05 16:46:01

【前言】

说起秦朝,那蒙氏家族可是不能不提。这蒙氏家族源自齐国的蒙山,他们的先辈在当地算得上是有些名气的将门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到了秦朝嬴政当政之时,这个家族得以崛起,成为秦朝战功赫赫的将军世家之一。

【一、蒙氏兄弟:秦朝权倾朝野的神将之族】

在当时,声名最为显赫的,要数蒙氏兄弟了,也就是蒙恬和蒙毅。哥哥蒙恬,身材高大,威风凛凛,在军队中勇猛无比,打小就因骑射本领出名。尤为可贵的是,他不光武艺高强,学问也颇为出众,既是活力四射的战神,又是精通兵法谋略的智将。弟弟蒙毅同样传承了家学,将蒙家优良的军事传统延续下来。这两兄弟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是秦朝最为得力的两位大将,和嬴政一同征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蒙恬打小性格直爽,为人正直,但凡瞧见不公平的事儿,就忍不住要去帮一把,所以在乡里很受敬重。有一回,蒙恬和蒙毅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边塞来了匈奴强盗,进犯边境的村镇,残杀抢掠百姓。得知这事儿后,蒙恬和蒙毅商量着要帮守军把匈奴强盗打跑。他俩骑上马就冲到了战场,带着村民一块儿加入战斗,没想到最后居然把匈奴军队打得大败,给边境的百姓换来了安宁。这也让还是孩子的蒙氏兄弟头一回感受到了领兵作战的滋味,让他们守护家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打那以后,这二人就走上了当兵的路,最后成了秦朝特别厉害的猛将。

公元前221年,当嬴政统一六国的战事接近尾声之际,蒙恬领命率领大军攻打齐国。他一举冲破了齐军拼死顽抗的防线,顺利地为秦朝覆灭齐国打了最后一场胜仗。此役异常艰难,齐军坚守到最后一城一地,坚决抵抗,牺牲的将士多达数万人。而蒙恬依靠其精妙绝伦的用兵本领,在歼灭齐军主力后,又筹划出一支奇兵突袭齐都林塞,径直抵达齐王的宫殿,迫使齐王不得不投降,就此结束了秦朝灭齐的最后一战。

通过这场堪称生死决战的胜利,蒙恬一下子成了嬴政格外宠信的人,被晋升为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内史。与此同时,蒙毅也因为自己在诸多战役里的英勇表现,获封上卿之职,变成了朝廷中仅次丞相的重要人物。一时间,蒙氏兄弟的名声传遍各地。百姓们对蒙氏兄弟深感骄傲,都觉得能有这样的猛将是件荣幸的事。在酒家歌楼里,最受青睐的内容,便是赞美蒙恬、蒙毅拼死立下战功的事迹。这两兄弟也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和崇拜的对象。

【二、北伐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在统一六国后,嬴政把目标对准了北方的强劲对手匈奴。这时候,蒙恬又一次受到征调,领着三十万大军向北方的深处进发,和匈奴展开了激烈的决战。这是秦军有史以来人数最庞大、行军路程最远的一次向北征伐。经由这次北伐,蒙恬不仅把匈奴的主力打得大败,而且还深入到匈奴的内部地区,烧掉了匈奴众多的据点,抓获了大量的牲畜,让匈奴遭受了惨重的打击。

这场战斗结束后,匈奴惊慌不已,再也不敢往南侵扰秦国的边境了。蒙恬的赫赫威名在整个北方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在天府小陈村,那里的居民直到现在都还在讲述着当时蒙恬大军的骑兵如排浪般发起攻击的情景:

“那天天气阴沉沉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咱村民们正在田里干活呢,猛地瞧见远处尘土漫天,还隐约听到好似打雷般的马蹄声。没一会儿工夫,一群黑压压的骑兵就冲到了村子边上,打头的将军穿着闪亮的铠甲,那双眼跟闪电似的,特别威风。咱都吓得赶紧乱跑,可那队骑兵直接往北方去了,原来这是大名鼎鼎的蒙将军带领军队胜利归来啦!”

在这场北伐战役中,蒙恬所面对的匈奴大军,人数是己方的好几倍。并且,深入匈奴内部的他们,补给艰难,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辛。然而,蒙恬足智多谋,有着掌控全局的能力。他不但带领大军成功穿越了沙漠荒野,还巧设伏兵,引得敌人中计深入,最终把匈奴的主力部队给包围歼灭了。据说在决战的那一天,蒙恬率先带头,奋勇向前,直接冲进了匈奴的营帐,将敌方首领斩杀,匈奴军队瞬间就垮了。蒙恬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受了重伤,差点就丢了性命,但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蒙恬此次北伐,可谓是功劳卓著。秦始皇得知后,那是高兴得不得了,对他的嘉奖和赏赐接连不断。老百姓们也都纷纷道贺,夸赞蒙恬为国家不惜献身,还表示一定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报效国家的精神。

【三、垂青的扶苏之子被托付予蒙恬】

在立下这一连串的战功后,蒙恬不光是军队的统帅,还差不多成为嬴政最为信赖的亲信大臣。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出行到沙丘的时候,在路上一病不起。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的始皇,把自己最为疼爱的儿子扶苏托付给了蒙恬,让他协助扶苏登上皇位,成为新的君主。

蒙恬表明了自己对扶苏的拥戴态度,还保证会在扶苏登基后协助其稳定朝局。嬴政虽说对扶苏宠爱有加,然而却顾虑他年纪尚小,若即位恐会引起纷争,因而将扶苏托付给了蒙恬。毕竟蒙恬不但是嬴政最为信赖的大将,其才能与管理水平也是无人可及的。嬴政也期盼凭借蒙恬的助力,让扶苏的皇位得以安稳。

这一行为毫无疑问是嬴政对蒙恬忠诚的极大肯定。据秦朝宫廷中知晓始皇心思的侍女云儿讲,在始皇心中,蒙恬是他最为看重和信赖的人,就连在交代托孤这件事时,始皇都没把李斯这类谋臣纳入考虑范围,只因为他觉得蒙恬的才能,要比李斯之流强得多。

蒙恬深知自己深受始皇的高度信任,心中既倍感荣幸,又深知责任重大。他在始皇跟前郑重表态,定当全力辅佐少主,绝不辜负始皇的托付,务必让扶苏稳稳地坐上皇位。

【四、赵高设计,蒙氏兄弟同命丧门】

这人啊,有时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秦始皇驾崩这事儿,消息并没公开出去。那宰相李斯跟太监赵高俩人私下里狼狈为奸,把嬴政的遗诏给篡改了。他们假传秦始皇的旨意,把蒙恬和扶苏给废了,转而让胡亥当了继承人。

蒙毅听闻这事儿后,那是火冒三丈,非要给赵高定罪。他向来对那些奸邪谄媚的人深恶痛绝,这回亲眼见到赵高企图谋害皇储,搅乱朝纲,当下就打算出兵捉拿赵高。然而,没过多会儿,他反倒被赵高污蔑,给关进了大牢,没过多久就被处决了。

蒙恬获悉弟弟蒙毅遭难以及扶苏被废黜的讯息后,满心悲愤。他完全能够即刻起兵,带着自己麾下的三十万大军直奔咸阳,扶持扶苏复位。凭蒙恬的威望与军事实力,完全能够将赵高和胡亥一举消灭。朝廷内外都在殷切期盼着蒙恬有所行动。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掌控百万雄师的悍将,居然没打算以武力进行反抗。

其实啊,蒙恬经历了漫长夜晚的痛苦纠结与深入思考。他心里清楚,自己没准有本事杀回京城,把政权夺回来。可要是真的动起刀兵来,秦朝肯定会陷入自相残杀的局面,百姓也得遭殃。作为一个忠心的臣子,他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举动让国家走向灭亡。所以呢,蒙恬决定用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免得秦朝陷入内乱的泥潭里。他这种把国家利益看得比个人恩怨还重要的无畏精神,让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五、千古留名言成曹操之座右铭】

没一会儿,赵高就赶忙派人来收走蒙恬的兵权,还让他自己抹脖子来认罪。蒙恬在赵高使者的强逼之下,最终说出了那一句广为人知的传世名言:

“打从我家先辈开始,一直到我这辈子孙,为秦国累积功勋、忠信效力已经历经三代了。如今我统领着三十多万兵马,虽说我自身被囚禁,但我所拥有的势力足以反叛,然而我清楚自己必死却仍坚守道义,是因为不敢玷污先辈的教诲,也是为了不忘记先主的恩情。”

说完,就挥剑自刎了。这话一经传出,很快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众多的书生文人将其记录并传播。老百姓们也都对蒙恬的忠义之精神连连慨叹。此语彰显出蒙恬对秦朝君王的极度忠诚,已然成为了世代传颂的臣子节操之楷模。

三国那阵子,曹操多次遭到孤立与打压,心里觉得特委屈的时候,便会常常念叨蒙恬的那句名言,借此来鼓舞自己坚守忠心、不丢志向。曹操对蒙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那种大丈夫风范极为赞赏。蒙恬的这句名言给曹操带来的启示,变成了他维持斗志的精神支撑。只要碰到挫折,曹操就会在心里默诵这句话,随后便能重新找回信心,接着勇猛无畏地向前迈进。

【结语】

蒙恬跟曹操所面临的困境颇为相似,他俩都经历过权势的起起落落,然而却始终未曾忘却自己的初心,一直秉持着对主上忠诚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仰。蒙恬的那些名言鼓舞着后世之人,其所蕴含的忠义之精神千古流传,是值得当下的人们去学习并加以传颂的。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