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这个东欧巨擘,领土广袤无垠,稳坐世界面积头把交椅。当下 1700 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已然辽阔得超乎想象,可若回溯历史,俄罗斯帝国巅峰之际那超 2200 万平方公里的版图,才真叫人惊掉下巴,比现今规模还多出整整四分之一,着实霸气外露。
缘何俄国能坐拥这般庞大领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其一,赋予它向外拓展的天然优势;再者,其骨子里对土地的狂热追求堪称关键,相较英法德列强角逐欧洲霸主之位,俄国独钟情于开疆拓土,仿佛一位不知疲倦的 “土地拾荒者”,只要卷入纷争,战后必以土地入账为条件,几百年间硬是将领土翻了数百倍,向来紧紧攥住每一寸所得,寸土不让堪称其座右铭。
然而,历史长河总有意外波澜,俄国这位 “土地囤积大户” 竟也遭遇重创,上演一场 “大出血” 戏码 —— 出售阿拉斯加。阿拉斯加坐拥 150 万平方公里,乍看在俄国如今版图里占比不足一成,似乎无伤大雅,可横向对比,俄国费尽周折,历经一两百年,凭借诸多不平等条约从满清掠夺而来的土地不过 160 万平方公里,相较之下,卖掉阿拉斯加无疑是剜肉割腕般剧痛。
究竟何种变故,逼得视土如金的俄国出此下策?且把目光投向彼时风云变幻的时代大幕。彼时,亚历山大二世大败拿破仑后,俄国如日中天,登顶欧洲列强之首,势头一时无两。但英国这个老谋深算、笃信大陆均势的操盘手,怎会容忍欧洲冒出个一家独大的劲敌?问题在于,英俄往昔相安无事,经济账算得明白,势力范围也井水不犯河水,英国纵使心急如焚,却苦无寻衅由头。
天不遂人愿,俄国进攻奥斯曼土耳其之举,恰似递来的一把 “利刃”,让英国逮住机会。俄土宿怨极深,战火频燃十几遭,以往英国皆作壁上观,此番却一反常态强势介入,克里米亚战争就此打响,足见英国对俄国崛起的忌惮已深植骨髓。此役俄国兵败如山倒,惨状令人咋舌,沙皇心灰意冷以毒酒了却余生,欧洲盟友纷纷倒戈,俄国瞬间沦为国际舞台上形单影只的 “孤儿”。
战后阴霾笼罩,俄国上下如履薄冰,深知英国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落井下石。此时阿拉斯加位置就显得极为尴尬,它与英国殖民地加拿大唇齿相依,宛如悬于英帝国嘴边的肥肉,英国垂涎欲滴,俄国却毫无胜算守住。思前想后,俄国无奈长叹,与其坐等英国鲸吞,不如转手卖给美国,换些银钱聊作慰藉,也断了英国念想。这般壮士断腕,看似狼狈,实则是绝境之中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在霸权梦碎、强敌环伺下,舍小保大兴许是唯一的生存夹缝里挤出的求生路径,背后满是大国博弈的无奈心酸与地缘政治的冷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