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国内楼市,大趋势上看日韩,都市圈。
具体的城市分裂上,看香港,看产业看人口。
在楼市投资这件事上,之前那些跑去抄底香港房子的人,如今怕是肠子都悔青了。
讲真,当下香港楼市压根还没见底,要是在香港和上海、深圳之间做选择,宁可挑后两座城市的房产。
为啥这么说?原因主要有三点。
先看房价走势,香港楼市的下跌幅度还远远不够。
截至目前,香港房价相较高峰期,仅仅跌了25%。
反观深圳,跌幅达到37%,调整的深度远超香港。
要知道,房地产市场迎来大调整时,是有规律可循的,没跌到合适位置,千万别贸然入场。
从全球多数国家的过往经验看,房价跌幅得达到30%左右,才算是调整到位,就这一点,香港显然没达标。
再瞧瞧租金回报率与房贷利率的对比,香港这方面劣势明显。
香港的租金回报率还不到2.5%,可房贷利率呢?高达5% 。
这一对比,问题就来了。
一方面,租房比买房实惠太多。
拿内地许多二线城市来说,租金回报率大概在2%,房贷利率低至3.1%,差值也就1%左右。
要是采用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租金甚至能抵月供,买房就显得更划算。
另一方面,从投资角度讲,在香港买房收租,收益远不如把钱存银行做理财。
银行理财收益有5%,出租房子才2.5%,但凡脑子清醒点,都会选存银行。
而在内地,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破2.5%,意味着后续银行理财收益大概率更低。
可不少城市的新房,租金收益率能超过2.5%,这么一衡量,内地楼市吸引力大多了。
最后,香港的产业状况才是关键症结所在。
不妨问问,香港有拿得出手的本土高科技企业吗?
大家能想到的,不是房地产商,就是零售企业。
跟同样面积不大的新加坡比,高科技领域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香港经济转型后,旅游、工商服务业、金融业、贸易物流业成了四大支柱产业,然而当下旅游和服务业日渐式微,金融业还受到新加坡的强力挤压,现在重提再工业化,谈何容易?
有项调研指出,多数高科技公司不愿落地香港,主要出于两点:
一是招不到合适人才,二是缺乏匹配的供应链。
现阶段,为吸引人才,门槛一降再降,即便如此,不少人去了香港也找不到对口工作,最后只能去卖保险。
经济可是房产的根基,香港房地产要真正见底,不光得继续价格调整,还得盼着经济转型能成功,不然就等着漫长寒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