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无奈,大家感觉是什么?
就是你知道前面是什么,却改变不了什么。
未来两年,多数人的日子恐怕要过得紧巴些了,以前还只是心存疑虑,如今基本能笃定这事。
人活在世上,好似总在被“收割”,悄无声息间,财富就不知不觉地流失了。
当下,一场隐秘的“财富窃取”行动正悄然展开,分三步来掏咱们辛苦攒下的家底。

先说物价上涨。
今年物价整体上扬,几乎没悬念了。
年初时,各省市的水电燃气纷纷调价,虽说涨幅有别,幅度也不算特别大。
可别忘了,这都是基础民生服务的物价,基础物价一涨,其他商品跟着涨是迟早的事。
相较那些暗箱操作的手段,这还算摆在明面上,起码光明磊落。
你瞧,高铁票价调高了,国道又开始收费,更关键的是,石油与大宗商品价格一路攀升。
石油、大宗商品可是生产原材料,它们涨起来,生活必需品必然受牵连。还记得年初工作报告定下的物价涨幅目标吗?3% ,大概率能实现。
再聊聊负利率。
好多人都有个错觉,以为把钱存银行拿利息,财富就增多了。
好比你有100块,银行利息2%,一年后账上变102块,就觉得赚了2块?这么想的朋友,可太容易被“割韭菜”了。
这只是数字增加,并非财富实质增长。
真正的财富增加啥样?好比你有100个鸡蛋,一年后变成102个,这才叫多了。
为啥有区别?
简单讲,原来100元能买100个鸡蛋,一年后物价涨3%,100个鸡蛋值103元,你手头102元,最后只能买99个鸡蛋。
银行给的是名义利率,真实利率得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
今年,名义存款利率大概率还得下调,要是调成2%,物价又涨3%,真实利率就是-1%,钱放银行,每年亏1个点。
不少人慌了,寻思咋抵御这损失?
要是有人劝你买房,大概率又要入坑。
常听人说,负债买房能抗通胀,可过去十年多数时候都在通胀,一碗牛肉面都涨了50% 。
别轻信这话,不是随便啥房子都抗通胀,当下能抗通胀的房子有1个底线、4大要素,不然买了就后悔。
最后是货币放水。
物价涨、真实利率成负,背后黑手就是货币放水。
近期,央行宣布能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先说明白,这和美国的量化宽松(QE)有区别。
美国应对次贷危机时,就在二级市场买国债,搞量化宽松,撒钱救市。
结果呢?利率低得可怜,美国人发现存钱就亏,借钱消费才划算,纷纷低息借款买买买,房价一口气涨十年,如今加息到5%还在涨。
为啥要这么干?为啥货币增长比GDP还快?
其实很残酷,没哪个国家希望全民财务自由。
以前有万元户,按当时物价,好像存银行就能衣食无忧。
要是物价一直不变,大家持续创造财富,迟早都成万元户,都不工作靠利息生活,谁来建设国家?
所以,普通人注定被物价、利率、货币放水这些因素“收割”,只是程度有别。
大家都见过蚂蚁吧,同样是忙碌的工蚁,有的埋头苦干,有的指挥调度,有的乐享其成,你想成为哪种呢?
货币贬值降低投资成本保就业保饭碗是国际通行做法!
存银行亏,买房子亏,小便你去躺尸吧
未来一对夫妻拥有黄金屋四套左右,再拥有宠物香猪,香狗,香鸭…三只左右,占百分之六十点九九九九九九,人工费贵,智能培睡懒觉机器人满街走,钱贬值[大笑]
现在房价大幅下跌并不是因为下跌了没人买,而是没人买、实在卖不动才不断降价。炒房客现在狗急跳墙,每天做梦都盼着早日转手套现。把“房住不炒”当耳边风的人必定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是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要警惕房吹,他们是误国误民的,能忽悠一个是一个的。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平均一平方也就800元左右毛坯,只要家里建过房子的都知道大概成本。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利好。房子是商品,也是消费品,是用来住的消费品,只有炒房客想着买房升值的才天天幻想房子涨价。天天吹嘘房子。还说什么房价下跌就会对经济不好,简直就是谬论,你买个车是不是车行还要给你保价啊?不然经济就不好了,不觉得可笑吗?你自己被忽悠买高价格了就认了吧。房子用个二三十年就是老化房了,那时自己都嫌弃。手里有钱才是真正的踏实,有钱才能真正享受世界。
不要说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
有一个人走了才会好
一百个鸡蛋。一年后变成了100个臭鸡蛋。卒
好了买黄金存家里[笑着哭]心里踏实
钱不存银行难道要买一百个鸡蛋放那吗?一年以后这一百个臭鸡蛋咋弄?
打湖乱说,我敢肯定,日子越来越好
过过完年你就乌鸦嘴
香烟又准备涨价了。各样商品应该一起该涨价了。
😄,你那头脑
开年客户少了一堆年龄大的不想折腾,结束养老,小的转行或者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