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芯片法案》是痴心妄想,还是孤注一掷?“美国大哥”有话说

树科技 2023-09-22 23:54:49

欧盟《芯片法案》正式生效了。

有人问我咋看。

用场面话来讲,随着欧盟《芯片法案》的生效,既可以全面促进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创新进程,解决欧洲当前半导体领域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存在今后与中国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的可能性。

那不场面的话呢?

这不能瞎猜。

有请!爱尔兰籍议员克莱尔·戴利。

对于欧洲《芯片法案》法案,她认为,《芯片法案》只是欧洲争先恐后回应美国采取单边行动保护自己利益的另一个例子。而美国总是这么做,从不关心其他任何人的后果……

欧盟《芯片法案》诞生的缘由是什么?

欧盟《芯片法案》能否实现10%到20%的目标?

痴心妄想还是孤注一掷?

唉吆,这事有点巧

有媒体报道,欧盟的《芯片法案》可追溯到2022年2月,当时首次提出该法案。

但根据小编搜索的信息来看,《芯片法案》的雏形可能更早。

2020年12月,欧盟十三国就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联手投资芯片和半导体技术,以增强该区域在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与此次《芯片法案》相差不大,在为欧洲半导体领域工业基地的发展创造条件、吸引投资、促进研究和创新,并为欧洲应对未来的芯片供应危机做好准备。

欧盟将募集430亿欧元公共和私有资金(其中33亿欧元来自欧盟预算),目标是到2030年将欧盟占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翻一番,从现在的10%增加到至少20%。

1833年,“法拉第效应”诞生在欧洲。

近200年的时间,一颗小小的种子,如今成了全球都在争夺的大蛋糕。

上个世纪90年代,欧洲在半导体产业上可谓呼风唤雨,只芯片市场的份额就占据约44%的份额。

但到了2005年,随着产业链的外迁,市场份额开始出现下滑。

减少劳动力的成本、寻求更多的投资机会等等原因,是本土半导体企业链转移东亚的主因。

美国手握生杀大权,指手画脚;

日韩为了争夺材料,你死我活;

中国大陆遭受打击,蓄势待发;

唯有欧洲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2005年至今,中间有二十年,为什么欧盟突然开启联手模式?

大家翻看上文,注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2020年12月。

没错,就是欧盟十三国提出联手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与美国彻底断供华为的2020年9月,相差不过三个月。

再看《法案》内容,将全球市场份额由10%提升到20%是他们的目标。

而“应对未来的芯片供应危机做好准备”,则是他们提出《法案》的根本。

供应危机包括全球市场份额的丢失,同样包括类似针对他们的“制裁”出现。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不赞同这个说法,认为美欧关系不错,不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关系不错?

那是利益冲突不大。

当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蛋糕份量再足一点,冲突就会加深(后文有详解)。

之前美国对华为实施全面断供之后,其实欧洲半导体企业已经存在相当多的抱怨了。

金融时报曾有篇关于此事的报道,《欧洲科技公司指责美国利用制裁,将他们挡在中国市场外》,在他们被禁止向中国买家供货时,取得“许可证”的美国供应商趁机占据了中国市场。

报道称,许多依赖美国知识产权,生产芯片、芯片制造设备的欧洲企业都受到影响。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科技企业高管表示:

这些制裁实际上创造了“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只有美国企业获得豁免,其他国家的企业则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而另一位欧企高管也称,他们公司曾被禁止向中国买家供应零部件,但在他们被禁止供货时,中国零部件市场很快被通过中间商销售的美国供应商占据。

10%-20%

奥地利技术集团AT&S负责人格斯腾迈耶对德国《商报》说:“欧洲是宣布计划方面的世界冠军,却是实施计划方面的侏儒。”

抛开口号与实施之争,只说目前欧洲大力发展芯片产业存在的困难。

1、能源问题。

欧盟入局,优先考虑的是能源问题。

以台积电为例,这家芯片代工厂每年消耗的电量在200亿度左右。

再看看欧洲各国每年的发电量。

德国,2022年,5773亿度电。

法国,2022年,4677亿度电。

英……奥,没他啥事。

意大利,2022年,2873亿度电。

其他欧盟国家,算了……

三家加起来共计,约13000亿度电。

其中工业用电占比基本都在40%以上,咱们按照40%算,5200亿度。

台积电每年用电量200亿度/5200亿度,大约在4%。

一家代加工芯片的企业而已,干了三家工业用电总和的4%。

这时,不禁要对欧洲的消费者喊出一句:

中国浙江义乌“暖宝宝”了解一下。

这不是要发展半导体,这是要来一波欧洲工业大扫除。

2、老大哥的从中作梗。

你想发展,老大哥也想发展;

你有法案,老大哥也有,还比你早、比你好。

“德国之声“称,由于美国通过巨额补贴计划吸引高科技公司投资,欧洲的芯片行业一直要求欧盟提供更多资金。报道称,几乎每周都有关于企业计划在美国建造半导体工厂的报道。仅《通胀削减法案》的一揽子支持计划就有3700亿美元补贴。此外,还有总拨款额为280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加强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实力,促进研发,打造区域高科技中心。此外,更多所谓的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家也有望从“资金池”中获利。

老大哥说了,兄弟,那边追得紧,先紧着哥这边。

看看,老大哥这手法。

给入驻企业钱;

给领域专家钱;

顺便还问你要钱。

3、实施困难。

荷兰有ASML;

德国有Zeiss;

比利时有Solvay;

意大利有ST。

优势不是没有,但能利用起来吗?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Christopher Cytera表示:“欧洲要想让资金获得批准,就必须经过所有成员国的同意。如果法国和德国从中受益,那就有点麻烦了。”

“欧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CER)研究员麦尔斯(Zach Meyers)在“欧洲动态”采访中说,欧盟的市占目标仰赖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那就是全球其他地方的生产停驻不前。

4、成功了!卖给谁?

假设前面的都不是问题,也建好厂了,也能生产了。

可卖给谁?

半导体市场最大的中国?

反手就是一个大逼斗,顺便问一句:

早干嘛去了?

问完顺手从背后就拿出性能更强的汽车芯片。

“9.9,包邮!”

当然只是一个笑话,而且是一定会实现的那种。

全球都在增加芯片产业链,产能随之都在增加,未必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一场围绕半导体的战役正在打响

到这,就有读者可能就问了。

既然目标这么不切实际,欧盟为何还会制定法案?

这不是没办法的办法吗。

不行动,指不定哪天大锤就会落在头上。

2020年12月,意法半导体CEO让马克·切里(Jean-Marc Chéry)就曾表示:“如果我们今天不采取一致行动,那么等国家资金为整体经济提供支持后,芯片行业将会成为下一个因饱受打击而需要国家救助的脆弱行业。”

个体太小,只能抱团取暖。

先把口号喊起来,走一步看一步,还能等死咋滴。

其实不光是欧洲,全球但凡还有点研发能力的国家都在2020年后行动了起来。

韩国。

据韩联社2023年3月15日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当天在“第14次紧急经济民生会议”上宣布,韩国将投资高达300万亿韩元(约合1.6万亿元人民币),在韩国首都圈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集群。

根据这项计划,韩国政府将在京畿道龙仁建设71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到2042年前建设完成5个尖端半导体制造工厂,携手150家以上的国内外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公司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在首都圈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集群。

2021年5月,时任韩国总统宣布,韩国政府力争2030年成为综合半导体强国。韩国政府将在京畿道和忠清道规划全球最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K—半导体产业带”。据当时韩国半导体协会称,包括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内的约153家半导体公司,计划从今年至2030年为止,投资共计510万亿韩元(约合2.9万亿人民币)

日本。

2021年11月,日本召开第四次“半导体与数字产业战略研讨会”,提出了半导体产业基础的“三步走”方案。

它,咱就不多介绍了。

印度。

2021年12月,印度推出百亿补贴计划。

100亿美元的财政专项计划,用于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在印设立晶圆制造厂,并鼓励资金流入相关部门。同时,主管芯片行业的印电信部也推出“印度半导体计划”。

不过进展好像不怎么顺利,经常被放鸽子。

……

还有很多国家,或多或少的推出关于半导体的一些计划,时间也很凑巧,就在2020年之后。

为什么全球半导体行业会出现这种情景,答案不言而喻。

2021年,数字媒体平台Newsclick创始人普拉比尔·普尔卡亚斯塔(Prabir Purkayastha)曾发表一篇名为《芯片战争:美国真能从中国的阵痛中获益吗?》的文章。

文中指出,美国想要保持全球科技领导者的地位,完全可以通过对未来技术知识的投资来与中国竞争。但美国之所以选择制裁路线,是因为制裁更容易实施……这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病态。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部分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欧洲《芯片法案》正式生效:到2030年全球市场份额要翻番。

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欧盟13国将联手推动半导体发展。

中国日报网:爱尔兰籍议员评欧盟芯片法案。

观察者网:欧企抱怨“美国制裁中企”:美企得了便宜,我们成冤大头。

观察者网:投资300万亿韩元,韩国拟建全球最大半导体集群。

……写蒙了,应该还有信息引用,希望没有写到的媒体大佬不要责怪。

1 阅读:259

树科技

简介:解析最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