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夹缝的徘徊者,何处才是漂泊灵魂的心安处

读书悟生活 2025-03-11 21:32:57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在城乡变迁的宏大画卷中,有这样一群人,被时代浪潮推着走,成了徘徊在城市与乡村边缘的“边缘人”,赵大叔就是其中一员。

赵大叔家在离县城二十来公里的山村,那儿依山傍水,大片土地肥沃,自家小院宽敞亮堂,那曾是他成长的温暖港湾。可如今,为了孩子能在县城接受教育,他常年在县城租房度日。

初到县城时,赵大叔满心以为自己能很快融入城市生活,然而现实却如当头一棒。找工作四处碰壁,没文化又缺专业技能,他只能打些零工,收入不稳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天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穿梭,看着身边车水马龙,行人神色匆匆,他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融不进这城市的热闹。

日子久了,农村生活也渐渐变得陌生。有次村里发小儿子结婚,赵大叔回去帮忙。一进村,他就感觉不对劲。村里多了好些陌生面孔,那些年轻孩子,他一个都不认识,就算是曾经熟悉的同龄人,打招呼时也透着股生疏。帮忙准备喜宴时,他想搭把手,却发现好多流程和记忆里不一样了,自己站在那儿,手脚都不知该往哪放,显得格外格格不入。

在农村,红白喜事向来是凝聚乡情的重要时刻,可如今对赵大叔这样的“边缘人”来说,却成了尴尬的场景。从社会学角度看,这是典型的社会角色转换与认同危机。当人们从农村走向城市,原有的农村社会角色慢慢淡化,在城市又没能成功建立起新的社会角色,就会陷入身份认同的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理念不断涌入。但对长期在外的赵大叔他们来说,这些变化来得太快,让他们有些跟不上趟。而城市,虽充满机遇,却给缺乏技能和资源的外来者设了重重门槛。

从个人发展看,赵大叔这类人要想打破困境,得积极提升自己。现在网络发达,完全可以借助线上资源学门技能,比如电商运营,把农村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出去,既顺应互联网经济潮流,又能连接城乡。从政策层面讲,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教育、就业扶持政策,同时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人才回流。

赵大叔们的故事,是无数城乡边缘人的写照。他们的迷茫与挣扎,不该被忽视。相信在个人努力与政策支持的双重助力下,他们终能找到方向,在城乡之间寻得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地,让漂泊的灵魂有处可依。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