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文化发达,为什么还要被后人诟病?

小龙文史哲 2021-11-24 23:00:08

我国著名历史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那么,我们印象中积贫积弱的宋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呢?

从经济方面来讲,宋朝的经济极度发达,虽然它的疆域是历代大一统王朝中最小的(甚至有争论说它不是大一统王朝)但是经济方面宋朝可一点儿不小,宋朝商业繁盛,成都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且宋代劳动力充足,工业迅猛发展,工商税收入占宋朝税赋总收入的70%,成为宋朝税赋收入的主体。而且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

文化方面,宋朝更是达到了词的繁荣,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有名的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等。这一时期宋朝的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那么,为什么我们看似这么强大的宋朝,为什么要被后人诟病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它的软弱。

简单说一件事儿,宋朝是大一统王朝中唯一有争议的王朝,且在北方的幽云十六州也分裂了出去。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南方后便挥师北伐,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赵光义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失败。

随后宋真宗面对辽国的入侵,很害怕辽国,祈求与辽国和谈,然而在宰相寇准的建议下才御驾亲征,然而虽然打赢了一场战役,宋真宗却畏惧辽国气势主动罢兵,随后开始与辽国和谈,虽然换来了和平,但是我们要明白,澶渊之盟是与辽国结为兄弟之国,且每年要给辽国岁币等来换取和平,此后拿岁币换和平便成为了宋朝的大部分君主的做法。

随后两国虽然相安无事,但是长久的和平已经深入了宋朝君臣的内心,虽然文化璀璨,但是当文化、文明遭遇上残暴、铁蹄时,便丝毫没有了作用。

宋徽宗在位期间,多次大兴土木,以至于让天下百姓都叫苦不迭,最有名的事件便是花石纲事件,这些巨石搬运起来要耗费无数的民力和财力,甚至有些石头实在太大无法运送到城里,有些官员便把城门给拆了运送石头。因为这些石头深得皇帝的喜爱,会受到皇帝的封赏和嘉奖,地方官员纷纷效法,争相向汴京运送花石纲,搞得民间乌烟瘴气,人民苦不堪言。而蔡京等官员还加重了北宋百姓的赋税,并且打压反对势力,北宋人民不堪重负,北方民不聊生。于是便陆陆续续爆发了我们熟知的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北宋朝堂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变本加厉,更加的黑暗腐败。

后面的靖康之耻,是无数人不愿意回想的过去,一个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一个世界上最文明、最先进的国家,在遭遇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时唯一能做的竟然只是仓皇逃脱和内斗。甚至在内部军民团结一心准备收复失地时,皇帝甚至指使秦桧害死了千古英雄岳飞,实在是荒唐。这时期的宋高宗只顾得一味难逃,丝毫不顾中原的生灵涂炭以及百姓,甚至在考虑要不要收复中原时还犹豫,在南方繁华的地方待久了便连收复国土都忘了,不愿意再去打仗了。这便是当时的情况。

我国著名的豪放派诗人辛弃疾在这一时期写下了无数悲愤的诗句: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也写道: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李清照也写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总之,这一时期,国土沦陷,山河破碎。而统治者只知道一昧地逃跑,丝毫不顾北方的生灵涂炭。

这一时期,是繁华的时期,也是一个软弱的时期。

0 阅读:87
评论列表
  • 2021-11-30 19:24

    没骨气

  • 2021-12-07 13:03

    北宋时期成都出现纸币的背景是北宋建国伊始就对四川大肆劫掠,市场流通货币严重匮乏。川中有威望的几大商户联合约定又报经官府批准才发行首批纸币,作为应急之用。根本不是商业高度发达的结果。

  • 2021-11-25 07:30

    一个人常被擂肥,你会可怜他,瞧不起他,但肯定不会赞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