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这个被称为"帝王病"或"富贵病"的古老疾病,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正悄然蔓延至普通人群,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时,会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形成尿酸盐结晶,导致剧烈的疼痛和炎症。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肾功能损害和心血管疾病。
中医将痛风归类为"痹症"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浊毒内生;二是体质虚弱,外感风寒湿邪,日久化热,凝滞成痰,阻碍经络。无论哪种情况,最终都会导致湿热痰浊痹阻经络,气血不畅,引发关节疼痛。
痛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性的剧烈关节疼痛,常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发作时,患处会出现红肿、发热、触痛等症状,疼痛剧烈到难以忍受的程度。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西医治疗痛风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等药物控制急性发作,以及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预防复发。然而,这些药物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相比之下,中医治疗痛风则采取整体辨证论治的方法,不仅注重缓解症状,还着眼于调理全身,标本兼顾。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湿热蕴结型(急性期),常用土茯苓、萆薢、薏苡仁等药物清热利湿;瘀热阻滞型(急性期)则加用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浊瘀阻滞型(间歇期)以祛湿化浊为主;脾肾两虚、浊瘀内蕴型(慢性期)则需补益脾肾,同时祛除浊瘀。
卫某,男性,时年67岁,于2013年10月10日初诊。他的主诉是四肢多关节反复红肿热痛已有8年之久,近1个月症状加重。早前曾被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但症状一直反复。
患者的病情描述如下:双足踝逐渐出现大小不等的痛风石,疼痛剧烈。1年前,双足踝的痛风石破溃,溃疡面无法控制,皮肤变得紫暗发黑。1月前,双足红肿热痛加重,局部皮肤呈紫黑色,破溃处流出暗红色、恶臭难闻的液体。
中医诊断认为,这属于“浊瘀痹”的范畴。患者是老年男性,饮食不当,脾肾失调,导致浊瘀胶凝,阻滞经络,表现为肿痛。入院时的诊断为“浊瘀痹(西医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双下肢坏疽伴感染)”。
根据中医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的理论出发,以 “调益脾肾,泄浊化瘀” 为大法。
选方以痛风汤和四逆汤、阳和汤、四妙勇安汤为主,选用地鳖虫、广地龙、鹿角胶、生水蛭、乌梢蛇等益肾蠲痹,搜剔钻透,通闭解结之虫类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癖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制附子、细辛、干姜、生半夏辛温有毒之品,辛温走窜,走而不守,结合生黄芪、当归可以补益气血、温通经脉、活血祛腐;以土茯苓、虎杖、黄柏、知母等苦寒药,清泄下焦湿热浊毒,并牵制辛温毒性作用,且此类药含有大量鞣酸,可促进机体伤口愈合;全方既可调益脾肾治一身之本,又可泄浊化瘀治有形之邪,寓扶正祛邪于一方,故而取效快捷。
治疗方法包括调益脾肾,泄浊化瘀。中药治疗方案包括痛风汤、浓缩益肾蠲痹丸、痛风颗粒口服,以及生肌膏外敷。此外,还辅助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经过随访,患者的溃疡面逐渐愈合,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
声明:本文旨在推广中医文化,不提供医疗建议,本文所提及药方,仅供参考和讨论,不可擅自尝试。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富贵病。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更有中医连药量如何来的前提是药有效都不知道,搞得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药量。在真是人间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