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懵懂,10年学习,10年历练,10年沉淀:人生真的是在拼下半场

静静聊文化 2024-12-24 02:56:18

一个朋友在进入40岁后就自觉“老了”,他认为“人生基本定型”,没有什么指望了,“命该如此”。他说自己现在的想法就是好好养身体,争取多活几年。

对于这种想法,我并不认同。俗话说四十不惑,这是形容古代人社会变化缓慢、心理成熟的一个尺度。

想一想古人的寿命是多少,现代人的寿命是多少?

如果说人生按照80岁(很平常)来计算的话,那40岁才刚过半而已。要知道人类步入100岁、120岁的预期寿命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了。

所以,40岁就说自己老,实际上是错了。这是按照60岁的预期寿命来计算的,如果早知道80岁都还能生活如常,那40岁后的40年岂不是白白蹉跎掉了?

10年懵懂,10年学习,10年历练,10年沉淀:人生真的是在拼下半场

80后和90后有差不太多的人生经历,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电脑,然后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接着又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

对于这一批人来说,10岁之前基本是懵懂的,聪明是聪明,可很多事都不理解,还有很多事也根本想不到,无能为力。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用现实的残酷来缩短懵懂的时间,让小孩子提前步入成年人的世界,早一点心理成熟。这样的后果就是人生会少很多好奇、童趣和宝贵的体验。

10岁之后,大多数人面临的就是枯燥、苦闷的学校生涯,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有些人还要读研究生,这个过程会很漫长。

学习的意思就是记住一些知识,但重点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初步体验到竞争和差距,懂得如何跟人相处,如何进步。

20到40岁这20年才是最辛苦的。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踏入社会后,好的和坏的都会以很直白的方式包围他,当然其中又以坏的居多。

坏人和坏事就像是一种刺激,可以增强年轻人的免疫力,让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形成深刻的认识。

否则思想的幼稚病是很难克服的。商场如战场,其实人到了社会就相当于进入了战场,战场是最好的学校,真实而残酷,不是说失败了要死亡和淘汰,而是给人带来大量的沮丧和痛苦。

大概需要历练10年的时间,年轻人才会融入社会,知道按照规矩和规则办事,对于人情世故有基本的洞察和把握,最重要的是开始意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自己的相对优势。

然后呢,就是人生(或工作或生活)遭遇重挫和打击,或者就是较为平庸的低谷阶段,大概从35岁到40岁的时候,人的思想和心态会发生大的改变。

30岁到40岁从某种意义上是人生极为关键的10年,甚至可以称之为最痛苦最寂寞的10年,十年弹指一挥间,板凳一坐十年冷,其中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40岁后,人生步入下半场。

所以,40岁之前都是经历和试炼,40岁之后才是一个人真正开始到赛场拼搏的开始。

可惜的是什么呢?就是很多人在40岁之前就因为幼稚、家境、运气、错误等原因,极大地毁坏了自己的身体,或者是心地、思想毒害了,因此40岁左右就有“初老”的特征,体力不足,精力不济,心力就跟不上了。

这是最悲剧的地方。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按部就班,普通家庭的普通人要想逆袭成功,就是在40岁后才全面发力,这时候是他最年富力强的时期,智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最有条件构建成功的基础。

到了这个阶段,可谓看破了红尘,原来在意和苦恼的面子之类都无所谓了,诱惑也能克服,困难也不再害怕,碰到难题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而这一切成熟的背后,我们也不要忘了那都是付出了多么沉痛的代价。

如何才能过好中年?

人到中年,船到河的中间,前后都能看到,对人生于是有了独特的领悟和选择。

我举个例子,一个中年人最好的状态什么样?我有个朋友每天的生活是规律的,一天两顿饭,早起早睡,尽量不参加应酬,只跟少数几个老朋友交往,其他人都是公事公办。

然后他就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而且他没有多少功利心,所以不着急,很有耐心,用他的话说就是享受过程。

而因为他的极简的生活方式,很多是是非非、人事纷纷也找不上他,在那些整天热热闹闹的人看来,这样的日子很寡淡,甚至称得上枯燥和无聊,但朋友自己却是乐在其中。

真味只是淡。我认为这样的中年才是最好的。大道至简,为道日损嘛,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只能干成一件事,有这一件事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种种,大多不过是浮云。

有了这样的中年,那老年就会好过很多。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并不多。

0 阅读:4

静静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