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味”农民代表,为何能赢得如此高的关注和赞誉?这背后,是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奋斗故事。
初心:干部带头吃亏
1991年,李连成当选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西辛庄,可以用一个词形容:穷。村里没产业,村民对村干部也不信任。面对这样的困境,李连成只有一个信念:“干部必须带头吃亏!”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时,李连成自己种蔬菜大棚,效益还不错。他二话没说,把自己的大棚无偿提供给村里的贫困户。有人不理解,觉得他傻。但他却说:“只有我带头吃亏,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才能带着大家一起干!” 这一举动,就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西辛庄村,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产业:乡村振兴的引擎
有了信任,就好办事了。李连成深知,光靠种地是富不起来的。“乡村全面振兴,就要有产业,有产业才有就业,有就业才有工资!” 他开始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
从最初的蔬菜大棚起步,西辛庄村逐步发展了造纸厂,还引进了人才,生产洒水车、垃圾车、节能灯等多元化产品。村里所有的产业都是全村民的股份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什么?避免了少数人控制资源,让全体村民都能分享发展成果!
现在,西辛庄村有20多家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总产值高达5.2亿元!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这不就是共同富裕的最好诠释吗?
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光有钱还不够,生活品质也很重要。在西辛庄村,村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每户住三层带电梯的楼房,还享受免费用水、用气、用电等福利!是不是听着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却是事实。
更让人羡慕的是,村里还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从幼儿园到初中,孩子们学费全免;村民看病后,医保报销后剩下的费用由村里承担。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村民们的生活负担大大减轻,幸福感大大提升! 试问,哪个乡村能做到这样?
李连成经常说:“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 他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也实实在在地做到了。
启示:土味发言背后的智慧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李连成发言时,依然带着浓浓的乡音,甚至有些不太流利。但他却用最朴实的话语,讲述了西辛庄村的故事,也表达了他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他的坦诚和真挚,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李连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带头吃亏,敢为人先;坚持集体经济,共同富裕;注重民生福祉,共享发展。 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西辛庄村的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李连成的故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像李连成这样的优秀带头人,带领村民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你对乡村振兴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