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评定军衔看的是综合素质,以10大元帅为例,他们全都是人民武装的元老级人物,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南昌首义,资历深厚;而且他们的品行和作风也都很优良,从来没有什么犯过大错误。但有人可能会好奇,如果单单是按照战功来评比的话,谁会是元帅之首呢?
首先我们来看朱老总,他可谓是人民武装的一面旗帜,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方最高军事长官,在官兵中享受崇高的威望。不过朱老总在军事上多是着眼于全局战略,很少直接指挥某一个具体的战役,因此客观来说,他的战功并不是特别突出,反倒是战略决策做的比较多。
其次是叶帅,他在土地革命时经常带兵打仗,但到了抗战时,便被调到后方工作,主要负责协助朱老总进行战略决策,他更像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而罗帅一直以来都是负责政工事务的,很少上前线指挥战斗。陈老总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一位元帅,在土地革命、抗战时期,他曾多次带领麾下人马痛击敌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解放战争时期,他逐渐转到行政岗位上,主要负责人事协调、保障后勤等工作,从旁协助粟裕将军开展对敌斗争。
聂帅的情况与陈老总差不多,他既能带兵打仗,也能做行政工作,是个“多面手”。徐帅在军事上很有造诣,他打起仗来有勇有谋,进退如风,令敌人闻风丧胆,但可惜的是,由于身体不好,他自抗战后期开始,便时常需要暂停手头工作,转往后方疗养,因此错过了很多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如若不然,他必定能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贺老总也是一员悍将,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当上了军长,参加红军后,更是在湘鄂边一带叱咤风云,多次击溃进犯苏区的反动派武装。抗战时期,党中央本来要安排贺老总率部到河北一带建立根据地与日寇作战,但由于后来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党中央被迫又将贺老总召回晋西北,守卫延安的东大门,保护党中央以及其他机关单位,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挥。解放战争时,贺老总没能担任任何一支部队的指战员,自然也就没有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机会。
刘帅是一员儒将,他的军事理论知识极为丰富,而且也懂得如何将其付诸实践,自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期间,他经历数百场战斗,立下了诸多战功,深得毛主席的信任,是人民武装中最能打的几个将领之一。
林帅自不必多说,他在土地革命时期一战成名,从一个连长一路升迁为军团长,战功卓著。抗战前期,他亦在山西多次痛击日寇,频频摘得胜果。但在1938年,他被友军误伤,被迫离开一线转往后方疗养。解放战争时期,他重新出山担任军事指挥官,在东北先后击败了陈诚、杜聿明、卫立煌等名将,最后一举解放了白山黑水。1948年,他又率军入关,从河北打到了海南岛,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最后是彭老总,他以治军严格出名,部下各个都英勇善战、坚韧顽强。长征时,他率领中央红军一部连战连捷,多次以少胜多,打出了赫赫威名。抗战时,他又率领八路军纵横华北,屡屡重创日军。解放战争期间,他指挥西野在艰苦的环境中与占尽优势的敌人战斗、周旋,牵制住了30万国民党军,有力的缓解了中原地区的解放军所面临的军事压力。
1950年,经由毛主席钦点,他领兵出征朝鲜,与强大的联合国军展开殊死较量,最终将敌人赶回38线南侧,守住了新中国的国门。如果单论战功的话,彭老总绝对排元帅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令人惋惜的是,彭老总后来卷入了政治风波中,影响了仕途,甚至一度被迫辞去职务,赋闲在家,晚年更是受了不少委屈,直至动荡结束后方才获得正名。
本期所讲的10位元帅是人民武装中最耀眼的明星,他们在革命时期曾浴血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番不凡的业绩,帮助红色阵营逐步走向强大,进而击败所有顽敌,夺取了最终的胜利。建国后,元帅们仍旧继续发光发热,推动人民政权发展,让新中国快速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实现民主与富强。在此,让我们向这10位国家元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