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医药行业中,印度仿制药的地位无可撼动。
每年印度会生产全球五分之一的仿制药,价值高达千亿美元,出口到上百个国家,救活了无数生命,印度也因此被誉为“世界药房”。

印度仿制药一条街
虽然印度的工业水平与中国相比差距明显,但翻开全球十大仿制药企业的名单,印度占了四个,中国却没有一家公司上榜。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印度仿制药为何能做得如此出色?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印度仿制药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半个世纪以来,印度举国之力不断努力的结果。
50年前,全球创新药的专利几乎都掌握在西方制药公司手中。药品研发有一个“双十法则”,即研发一款创新药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开销。
因此,成功研发的创新药享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期间不允许他人仿制,药价也因此定得非常高,让制药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印度政府意识到,尽管创新药就在眼前,但穷人根本买不起,只能等死。于是,印度政府颁布了一项专利法,允许本国制药企业随意仿制药品。

因为印度认为一种药品发明出来是为了治病救人的,是为大家而服务,如果因为价格太高也不能救命,那这种药天然就是罪恶的,是不应该被保护的
有了政府的支持,印度药企开始肆无忌惮地仿制药品,制药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同药效的仿制药价格只有创新药的四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这种巨大的价格优势让印度仿制药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但印度仿制药的全球扩张也并非一帆风顺。1995年,印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必须遵守知识产权规则,WTO给了印度10年的缓冲期。
到了2005年,印度市场全面放开时,印度已经建立起了不可撼动的制药产业,并通过撒钱、并购、挖人、买专利等方式完成了产业升级。

此外,印度仿制药的成功不仅在于价格优势,还在于其质量。
因为印度仿制药的药效与原研药相差无几,但价格却低得多。这种高性价比让印度仿制药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甚至美国也不得不低头,每年从印度进口差不多40%的仿制药。
印度仿制药的黑暗面但表面光鲜,印度仿制药的成功背后隐藏着许多黑暗面。
为了达到目的,印度政府和药企在暗地里进行了许多“骚操作”:包括钻法律空子、搞金钱交易、修改实验数据等。
更令人震惊的是,印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试药基地。欧美药企,包括辉瑞、默沙东、阿斯利康等大厂,在印度大量招募穷人进行人体临床实验。


有调查显示,仅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就有60万印度人参与了这些实验,其中包括数千名婴儿。
由于印度在监管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实验中出现了大量事故,许多试药人因此丧命。尽管这些丑闻引发了大量谴责,但最终都被轻轻放下。
原因只有一个:印度的仿制药已经成为全球刚需,是许多人活命的唯一选择。

这种“另类的成功”给了中国一种极大的启发,为什么我们不能向印度的立法精神看齐呢?
首先,中国在仿制药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中国在创新药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仿制药领域,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不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印度可以这么做,中国或许也可以学。
现在国内的医保局采取的措施是集合竞价,把全国的市场抓住了1/ 3,那么之后大规模的仿制,就或许可以是中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为了真正实现免费医疗,必须要突破的这三关:大规模仿制药的成功、大规模仿制医疗设备的成功、大规模仿制高品质耗材的成功,从而能够长期压制医疗成本的上涨,实现公费医疗。
而印度通过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成功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仿制药产业,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
其次,中国在药品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需要更加完善。印度在仿制药发展初期,通过灵活的专利政策和监管手段,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中国在推动仿制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最后,中国在医药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印度仿制药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半个世纪以来,印度政府和药企不断努力的结果。尽管背后隐藏着许多黑暗面,但印度仿制药的崛起还是为全球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对中国医药行业来说,印度仿制药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药品质量和安全。
未来,中国医药行业有望在全球仿制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仿制药,但是仿制药的这条路目前来看,还是要走很长久的。
文本来源:@智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