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的“俄罗斯商品馆”风头正劲,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检查。据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从2024年12月23日起,上海市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整治,涉及全市范围内的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

在这次排查中,市场监管部门对经营主体资质、店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对于一些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的行为,监管部门果断予以立案调查,并责令停业。更有甚者,一些店铺宣传自己是“国家馆”,误导消费者以为具有官方背景,而实际上俄罗斯进口商品的数量占比并不高。这种误导性行为也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并进行了立案调查。

“俄罗斯商品馆”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数据显示,国内现有3532家与俄罗斯商品相关的企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尤其在某些北方地区,如黑龙江省,相关企业的聚集度极高,牡丹江市今年的注册量更是突破500家。

然而,火爆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应该更加注意查看产品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在销售商品时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消费者协会提醒大家》称,一些店铺通过精心的装潢和营销,从视觉和听觉上给消费者留下“正宗俄式”的印象,导致部分消费者在选购时忽视了对产品信息的仔细查看。
有些国产商品包装上大肆使用“俄罗斯”“俄罗斯式”“俄罗斯风味”等字样,却在旁边小小标注了“风味”字样。这难免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这些商品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对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商家在打“擦边球”,因为中国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具有俄罗斯风味的食品。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每款产品的外包装信息,包括生产商、经销商、产地以及配料表等,以确保自己购买的是真正心仪的产品。
此次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查行动,不仅是对违规商家的惩戒,也是对消费者的一次提醒。在购买进口商品时,消费者应保持警惕,仔细查看产品信息,避免被误导或欺诈。同时,也希望商家能够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只有这样,“俄罗斯商品馆”才能真正成为消费者信赖的购物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