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中国版图上,西北地区还像是一块没被完全擦亮的旧镜子,模糊中藏着马家军这样的老顽固。
而新疆那边,情况紧急得不能再拖,因为谁掌握了那里,谁就能在大棋盘上多摆几子。
彭德怀这时候就在西北,坐镇前线,他对这种地方势力可谓既头疼又得处理。一天,他和几位将领围坐在简陋的帐篷里,地图铺在中间,上头密密麻麻全是红蓝标记。
彭德怀抽着烟,眼睛紧盯着地图上的马家军位置,忽然开口:“你们说,这马家军到底是想当土皇帝,还是打算开个旅游公司?非得守着这西北不放。”
身边的一位将领笑了:“可能两者都想兼职吧,司令。不过看样子,他们是真不知道大局已定。”
彭德怀摇头:“大局定了他们也不撤,这不是犯傻是什么。咱们得给他们上上课,让他们知道新的课程表已经排好了。”
另一位将领提议:“那咱们是不是可以先放点‘糖’引他们出来,然后再……”
彭德怀笑了,把烟头在地图上的马家军位置狠狠按了一下:“对,咱们这就给他们送点‘特产’,看看他们到底买不买账。”
不久,彭德怀部署了一系列的军事和心理战术,从播放解放军进军的消息,到派遣小分队夜袭马家军的粮草线,每一步都像是下棋,精确又狠辣。
02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西北就像是一块大热锅,各路人马都在这锅里“煎熬”。马氏三家在这锅里就像是三块不同的肉,煎得各有风味。
马鸿宾那块肉是比较进步的,一听到共产党要统一天下,他就差点拍手叫好,心想:“这回可以名正言顺地为人民服务了。”至于反抗,他是真没那个心思,他是儒生出身,信奉的是“顺天应人”,哪敢在风起云涌的时代里逆流而上?
马步芳那块肉就硬多了,跟共产党是有血海深仇。他那是硬到骨子里的,跟共产党打到底是他的选择,毕竟他过去做的那些事,早就注定了没有回头路。
至于马鸿逵,这块肉就有点两面性。他跟共产党的关系像是那种时好时坏的老友,有时候能帮个忙,有时候又得互相小心翼翼。
马鸿逵坐在他的大宅院里,听着手下汇报共产党的最新动态,笑着摆摆手说:“咱们马家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这点小风小浪算什么?共产党那边我有旧交,不至于真把我怎么样。”
他的一个心腹小声提醒:“可是大人,共产党现在势力大了,咱们这边……”
马鸿逵打断他,自信满满地说:“放心吧,历史总是要前进的,我这个老骨头,只要能保住家人和土地,愿意跟时代走。咱们不是那种硬要抗到底的人。”
他微微一笑,又加了一句:“再说了,共产党也不是没理智的疯子,他们需要的是团结,不是内斗。我这老脸还有点用。”
03马鸿逵这个人,可以说是西北的一朵奇葩。你想啊,这家伙身材圆润得堪比一个小型的坦克,但他的头脑和政治手腕却灵活得很,你说奇不奇怪?
有一次,马鸿逵跟几个国民党的官员坐在一起吃饭,这些官员都挺瘦的,一边吃一边感叹:“马司令,您这身段真是让我们羡慕啊,吃什么都长不胖。”
马鸿逵哈哈一笑,回答道:“那是你们没发现秘诀,我的秘诀就是——吃完了立刻思考。思考怎么让自己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思考怎么把马家军打造成铁军。这么一想,热量全消耗了。”
众官员听了,差点没把刚喝的水喷出来,心想这马司令不光会打仗,说话也挺幽默的。
马鸿逵的策略是,先跟解放军周旋一两下,打出个名堂来,然后再坐到谈判桌上,讨个好条件。他自己在私底下跟亲信说:“咱们先跟他们斗斗智,斗斗勇,看看能不能占点便宜。”
结果,这位胖司令高估了自己的政治眼光。解放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根本不给他施展拳脚的空间。马鸿逵这边刚摆出架势,那边解放军就已经压境而来。
04马鸿逵坐在他的指挥部,四周的将领都有点坐立不安,毕竟解放军的势头正猛,但马鸿逵却神色自若,仿佛有后手似的。
一个年轻的将领忍不住问:“司令,咱们真的能抗得住解放军吗?您看他们扫荡的势头,那可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统一的样子。”
马鸿逵笑了笑,自信满满地回答:“小李,你是不是忘了咱们马家军的底气从何而来?解放军虽强,但咱们有的是信仰的力量。”
旁边一个老将军也插话了:“对,咱们的士兵不是单纯为了钱财或是地位而战,他们是有信仰的人。你看那些国民党的所谓‘精锐’,一遇强敌就散了。”
马鸿逵接着说:“没错,解放军虽然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但咱们马家军的战士,是真正的信仰战士。他们愿意为了信仰战斗到最后一人,这种精神,可不是那些‘精锐’能比的。”
年轻将领听了这话,似乎信心多了一些,但还是有点担心:“但司令,解放军那边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打起来也是非常凶的。”
马鸿逵笑了笑,说:“那当然,但你忘了,打仗不只是看枪和炮,还要看人心。咱们的人心齐,解放军再厉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把咱们吃下的。”
老将军又补充道:“没错,而且咱们的地理位置也是个优势,这西北地形复杂,想要打下来,解放军也得费一番手脚。”
马鸿逵点点头,最后总结道:“所以啊,咱们只要把握住自己的优势,用好咱们的精神力量,这一仗还没那么容易输。放心吧,解放军虽然不简单,但咱们也不是泥捏的。”
这番话,虽然带着几分自我安慰的成分,但也不失为一种士气的提振。但是结果你我都知道,当解放军的铁蹄踏过时,那是寸草不生啊!
05自己的军队大败后,马鸿逵逃到了重庆这局面,真是从“马背英雄”变成了“马后炮”。
面对着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他那演技,简直可以去好莱坞试试。
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蒋介石一到医院,马鸿逵就像演了一出好戏,从病床上一个翻滚,哭丧着脸,抱住蒋介石的腿就是一顿痛哭,喊着:“领袖啊,我对不起你的栽培啊!”
蒋介石一看这架势,赶紧扶他起来,一边安慰一边也是满脸尴尬:“马司令,这样不好,这样不好,起来说话。”
旁边的阎锡山也跟着补刀:“对对对,马司令,咱们都是临阵磨枪的人。”
马鸿逵哭得那叫一个悲情,听着周围人的劝解,这才抽泣着站了起来,但心里明白,自己这条路已经到头了。
后来蒋介石安排他去台湾,马鸿逵带着家小上了飞机,望着重庆渐行渐远,心里五味杂陈。到了台湾,没多久就被解职,这下好了,从一个大军阀变成了养马的牧场主。
后来,他又携家带口的到了美国。
在美国,马鸿逵开起了马场,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他有时候还会感慨:“想当年,我在西北一呼百应,谁知道最后竟是以这种方式收场。现在呢,倒也清静,天天跟马打交道,也挺好。”
有客人问他,后悔当初的选择吗?马鸿逵摇头笑笑:“后悔?后悔有什么用,历史没如果。不过说实话,这些马比当初那些兵还听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