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香港是内地人的购物天堂。
2018年,是香港消费行业最辉煌的时期。那年内地访港旅客,高达5103万人次。
内地消费者把香港的奢侈品、化妆品以及婴幼儿奶粉扫荡一空,以至于当地出台了限购令。
如今,形势逆转,内地成了香港人的消费天堂。
尤其是深圳,仿佛是香港人的淄博,每逢周末就挤满了香港人。
有些香港的巴士公司专门开设一条新的巴士线,直达深圳的网红超市,带他们抢购。
“为了让香港同胞们玩得好,现在都少出门了。”深圳当地人觉悟颇高。
香港人的热情,让不少内地品牌都动起了南下香港的心思。
蜜雪冰城、杨国福麻辣烫、太二酸菜鱼、木屋烧烤、猫抓烤肉……这几年纷纷进入港澳开店。
而且几乎每家,都被香港人捧成了网红店,大排长龙。
这其中,广东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占了大多数。媒体统计,去年进入港澳开店的18家餐饮品牌中,有10家的总部位于广州、深圳。
面对这一变化,有人欢喜有人愁。
香港人民终于能换换口味了,香港商家快被卷麻了。
香港人追内地产品,
比当年内地人追港货还疯狂
年关难过,可能将是香港商家真实的经营写照。
第一个暴击是,买奢侈品像买白菜一样的内地游客,现在数量锐减。
曾经被挤爆的上水药房,如今门可罗雀,一大半的店铺都关门了。
SASA和卓悦等老牌百货公司,也在下坡路狂奔,有的已经到了卖楼求生的地步。
同时过去火爆的香港代购生意,也被海南免税店、内地购物中心品牌店和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挤到没剩多少生存空间了。
当地商家失意背后,藏着一个略显惨淡的数据。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1月13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访港内地旅客约2700万人次,比2018年减少了近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港人在本地的消费热情也在大幅降温。
比如2023年平安夜当天,香港餐饮销售总额同比下降了超过一成。
但港人的消费热情不是消失了,而是转移了。
他们把目光,望向了北方。
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最新数据,2023年全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历史罕见地大幅反超了访港内地旅客的人次。按照香港750万人口计算,2023年平均每个香港人至少进入内地7次。
其实在此之前,为了刺激港人消费,香港大费周章砸出“留港消费”计划,可谓下足了血本。
比如大搞夜经济。
举办暌违五年的国庆烟花汇演,免费开放多个文旅设施,让1750间餐馆提供七折优惠,全港戏院半价看电影,小孩免费坐地铁......
香港官方还想了很有噱头的名字:“香港夜缤纷”,要再造一个夜香港。
不过港人用行动表明:现在,他们对内地产品爱得更加深沉。
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他们好似在广东发现了新大陆,根本停不下探索的脚步和掏现金的双手。
每逢节假日,深圳的奶茶店、网红店,都要排出大长队。
他们还掀起了一股“反向代购”的风潮。
在深圳地铁4号线上,随处可见喜茶、鲍师傅、KUMO KUMO、一点点的购物袋。
除了餐饮店,山姆、Costco等网红超市同样被攻占。1月12日,Costco深圳会员店在龙华区正式营业,数千人排队进场,出动了600名警力维持秩序。据Costco龙华店透露,他们开出超过13万张会员卡,其中10%是由香港人办理的。
此消彼长,香港消费者在广东那边花钱花痛快了,香港本地商家只有眼馋的份儿。
但让商家们寒心的,不仅仅是港人在家抠抠搜搜、在外大手大脚的行为。
商家们自己,也在主场阵地被内地同行们打得节节败退。
到香港扎堆开店!
它们让当地商家哭得更惨了
港人对内地品牌有了很高的认可度,内地品牌做出了一个礼尚往来的举动——南下香港!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在2023年,就共有17个餐饮品牌在香港开出首家门店。
这些在内地卷得累死累活的品牌,到了香港却有了天高任鸟飞的畅快感。
比如蜜雪冰城在香港的首家门店,还没开业就成了网红打卡地,不少人围绕在装修围挡拍照。
虽然雪王在香港的售价,比起内地整体要贵了近一倍,但在动辄一杯奶茶卖32港元以上的香港,性价比依旧秒杀。
因此到了正式开业那天,最高峰时,排队人数多达60人。
在香港,如此盛况不是第一次上演了。
在2018年,香港第一家喜茶正式开业时,更是有300多人在排队,几乎排满半个楼层的位置。
只不过彼时的喜茶仍是排队王,此景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反倒是在2023年,一些内地消费者根本不会去排队、甚至看不上的品牌,居然也在香港大受欢迎,才真正让人感受到内地品牌在红海中卷出来的战斗力。
杨国福麻辣烫就是一个例子。
去年9月,杨国福在繁华的中环开出了香港首家分店,价格是19.8港元/100克,成人要想吃饱可能得花上百港元。
即便如此,在开业首日,还是有一群人排队等着尝鲜。
同月,内地“国民早餐”三津汤包也在香港正式开业,开创了中国内地汤包品牌入驻香港的先例。
这些知名度或高或低、口碑或好或坏的内地品牌,在香港都有同样的待遇:排队、排队、排队。
因此,有媒体甚至把香港比作是“内地餐饮的天堂”。
实际上,香港餐饮行业绝非天堂,其内卷程度不亚于内地。
香港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有超过3万家餐饮店,港人对吃的要求不亚于老广。
内卷之下,不少香港本地餐饮店的日子都不好过。
莲香楼、以及曾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称的珍宝海鲜坊相继关门,翠华、大快活、太兴等香港餐厅也举步维艰。
为何内地品牌反而吃香,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真实原因不是内地品牌比香港同行的口味更好,更可能的原因是:差异化。
例如,香港一直流行的餐饮多为日、韩、东南亚菜及西餐,川湘菜系相对匮乏或不够地道。
所以不少港人对太二酸菜鱼、农耕记有着浓厚的兴趣。
据说受当地顾客的热情感染,太二还将在今年斥巨资在香港再开设4家分店。
再看其他在港深受欢迎的内地品牌,以及准备进军香港开店的内地品牌,同样主打一个“港无我有”的特色。
比如手打柠檬茶的两大品牌林里和林香柠,以及现制酸奶品牌茉酸奶都已经在香港扎根。这些才兴起不久的品牌,带着新品类赴港,让当地人很是好奇。
鲍师傅、张亮麻辣烫、费大厨等品牌,也都透露要奔赴香港。
有一些品牌的野心更大,准备以香港为跳板,开拓国际市场。
“反向输出”,全靠低价?
内地品牌来势汹汹,逼得香港当地商家不得不变。
“酱香拿铁”火了之后,香港湾仔海滨艺游坊一家摊档有样学样,推出了“酱香豆浆”。
还有一家茶餐厅直接推出“茅台咖啡”,一杯61港元。
过去港人只能去深圳才能吃到的椰子鸡、小龙虾、新茶饮、中式烘焙等品类,香港当地商家也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做好了。
就连烂大街的打卡风,都被他们学了去。
但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学表面,它们恐怕很难阻挡内地品牌在香港继续做大做强。
更值得学的是如何做性价比,背后牵扯到的是供应链实力。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蜜雪冰城在供应链上的布局,包括店里的原料、吸管、垃圾桶等,事无巨细地一手抓。
其他内地品牌,也大多不是贸然进军香港。
比如林里在佛山投资了3000平工厂,探鱼在珠海建立了潮汐活水自养殖基地、在广州建了中央厨房等。
反面例子则是像喜茶、奈雪的茶、杨国福麻辣烫等没能力做到高性价比的品牌,在最初的开业火爆后,尝鲜后的港人很快失去了兴趣,以至于奈雪的茶如今在香港只剩下一家门店。
比起性价比,学习如何品类创新的难度甚至更大。
一个在香港的资深餐饮人说:“过去三年,是内地竞争最激烈的三年,在竞争中也促进了多个品类的创新,无论是奶茶还是餐饮,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但香港的餐饮行业几乎是停滞状态。”
内地奶茶市场卷得肉眼可见,内地烘焙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不遑多让。
这些年,连许多网红烘焙店都难以为继。“克里斯汀”全线闭店,“牛角村”破产清算,“虎头局”和“墨茉点心局”,一个破产倒闭,一个退出浙江市场。
但同时,内地市场快到变态的新陈代谢速度,也催生出了许多创意烘焙产品,包括虎皮卷、肉松卷、芋泥盒子、千层蛋糕、板栗饼、麻薯。
反观香港,这么多年霸榜推荐榜的点心,来来回回还是菠萝包……
归根结底,内地品牌、产品和文化能“反向输出”到香港,表面是靠低价、网红店流量,实际是靠性价比和创新能力。
这些的关键,则是双方的市场环境使然。
能做到物美价廉还有创意,都是被逼出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香港还有最后一里路就走完了融合,香港也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只要香港彻底把原来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香港将来发展不可限量,中国每年出去旅游的人数是一亿五千万,1/3的人如果把香港当做第一站,香港就撑的不得了,内地对香港的印象始终没从19年黑暴的阴影里面走出来,
脸书的港独称呼他们为香港的叛徒。[哈哈笑]
[呲牙笑]内地物价相对香港要低,还有就是香港人工资高,在香港生活一般来内地可享受富裕生活,脑壳健全的香港人都会去深圳享受一下
没人嫌弃他们。都是同胞。我们去香港时希望他们也能用好的心态去对侍就行。
香港必须正视内地的各种崛起,但是香港市场的今天很可能是内地市场的明天。奈雪同喜茶就大概知道了,看如何在高租金高人工高要求噶市场生存落去。
一个破香港有什么好去的
2300万人去香港啊 [笑着哭]这么多人去哪里哈
商家炒作。实际没这么夸张
蜜雪冰城特色产品是冰淇淋,奶茶也便宜。其它内地奶茶竞争不过香港本地奶茶。
2023年全年访港内地旅客约2700万人次?还好意思说出来?我商务证的,起码贡献了200次以上
香港永远的明珠[点赞]
你寫了半天大多是飲品類,這些東西大都是大同小異,核心的粵菜你做不過人家的
港毒产品食品医院飞机……几只苍蝇坏了一锅大粥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都來香港開吧!我不用走來走去了![呲牙笑]
有些就是尝鲜下而已,没人喜欢又油又辣又咸的重口味三高
内地店铺入港后,当地的服务行业质量估计会显著提高
去过香港出差,吃深水埗的烧味类,只能说没有内地的好吃
都回归多少年了 还玩这些小打小闹[笑着哭]
sasa被捧上天的时候应该是06年到10前后吧
在广东不是看不起喜茶,是其他店更具性价比,小骗不要乱说话
中国能上位的商业大概是干掉了9999同行的蛊王,这种蛊王放到国际上都是卷王本王,神挡杀神,
还要几十年融合,等现在这一批生孙子了就差不多了[得瑟]
那去香港还有啥意义[笑着哭][得瑟]
便宜呗,香港人又不是不知道省钱。
就开业时那些人贪新鲜尝试一下而已,过后生意也是一般般,别再带风向误导大众了
确实我去万宁买了三年奶粉
又想赚人民币,又看不起内陆人 真是想不明白这些人什么心态
是没意思
相对于内地生气勃勃的网红、类网红的新经济,香港这个世界金融中心就显得相对老迈了。
别吹蜜雪冰城了,全是添加剂
不会是用内地的招数找人排队吧
北望神州
香港人来深圳要签证不?
就要用这种方式去促进融合,等到香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大陆的各种文化时,就是香港从精神上真的回归了[点赞][点赞][点赞]
很简单 汇率!!!
查一下有没有科技与狠活[笑着哭]
本地茶餐厅食厌左,感觉索然无味
我在香港狠性你?
就是便宜啊
2019年以后香港就让人反感了
主要原因是大批内地人移民去香港了,小编狡猾得很,就是不说。。。
一时风光,三分钟热度过了再来看
开始都是好奇,尝鲜!能坚持三年火爆才能说站稳脚跟!
典型的国外找钱,国内消费的道理。
两地多融合,内地去香港越来越方便之时,香港将再次崛起
你这么吹,香港本地的商家更加仇恨内地。
以前是香港引领国内潮流。现在很大部分反过来了。只能说国内钱更多。说白了就是资本
内地赴香港产子 跨境上学学童 长大成人 还有国内人南下工作生活填满香港大量移民走佬的都是这些国内品牌消费的主力 香港早已被国内同化了
重点是便宜
在香港想吃新鲜滴野,很系好难
没意思[无奈吐舌]
Costco
香港不把房价打压下来,死路一条
香港仔说全靠他们撑起深圳的消费,不然早就倒闭了[得瑟]
来深圳可以体验免费打孩子一次
港店封闭自我满足
香港人好可怜[笑着哭]
遗址,港人跑了,谁消费
那些网红店基本都是垃圾!
谢绝香港人消费
米傻啦!便宜才是硬道理
你想太多了,这种地段租金每月10W港币起跳,头三个月是巨亏,以后是少亏,赚钱是不可能的,低价在港是S路一条。
回归后背靠这么大的市场,被反华的带节奏,被你们所谓的高傲玩得稀烂,你们还觉得自己有多牛逼吗?
还有个重要原因,香港打孩子犯法,深圳可以![呲牙笑][笑着哭][哭笑不得][墨镜]
香港房价不跌到谷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