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发动灭国之战,六国为何不联手抗秦,反被各个击破?

寻墨阁啊 2025-02-14 18:39:29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六国先后被秦国逐一吞并。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曾经多次合纵抗秦的国家,在最关键的统一战争时期,却没能再次联合起来抵抗秦国,任其逐个攻灭。这背后隐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六国分散在齐、楚、赵、魏、韩、燕六个不同的区域,其中齐国在东,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而魏、韩分别处于中间稍靠西的地方。这个格局为秦国通过地缘战略进行分而治之提供了便利条件。

早在公元前242年,秦国便借助赵、燕交战之机,大举进攻魏国,占领了酸枣、雍丘、山阳等门户城市,围魏救赵之计初见成效。这不仅割裂了赵国与楚国的直接联系,还使魏国成为秦国的傀儡从而失去了对抗的主动权。秦国的东郡建成,领土直接与齐国接壤,这一步便是彻底隔断了赵、楚合纵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要分析六国无法合纵的内部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各国的内政困局。魏、赵、楚三国实为合纵抗秦的脊梁,但魏国此时已经被秦国牢牢限制,两次相助赵国失败后,魏国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再合纵抗秦。而赵、楚两国也纷纷因内忧外患无暇顾他。

在韩国这个最早被秦国吞并的国家,边境险要地带几乎全部被秦国蚕食,毫无抵抗之力。而魏国同样被三面包围,外交上甚至被迫与秦国结盟攻楚。燕国虽内政相对稳定,但几次错误的攻赵,使得赵国对其戒备深重。

尤其典型的是齐国,自公元前301年以来一直奉行“事秦谨”政策,齐王建在位期间对秦采取绥靖政策,权臣后胜受贿秦国,更是致使合纵断绝。楚国则因内乱不断,多次更换国君,一直没有稳定的统治力量。

还有一个因素是,秦国不仅仅依靠军事手段,还通过收买暗杀及外交谋略瓦解合纵。秦国以重金收买各国权臣大臣,不从者则派人暗杀,诸侯因此变成“亲秦派”的天下。

此外,秦国积极采用外交手段,以恢复诸侯关系为名分化其间的联合。前240年,在合纵即将再次形成之际,秦国姚贾携带巨额财宝游说各国成功破坏了四国合纵的计划。与此同时,六国昏君和奸臣在秦国强大外交攻势面前束手无策,毫无统一抗秦的长远眼光。

事实上,前241年的最后一次合纵,也是六国在有生力量上的最后一次挣扎。以楚国春申君黄歇为主持,赵国名将庞煖为统帅的联军,决定直接攻秦腹地,希望通过速战取胜。可惜,这一次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前240年,秦国继续攻占赵国中山地区的重要据点,进一步分隔赵、魏联系,彻底破坏了六国合纵的最后希望。此后,赵国屡次抗秦以失败告终,被秦国攻破邯郸,赵国王亲自降秦,赵国灭亡。

总而言之,尽管六国实力犹在,理论上有合纵图存的能力,但当历史走到最后一刻,各国蜚短流长、互不信任的矛盾更加突出。秦国则巧妙利用这些矛盾,加之卓越的军事和外交谋略,从而最终完成了疆域的统一。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