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听讲,罪责全在老师?
“你怎么又走神了?认真听讲!”这句高频台词,几乎成了老师们的“紧箍咒”。在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中,我们或许都该停下脚步,反思一下:学生不听讲,真的是老师没讲好课吗?
黄执中老师曾说:“说服的精髓不是我被说服了,而是我自己想通了。”当了老师后,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扮演“说服者”的角色:“你要好好听课,你要努力。”但这种苦口婆心,真的能让学生乖乖听讲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每次考试成绩公布,领导的批评声便接踵而至:“这个班成绩不理想,老师要多反思。”在众目睽睽之下,老师仿佛成了“众矢之的”,只能不断从自身找原因,仿佛自己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能瞬间改变所有学生的命运。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学校的功能不仅是培养,更是筛选。如果人人都能轻松学好,那教育的意义又何在呢?
学生不听讲、成绩差,老师不仅要承受巨大的教学压力,还要面对“师德”的拷问。在外界看来,这似乎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责任问题。可谁又能体会,一个家庭管一个孩子都时常精疲力尽,老师却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尤其是班主任,常常是吃力不讨好。
我们总以为,只要课讲得足够精彩,学生就会认真听讲。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即便你讲得天花乱坠,也难以左右学生的主观意志。毕竟,学生听不听讲,最终取决于他们内心是否渴望改变。一位老教师曾感慨:“我年轻时总想把每个学生都‘救’起来,后来才明白,教育不是拯救,而是唤醒。只有学生自己想通了,改变才会真正发生。”
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老师只是其中的一环。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社会的环境,更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也不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老师。
让我们放下过度的自责,做好自己能做的,也给学生留一点自我觉醒的空间。毕竟,真正的改变,只能从他们内心深处开始。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尽力而为,但不必苛求完美。因为,老师不是神,学生也不是机器。我们都在摸索中前行,而这,恰恰是教育最本真、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