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与世界协作的三大法则

鹰哥爱写文 2024-03-08 23:25:33

​《底层逻辑》作者:刘润

​上一节我们说到,理解他人的“黄金三问”,以及打比方、尊重边界两个重要的社交技巧。这一节我们来讨论:成年人与这个世界协作的三大法则。

马克思曾说:“人是社会的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结合体。”这揭示了人的生存方式,即通过集体的、社会化的生活,与这个世界协作,才能顺利的成长发展。

但是在进入成人世界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年龄的增长,人生阶段的变化,并不一定能带来协作能力的提升。人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巨婴”和“杠精”。他们非常不成熟、不职业,让协作变得非常困难。这让人不禁感叹:“到底是我的运气太差,还是自己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对此,刘润老师指出,发生类似的事情,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我们在不同的“法则”里交流。而对于想要完成社会化过程,在成人世界活得自在的人来说,必须要懂得运用这些法则和他人协作,同时保护好自己。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这些法则。

巧用三大法则

第一个法则叫作自然法则。什么是自然呢?简单来说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有很多理论将其称为“丛林法则”。

在自然法则下,每个人都被视为在丛林中捕食的动物。他们朝不保夕、食不果腹,想要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不断击败其他个体。那么,说到这里有人也许感到疑惑:在当下的文明社会中,怎么还有“自然法则”一说呢?难道大家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动枪,斗个你死我活才算有活下去的机会吗?

其实所谓“自然法则”,在现代,并非是指洪荒时代那种弱肉强食的场景,它也不是文明社会的主流,但在局部的社会生态,会体现出一定的自然法则。比如在2011年左右,团购网站刚刚兴起的时候,大批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被这种新业态吸引,纷纷进入团购行业,一时间产生了号称“百团大战”的团购市场。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个体只能靠自己的强壮与智慧,体量更大、策略更灵敏,才能不断超越其他的竞争对手,存活下来。

而且,最后我们也的确看到,“百团大战”结束后,是美团“一统江湖”,在竞争中胜出。而其他的竞争对手,都在这个过程中黯然退场或者逐渐式微。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法则的体现。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当我们处在自然法则的环境中,就要学会以“野蛮人”的思维去行动;如果身边都是生硬、粗粝的竞争对手,那保护自己的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自然法则。

不过,自然法则也有它的问题,它容易催生一个个体之间,彼此极度不信任的关系,很难出现大范围的协作。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第二个法则——族群法则。

那什么是族群呢?是一个家族吗?还是一个村的同乡?其实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群,是基于一个集体目标,聚合在一起的群体。广义上的族群可以是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家公司,一个国家。

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负责赚钱和决策;爷爷奶奶等长辈接受赡养,并给予指导;孩子处于被抚养的状态,需要按照父母的意志行动。等到孩子长大了,开始掌握自身的决策权,离家原生家庭组成新家庭,这就是一个家庭族群的规则。

又比如在企业里,一切以业绩为主,人们创造价值、分享利益,一起相伴成长。当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一些渴望更大发展的人会离开,寻求更高的平台;当企业发展过快,也会抛下一些成长不够快,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员工,这就是一个企业族群的规则。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为了更大的集体目标,大家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用群体的发展壮大,保护个体的弱小。这些群体间的规矩,就是族群法则。族群也是现代社会的雏形,它很好解决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自然法则的信任问题。

但是族群法则也有它的问题,那就是,一个族群内部,大部分时间是和谐相处的,但族群与族群之间,却有可能爆发强烈的冲突。比如,耶路撒冷这个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上千年来,这几大宗教都认为自己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结果就是争斗不断,导致这座城市被征服了44次,其中22次被毁,23次在废墟中重建。

这个时候,族群法则也不能很好地起到作用了。那么,就需要第三种——普遍法则,来解决问题。当多个族群无法征服其他人,也无法说服、改变对方,那就保留彼此的想法,找到一些彼此都认可的价值观,尽量达成共存,比如尊重生命、尊重劳动,不轻易挑起争斗,不搞阴谋和欺骗。这就是能惠及大部分人的普遍法则。

当我们了解这几个法则,就可以开始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协作方式,进而理解个体发展、组织博弈甚至国际政治背后的深层原因。

比如,把三大法则放到我们身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存在“巨婴”和“杠精”。“巨婴”和“杠精”们,往往是把家庭中那套法则,带到了企业中,认为自己是接受养育的那一方,所有人都应该如家人般友善,不求结果。可实际情况是,企业法则是追求价值和效益,家庭法则在这里注定格格不入。

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在以什么样的法则,与这个世界,与身边的人进行价值交换。一个人用的法则越高级,他与世界交换的价值也越大。比如,我们前面举例的美团公司,在深陷“百团大战”的时候,它运用自然法则,只是一个在团购行业中,服务有团购需求客户的垂直细分服务商。

可是后来的美团,经过上市扩张,已经成为集餐饮、旅游、酒店等产品和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团购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这个时候它有了完整的内部生态,在外部,也有和其他企业相互竞争合作的一面。那么我们可以说,现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美团,它既有自然法则,也有族群法则和普遍法则。

回归本源,借势成长

好,在理解了协作的三大法则后,我们再进一步,看看如何“借势”成事儿。

什么是“势”呢?简单来说,就是一支团队积累的能量。如果我们处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工作起来就相当于在一座高山上,往下推一块巨石,只要稍微一用力,就能顺势形成很大的能量。而这块石头,就是一个团队、一家公司的战略优势。

它有时候表现为科技水平。比如华为公司,持续把年收入的15%以上投入科技研发,建立了强大的技术壁垒,专利使用权、自研产品都远超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当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还在布局5G的基础设施时,华为已经在这个领域持续投入了10年以上,这才积累了胜过对方的强大势能。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信奉“人多力量大”,以大量的人力,极低的产品成本打价格战。这也是一种优势。但刘润认为,在现代社会这种做法难以长久。

一方面是因为环境变化的速度加剧。我们常说,一个行业的知识更新换代只需要4年,一个大学生入学时学的知识,在他毕业时已经不是行业的主流;而现实的竞争环境,往往比知识更新的时间更快。这就要求竞争者不断改进,其中包括技术改进,也包括人力资源的更新换代。而那些打“人海战术”的企业,往往很难兼顾大规模的人力资源更新。这就好像冷兵器遇上了热兵器,我们把上百个人用刀剑武装起来,也打不过用枪炮武装的几个人。

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短缺趋势。长久以来,中国的市场相对于全世界,处在一个人力资源富集的状态,但未来这个优势并不一定能保持下去。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本源”,让自身,让自家的产品“更新换代”,这样自然会胜过其他人。

而对于上面出现的这些问题,刘润提出了一个经典的观点,叫作:“陪客户喝的酒,就是做产品时没有流的汗。”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把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把产品和服务做好了,喝酒、送礼这些人情世故的动作,都可以不用去做。

劝酒的本质:服从性测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刘润看来,职场中的“喝酒”、“劝酒”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圣经》中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对信徒亚伯拉罕说:“请杀死你的小儿子以撒。”亚伯拉罕不知道为什么,但这是上帝的指令。因此他还是决定服从上帝,含泪把自己的儿子放上祭坛,并痛苦地举起匕首。所幸,匕首落下去的那一瞬间,天使及时出现,阻止了悲剧的发生。这时上帝说:“我不是真想杀你儿子。我只是想知道,你对我是不是绝对服从。”

这就是“服从性测试”。领导布置的命令:下属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如果实在不理解,就在无条件服从中加深理解。但问题是,这种服从性测试,真的能体现一个人的领导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领导力来自领导自身能力的影响,来自下属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来自发自内心的追随。而所谓的“喝酒”“劝酒”,其实是对职场规则和中国酒文化的扭曲。那些鼓吹酒是职场“润滑剂”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成人世界相互协作的规则。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不健康的社交发展方式,一定会慢慢发生改变,变成更加尊重个人,体现商业价值的活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开始,适当地运用不同的协作法则,把注意力放在构建自身的战略优势上,多思考一下,在工作中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这才是能够让我们在所处环境,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0 阅读:5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