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小说作家张爱玲写尽男欢女爱,为什么自己却是傻白蠢的女子?

萨沙讲史堂 2025-02-18 00:51:02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588期

爱情小说作家张爱玲写尽男欢女爱,为什么自己却是傻白蠢的女子?

萨沙想起一件搞笑的事情。

大学时期,我听过一个老师的商业学课程。

这老师课说的真的是好,理论知识绝对是第一流的,逻辑严密,妙语连珠,各种案例更是信手拈来。

当年,我对这个老师钦佩至极,认为他要是去做生意,肯定是商业奇才。

没想到,多年后我听一个同学说,这个老师后来混的很惨。

他去投资搞了个公司,结果经营不善倒闭了,还欠了人家几百万的货款。

追债的人跑到大学来闹事,把老师搞得灰头土脸,最后只得把唯一的房子卖了还债。老师一把年纪,还要租房居住,连工资卡都被债主拿走了。

因他的私人问题影响了教学秩序,学校还处分了他。

萨沙这才明白一个道理,会说会讲同会做,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一个体育评论员,能够把球赛说的精彩无比,不代表他能作教练。

一个军事评论家,能够把军事战术和技术分析的头头是道,不代表他能带兵打仗。

张爱玲也是如此。

她只是擅长写爱情小说,不代表她是情场高手。

在今天看来,张爱玲不是什么善类,是一个自私自利、冷血势利的女人。

张爱玲性格的形成,同破碎的家庭有关系。

她出生在官宦家庭,曾祖父张印塘做过杭州府知府。

张爱玲的祖父叫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宠臣,担任过三品船政大臣。

不过,张佩纶只是夸夸其谈的文人,适合做学问,不适合办实事。

他曾在福建马尾海战中担任总指挥,却被法国军舰开炮直接吓晕丢了大脸,福建水师也全军覆没

即便如此,张佩纶也是李鸿章的女婿,张家是显赫又富裕的家庭。

可惜,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则是标准的官二代、富二代,执绔子弟。

他是个相貌英俊、谈吐高雅的大少爷,受过高等教育,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可惜,张志沂从小养尊处优,家里又非常富裕,他只知道在家享福,不愿意出去工作。

他的妻子叫作黄逸梵,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也是李鸿章手下重臣。黄翼升被封为男爵,儿子也就是黄逸梵的父亲黄宗炎承袭爵位,还在广西当官,家里也是有钱有势。

然而,张志沂同黄逸梵完全是政治婚姻。婚前两人没见过面,没有什么感情可言。

就旁人看来,他们门当户对,男才女貌,很般配。

婚后两人却感情不合,整天吵闹。

说来说去,这对包办夫妻的性格差距太大,婚后根本就不可能和睦相处。

妻子黄逸梵的情况特殊,本来他的父亲没有孩子,从湖南老家乡下购买了一个小妾,目的就是生孩子。

小妾怀孕时,黄逸梵的父亲突发重病死了。随后小妾生下一对遗腹子龙凤胎,女孩就是黄逸梵。

黄逸梵生下来就没有父亲,母亲又是地位低下且不识字的乡下农妇,导致孩子缺乏管教。

同时,因为父亲早亡,遗腹子这种事往往会引起风言风语,黄逸梵从小就被家族歧视。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黄逸梵性格怪异、敏感,自立性很强,还非常要强。她不愿意被任何人瞧不起,也不愿意被任何人压制。

说来说去,黄逸梵是个性格强悍、变扭有尖刻的女人。

相反,张志沂则是懦弱的富家少爷。

他的母亲又是李鸿章的长女,地位极高,从小被人捧着习惯了。

张志沂慵懒、好玩,不求上进,混混度日,觉得人生就应该坐吃等死,享受生活,反正家产一辈子也吃不完(事实也是如此)。

成年后,他每天就是吃喝玩乐,看戏下馆子抽大烟,开心的不亦乐乎。

更要命的是,张志沂性格比较软弱:父亲张佩纶死的时候,张志沂才7岁。寡母望子成龙,背不出书要挨打下跪严厉里掩藏着偏激。寡母还给他穿颜色娇嫩的过时衣服。也是怕他穿着入时,会跟着亲戚的子弟学坏了,宁可他见不得人,羞缩寒碜,一副女儿家的腼腆相。

母亲将男孩当作女孩养,张志沂从小就有三分懦弱,却也是有脾气的人。

张志沂和黄逸梵这对活宝夫妻,注定了婚姻生活不会有好结果。

就才华方面,张志沂聪明有高学历,没有太多才华,一生仅仅做过天津津浦铁路局英文秘书。

黄逸梵在婚后敢去英国留学,就当年的中国妇女来说,是很了不起的。

虽然她自视甚高,却没有太多才华。留学国外时,她学过油画、搞过雕塑,但没有搞出名堂。

黄逸梵这一生同她鄙视的丈夫没什么区别,仍然是吃祖先的老本为生(主要靠变卖祖产)。

黄逸梵和张志沂都是性格固执之人,加上两人都有家产,黄逸梵有黄家留下的大量珍贵古董,所以互不买账,整天争吵。

张爱玲在父母的争吵打闹中长大,4岁时母亲就离家出走去英国留学。

所以,张爱玲成长中等于没有母亲,一直由姨奶奶照顾。

从她懂事开始,父母是分居的,到她10岁时直接离婚,这让张爱玲从小不相信婚姻。

张爱玲一直同父亲生活,父亲张志沂沉溺于鸦片,不求上进,加上母亲刻意挑拨父女关系,同父亲的关系也不好。

1934年,在离婚4年以后,张志沂同民国政府前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再婚。

几乎同一时刻,黄逸梵也找了一个美国男朋友。

张爱玲的继母孙用蕃有大笔陪嫁,是有钱人家的小姐。

有意思的是,张志沂同前妻黄逸梵几乎天天吵架,很多人认为这个男人就是一个粗暴变态的丈夫。

同孙用蕃结婚以后,张志沂从不和妻子吵架,夫妻感情非常和睦,后来相伴一生到白发善终,这对半路夫妻,即便陷入贫困也不离不弃。

可见,张志沂恐怕不是什么人渣丈夫,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妻子。

然而,孙用蕃同继女张爱玲关系不好。

孙用蕃认为,当时年仅十四五岁的张爱玲自私冷血,故意处处同她作对,怀疑是生母在背后挑拨,双方关系僵硬。

如果孙用蕃对张爱玲放任不管,黄逸梵就告诉女儿:这是继母故意冷淡她,不管她。

如果孙用蕃说张爱玲几句,黄逸梵就告诉女儿:这是继母故意为难她,想要打压她。

而张爱玲是嘴不饶人的女孩,经常同继母争吵,家里仍然不得安宁。

1937年,17岁张爱玲中学毕业。

虽然生母黄逸梵有大笔财富,不但抚养张爱玲兄妹,也不愿意承担他们的费用,只顾着倒贴美国男友。

姐弟所有的生活费、学费,都是生活开始拮据的父亲承担,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在用继母孙用蕃的陪嫁。

换句话说,孙用蕃等于用自己的钱养着张爱玲姐妹。张爱玲弟弟性格懦弱,年龄又小,尚且没有同孙用蕃有什么冲突。

而张爱玲等于是用着继母的钱,又在处处同她作对,孙用蕃的恼怒和不满可以想象。

此时,上海爆发了日本侵华战争,到处一片混乱。

好在张宅处于租界,受到的影响还算有限。

此时叛逆的张爱玲因鸡毛蒜皮的小矛盾,没有通知任何人就突然跑到生母那里住了两周。

当时租界外面正在打仗,日本兵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人心惶惶。

租界内也比较乱,匪盗和兵痞趁机活动,经常有杀人、抢劫、强奸、拐卖妇女的案件。

花季女儿张爱玲突然失踪,把张家吓得半死。父亲张志沂一反常态的埋怨妻子,认为孙用蕃没有照顾好继女,才出了这种事。

孙用蕃有苦难言,只能亲自带人四处寻找。

就在张家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张爱玲自己回来了。

于是,张爱玲同继母孙用蕃爆发了一次非比寻常的大闹。

孙用蕃指责她过于任性,离开家时最低程度也该说一声去哪里,或者事后托人带口信,不该这么乱来。

嘴巴很厉害的张爱玲根本不理会,反唇相讥,双方激烈争吵。

争吵期间,孙用蕃指责张爱玲是逆女、被生母忽悠的傻子:你以为你亲娘靠得住?她要是靠得住,为什么不把你接过去住,难道她没钱吗?她还不是把你当作包袱吗?你的吃喝拉撒,哪一个不是我在管,你亲娘管过什么?现在好了,你倒把我当仇人,简直就是白眼狼崽子!

张爱玲认为自己和生母受到侮辱,又无言以对,羞辱之下用力推了孙用蕃一下。

孙用蕃没站稳,跌倒在楼梯上扭了腰,一下子站不起来。

孙用蕃顿时被打懵了,一时间不知所措。

要知道,当年的社会即便是继母重重责打女儿,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没听说女儿敢于主动打继母的。

楼上抽大烟的张志沂,已经知道女儿是自己出走,自己冤枉了妻子孙用蕃,正在感到惭愧。

张志沂是个公子哥,不代表他是傻子,对于女儿张爱玲的本性是颇为了解的。

听说妻子被女儿打的站不起来,一向好脾气的张志沂彻底爆发了。

他穿着拖鞋冲下楼,对准张爱玲就是一顿拳脚,将她打倒在地上,还骂“你还敢打人,我打死你这个不孝女!”

这一顿拳脚,让张爱玲同父亲彻底决裂,随后愤然搬到母亲家。

没想到,继母孙用蕃说得果然没错。

见张爱玲住过来,生母黄逸梵逐步露出真面目。她是个自私冷血的女人,觉得女儿拖累了她。她不愿意同女儿一起生活,也不愿意承担女儿上大学的费用。

无奈之下,张爱玲被迫搬去同姑妈一起住。虽然父女关系闹僵,但张志沂和孙用蕃仍然同意承担张爱玲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战争爆发后,张志沂夫妻的经济也开始窘迫,只能依靠低价变卖祖上房屋为生。

相反,生母黄逸梵同美国男友,在1939年去了新加坡,丢下女儿、儿子不管,下一次见面是1946年了。

1942年,22岁张爱玲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

张爱玲是有几分骨气的,不愿意一味啃老,开始自己找工作,主要以写稿为生。

1943年,张爱玲开始出名。

当然,张爱玲出名是有原因的。

抗战期间国破家亡,中国的文人几乎都在撰写抗日类作品,为打击侵略者服务。上海又是沦陷区,文人基本都逃走了。

在衰败的上海文坛连续写爱情小说,张爱玲才意外走红。

1944年张爱玲遇到文化汉奸胡兰成(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两人很快同居、结婚。

在今天看来,这段婚姻完全是胡兰成在玩女人。在同张爱玲婚前婚后,胡兰成都有大量女人。

说难听的,恐怕是胡兰成没有玩过知名女作家,想要尝试一下。

极为擅长写爱情小说的张爱玲,被情场高手胡兰成当猴子一样耍弄。

她被胡兰成玩弄肉体,精神几乎被控制。

在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汉奸胡兰成被通缉逃亡。

逃亡期间,他竟然在浙江丽水同斯姓同学的父亲的姨太太范秀美同居。

范秀美岁数比胡兰成大得多,头发都有些花白,这个鸟男人好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夸张的是,直到此时,张爱玲同胡兰成也没有离婚。

张爱玲明知道丈夫在外有很多女人,竟然一句话不敢说。

此次见面,胡兰成等于被捉奸在床,却妻子没有任何惭愧,反而指责张爱玲一些小事处理不好。张爱玲理屈词穷,只能默默哭泣。

可以说,张爱玲被胡兰成耍的一塌糊涂,写爱情小说和谈恋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张爱玲也是咎由自取,她是功利性很强的人。

1943年日本同汪伪政权组织了宣传伪化思想的“大东亚第三届文学者大会”,虽张爱玲没有出席,名字作为代表列在大会中。

张爱玲后来说是别人强行列的,当你当时为什么不去辩解呢?

总之,张爱玲在抗战期间交的是白卷。

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她只知道同汉奸胡兰成恋爱,甚至名列在汉奸代表中,民族气节也是不存在的。

这还不算。

张爱玲曾经为新中国服务过,1952年去了香港。

新中国批准她去香港,没有为难她,对她是不错的。

去了香港以后,张爱玲就在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机构工作。

在1954年,她写了两部反共的长篇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换取了美国绿卡和丰厚的稿费,借此去了美国。

后来,张爱玲本人承认,小说是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的“授权下”写的,连“故事大纲”都被拟定,写作时还有他人参与。

美国人的目的很明确,借助张爱玲的名气进行反共宣传。

张爱玲被中国大陆封杀长达40多年,也是咎由自取。

张爱玲是个冷血无情的人,只对极少数情人用过情。

张爱玲在抗战中的香港,临时客串过护士。

看到医院中垂死的病人、老人,张爱玲没有丝毫同情,反而非常厌恶。

在夜间病人呼唤她要喝水,她从不理会,只顾自己看书、吃宵夜(牛奶面包)。到了这个病人叫声越来越大,惊醒整个病房的人,大家一起叫唤,张爱玲才进行敷衍一下,说厨房没热水。其实,她根本就没有去过厨房。随后她就带着牛奶,自己去厨房加热食用,明明顺手可以打开水,却不管病人死活。

这个老人没多久就死了,张爱玲原文是:这人死的那天我们大家都欢欣鼓舞。是天快亮的时候,我们将他的后事交给有经验的职业看护,自己缩到厨房里去。我的同伴用椰子油烘了一炉小面包,味道颇像中国酒酿饼。鸡在叫,又是一个冻白的早晨。我们这些自私的人,若无其事地活下去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日寇的飞机炸死了很多无辜平民,而张爱玲就能站在这些残缺不全的尸体旁边吃点心,对别人死活毫不在乎。

说真的,人家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胡兰成是个标准渣男和垃圾,而张爱玲既然能够同他情投意合,显然也不是什么好鸟。

只是一山又比一山高,胡兰成比她更厉害罢了。

另外,将张爱玲作品引入大陆的,就是琼瑶的丈夫,这也是脚踩两条船的男人。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0 阅读:36
评论列表
  • 2025-02-19 06:19

    就喜欢看萨老师将那一帮禽兽批的人皮扒下来,还原它的本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