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与电装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智能驾驶布局,汽车产业链再添强强联手

康俊讲车 2025-04-27 01:39:24

当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浪潮汹涌而至,国产智驾技术的未来,到底是单打独斗,还是抱团取暖?

答案,或许就藏在地平线不断壮大的“朋友圈”里。

说白了,这年头,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尤其是在汽车这种高精尖的领域,闭门造车那是要吃大亏的。

你品,你细品,为啥传统日系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上,总给人一种慢半拍的感觉?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太过于依赖自己的那一套体系,对外部创新力量不够敏感。

电装,作为日系车企的关键供应商,压力山大啊!

这不,2023年7月,电装就宣布要扩大在中国的投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

他们打算跟中国本土供应商深度合作,开发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这操作,明显是想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这块大蛋糕上多分一杯羹。

更关键的是,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电装可不仅仅是展示了那些老一套的玩意儿,比如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车载通信系统、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啥的。

他们还亮出了跟地平线合作的辅助驾驶系统!

这信号,够明显了吧?

电装这是要拥抱中国本土创新力量,搞事情啊!

看看株式会社电装高级执行总裁、中国地区CEO、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井上英治怎么说的:“我们很高兴携手地平线深化本土协作,积极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这话说得多漂亮,但背后的含义,你懂的。

这不,近日,地平线就官宣了跟电装正式达成战略合作,目标直指“安心出行”。

双方打算基于地平线征程家族计算方案,结合电装在辅助驾驶系统研发和整车集成方面的深厚积累,一起打造组合辅助驾驶产品。

这组合拳,打得可是相当漂亮!

在上海车展上,电装更是放出豪言,要联合地平线,针对中国道路环境,搞一套更牛的组合辅助驾驶系统。

他们要提升车辆在“行驶、转向、制动”等关键功能上的响应能力,让系统能hold住城市和高速等多场景应用。

说白了,就是要让咱们的驾驶体验更安全、更可靠。

问题来了,电装凭啥这么有信心?

秘密武器就是他们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要融合地平线征程计算方案,构建高性能、极具成本效益的ADAS系统,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

这操作,简直就是降本增效的典范!

要知道,激光雷达那可是个吞金兽,能省则省嘛。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推动高性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地平线也不是吃素的。

2022年7月,他们就发布了征程5芯片,算力高达128TOPS,主要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应用。

这玩意儿,可是地平线的技术底气!

征程5的发布,不仅让地平线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实力更上一层楼,也为跟电装等 Tier 1 供应商的合作,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你以为地平线就跟电装玩得好?

Too naive!

这次跟电装合作,只是地平线全球化版图扩张的一小步。

他们早就跟大陆、博世这些国际巨头勾搭上了。

博世一直在中国市场搞本土化战略,跟地平线的合作,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博世打算基于地平线征程6B打造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并基于征程6E/M打造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

时间倒回到2021年9月29日,大陆集团跟地平线就正式签约,决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智驾大陆(Neue HCT)。

智驾大陆也不是吃素的,一出手就发布了繁星Astra和皓月Luna辅助驾驶系统,还拿到了多家头部车企的量产定点。

事情总有变化。

2024年1月,大陆集团宣布要对其ADAS业务部门进行重组,这操作,可能会影响智驾大陆的发展方向。

换个角度想,这也可能促使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地平线的成功,也离不开背后资本力量的推动。

余凯博士,作为地平线创始人兼CEO,同时也是一位活跃的投资人。

他通过个人及相关基金,投资了多家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的初创企业。

这些投资,不仅增强了余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也为地平线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技术创新思路。

话说回来,地平线、博世、大陆、电装,这些名字放在一起,你有没有觉得,这就像一个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地平线与电装、博世、大陆等国际巨头的合作,仅仅是国产智驾技术走向全球的开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链的日益完善,国产智驾技术,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一切,皆有可能。

0 阅读:1

康俊讲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