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尔滨”带火了鄂伦春族!一起了解北方少数民族的医药文化

香瓜说健康 2024-01-16 22:01:15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歌 高高的兴安岭 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呀一匹猎马 一呀一杆枪 翻山越岭打猎 巡逻护呀护森林 近期鄂伦春族百姓身着兽皮服饰 手牵驯鹿 出现在了哈尔滨的大街上 这几天爆火的“尔滨” 把鄂伦春族请出山 生活在大兴安岭勇敢的鄂伦春 藏不住了 下面小编带领大家走近鄂伦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鄂伦春的医药文化 ·····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嘉荫县等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伦春族人口9168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整个鄂伦春族仍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以狩猎为生。1951年4月,鄂伦春自治旗宣告成立。下山定居是鄂伦春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让鄂伦春族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 鄂伦春族居住的房子 鄂伦春族居住的大、小兴安岭,河流纵横,地表覆盖着茂盛的针叶林,年平均温度-2.8℃,最低气温达-52.3℃。降水主要以冰雪为主,青山绿水无污染,寒地特色鲜明。寒温带气候和广阔的针叶林植被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资料显示,大、小兴安岭有珍禽异兽400余种,植物1261种,其中,药用植物575种。鄂伦春人用身边随手采集的植物和捕获的猎物治疗疾病。鄂伦春人定居前,其游猎地带肺结核、麻疹、天花、伤寒等病时有发生。在病魔面前,鄂伦春人除了接受萨满医师的治疗外,在艰苦而漫长的游猎时代他们逐渐认识和积累了一些简单的医疗方法和经验,依靠自然界中的草木枝叶、根茎,以及禽兽的器官、矿物质等来治疗轻伤和小病。这些草药和动物类中药不仅减轻了鄂伦春人的病痛,而且还挽救了许多鄂伦春人的生命。鄂伦春族传统医药是鄂伦春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药科技的进步,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传统药物和民族医师的心理疗法已成为当前世界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鄂伦春族常用的草药及其药用价值 老鸹眼:鄂伦春语为“嘎嘿默”,意为“乌鸦树”。药用部位是树皮,人们用斧头把树枝砍成小段或者直接剥下树皮晾干。老鸹眼可以医治扭伤、骨折等疾患。使用方法是用树皮煎水喝,同时用水搓洗患处。 暴马子树:鄂伦春语为“依涅厄殿”,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会笑的树”。具有消炎、镇咳等功效。对老年性气管炎、急慢性气管炎、感冒咳嗽都有一定的功效。用刀刮下树皮和木屑熬水喝,一日数次,酌量饮用。 火柴花:鄂伦春语为“取灯依拉嘎”,翻译成汉语即“火柴花”。长在小山坡或草甸子上,这种药材可治疗淋巴腺肿大。把花根刨出洗净,熬成汁后服用,把花茎和叶子一起捣碎涂在肿大部位。 百合花:百合根,鄂伦春语为“昂达哈”。鄂伦春人挖出百合根,洗净生吃。百合根不仅可以熬汤、煮粥,而且还可以当药用,有消炎、止咳、化痰等功能,是清热润肺的良药。 达紫香:多生长在平缓的山坡上。达紫香的枝和花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因而人们经常用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咳嗽等疾病,用法是将其熬成汤后服用。 马粪包:大小不均的球状物,幼时为白色,成熟后外皮变褐色,内呈海绵状。马粪包有清热解毒、滋润咽喉的作用。如果咳嗽、扁桃体发炎,用马粪包的粉状物敷患处便会好起来。如果有外伤出血,把其粉沫敷在伤口处就会止血。 马尿臊:一般生长在草甸子里。用其枝叶洗患处,可治疗骨折、挫伤、扭伤以及寒带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黄芩:鄂伦春语为“卡达白他”,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肥大。春秋季节都可采挖,去掉老皮后晒干。黄芩有清热祛湿的作用,并有凉血之功效,对高血压、头痛、吐血、便血、月经不调等症状都有疗效。 刺玫花: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紫红色,香气浓郁,花落后结球状红色果实。鄂伦春人夏季采花蕾,秋季摘果。刺玫花主治消化不良和胃痛、腹胀等症。用法是以水煎服。 五味子:鄂伦春语为“乌拉音乌丘克”。鄂伦春人把成熟的果实采下晒干,用水煎服或者泡酒服用,可治疗肺虚咳嗽、盗汗、神经衰弱、肾虚腰痛等病症。 鹿食草:鹿食草的用途极广,它不仅可止血,而且还有补血、养血的功能。可治疗低血压、败血症等病。这种草一般都生长在陡峭的石崖上,很难采到。 车前子草:多生于田边路旁。鄂伦春人夏季采全草晒干,秋季采种子晒干。这种草主治尿路感染、肾结石、腹泻、水肿、小便不畅等病症。 除以上草药外,鄂伦春人使用的草药还有上百种。比如,桦树皮膜具有止血止痛的作用;糖烟面能提神、解乏;稠李子果治疗腹泻;都柿果能助消化并降血压;耗子花治疗秃疮;节节草主治结膜炎、角膜炎;狼舌头草治疗腹痛、痢疾;风草熬水主治皮肤病;婆婆丁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烟袋锅花主治风寒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等症;党参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 鄂伦春人用药天然,注重经验,适合寒地特点,疗效显著。鄂伦春人长期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清代中晚期前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用药风格。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鄂伦春族聚居地的医药卫生条件有了极为显著的改善。各旗(县)、乡都建立了医院或卫生院,普及医药卫生保健知识,开展妇幼保健,实行预防接种,培养各少数民族医药卫生人才,为鄂伦春族群众医治各种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条件逐渐完善,鄂伦春族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生病了就去医院开药看病,使用传统医药治病的人逐渐减少。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弘扬,采集、使用和研究鄂伦春民间医药的人逐渐增多。 动物类中药的妙用 鄂伦春族居住的兴安岭是一个藏满珍宝的地方。100多年前,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生长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及白桦等珍贵树种。在茂密的森林里,栖息有大量野生动物。其中,鸟类207种,隶属于17目、38科,代表种类有花尾榛鸡、黑颈雉、丹顶鹤、天鹅、鸳鸯等;兽类动物6目14科59种,主要有马鹿、驼鹿、麋鹿、狍子、赤狐、雪兔、貂、东北兔、狗獾、东北鼢鼠、艾鼠、黄鼠、水獭、猞猁、獐子、黑熊、野猪、狼、白鼬、伶鼬等。两栖、爬行类的动物主要有蛇、蜥蜴、蚯蚓、青蛙、蟾蜍、哈士蟆等6种。水生类动物主要有细鳞鱼、狗鱼、柳根鱼、草根鱼、华子鱼等35种,分属于4目8科。 传统民族志学将人类文化与社会视为主题,而将动物视为客体及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料的来源,因而缺乏对人与动物文化同构关系的叙述。通过对鄂伦春民族志资料的研究发现,熊、鹿和野猪等动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计来源,还提供了许多治病的药材和艺术创作原材料。熊、鹿和野猪的捕猎使人类的社会组织因捕猎的需要而有效地建立。同时,动物和植物还是仪式活动中的重要神灵参与者。因而森林中的动物与植物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人类历史的创造,并与人类达成了一定的社会契约。鄂伦春族长期以来以骑马狩猎为生,外伤、骨折、疮疡、关节痛、风湿病、胃肠疾病等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适应自然和狩猎生活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办法。鄂伦春人长期与野生动物打交道,使用动物的各种器官治病与保健就成了鄂伦春人医药文化的一大特色。 鹿的药用价值:鹿茸的作用是消炎,对外伤有特殊疗效。鹿茸是雄鹿头顶初生之角,在尚未骨化前为珍贵补药之一。鹿茸含有硫酸钙、碳酸钙和胶质软骨,可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在医药上可做兴奋剂、镇静剂,可治疗心脏病、神经衰弱等症。鹿茸的主要用法是泡酒喝或冲水喝;鹿眼部专门治疗抽筋、抽风等病;鹿鞭主要治疗男性肾虚及性机能减退症,对腰腿痛也有疗效。鹿心血可治疗各种心脏病,一般是用温水冲服;鹿膝盖骨可用来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等;鹿尾有滋补、强壮、活血之功能;鹿胎主要治疗妇女不育和月经不调等症;鹿肝主治夜盲症,鹿肺主要治疗咳嗽。 熊的药用价值:熊胆是一种清热健胃的良药,有镇惊、镇痛、解毒、清肝的功能,能治疗眼疾、黄疽、胆囊炎及小儿惊风等症,对急性肾炎和高血压也有疗效。胆汁配水可当眼药水用。熊油主要治疗肺结核、肺气肿。熊骨起壮筋强骨的作用,有风湿病和关节炎的患者喝熊骨汤亦有明显疗效。熊胎主治月经不调、不育等妇科症,是理想的妇科良药。此外,熊骨、熊牙、熊指甲饰品还具有休养生息、养精安魂、哺育疗治的功能。 狍子的药用价值:鄂伦春人习惯生吃狍肝,冬天冻硬后切片生吃,其作用是明目,还有祛火滋补等作用。除了生吃狍肝,猎人打到狍子时,第一口要吃的就是肾脏。肾脏对人体具有补肾、健脾的作用。 兔子血:被鄂伦春人称之为“万能血”,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咳嗽、肺气肿等病症,此外还起补血作用。 獾子油和獾子血:獾子穴居在山野,昼伏夜出,其脂肪可炼油。獾子油是治疗烫伤、烧伤的极佳药物。用法是将炼出的油直接涂于患处即可。獾子血主治肺结核病,一般是生喝。 灰鼠子皮:如果患有皮肤病,可用新鲜的灰鼠子皮直接贴在患部,就能使皮肤长好。灰鼠子皮具有祛毒的功能。 大马哈鱼骨和鱼籽:大马哈鱼骨头可治小儿软骨、缺钙、佝偻病等症。用法是将鱼骨捣碎成粉冲水喝或用水煎服。大马哈鱼籽不仅是高蛋白食品,而且还能治疗各种眼疾。 狗心、狗毛、狗尿:狗心有消炎、止痛等功效,主治扭伤、挫伤等症。如果被马踢伤,用狗心敷在患处即可。但鄂伦春人从不杀狗,狗心只能在狗被猛兽咬死的情况下取用。狗毛治疗狗咬伤,把咬伤人的狗抓住,从它身上剪下一撮毛烧成灰,将灰撒在伤口处即可消炎。小公狗的尿治疗瘊子,把小公狗尿湿的沙土涂在瘊子上,两三天以后就可消除。 乌鸦蛋:乌鸦蛋能治疗肺结核病,一般是生喝蛋汁,煮熟吃也可。 此外,狼舌头能治疗烫伤;水獭的胆汁主治牙痛;啄木鸟的舌头治疗牙虫病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温泉洗浴。鄂伦春人世代居住在山林里、河流畔,地处高寒、湿冷地区,很早就懂得温泉洗浴和饮用泉水治疗各种疾病。鄂伦春人通过温泉洗浴、喝矿泉水,治疗皮肤病、胃肠病、肺结核病、妇女病、眼病等症。直至现在,每年夏季仍有许多鄂伦春人到附近的温泉游玩、喝矿泉水或洗浴治病。洗浴前还要举行仪式,首先要给温泉上供,祷告温泉神保佑他们能早日康复,然后再洗浴。而且每次都要在周围垒起一堆石头,表示对温泉的敬意,鄂伦春语叫“敖包”。因而在温泉周围方圆几华里,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堆。 推拿按摩和扎针放血。鄂伦春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还掌握了非药物治疗常见病的一些方法。使用拔火罐、按摩、手搓等方法治疗头痛、腰背疼痛、风湿等病。因伤风感冒而引起的头痛、嗓子痛等,就用手掐皮肤的方法治疗,或掐前额,或掐脖子等。还有的用喝热汤、热水、蒙头发出汗等方法治疗。还有一种地方病,其症状是心跳加快、胸闷、呕吐等,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对于这种病,鄂伦春人用针扎放血的方法治疗,即在前胸扎七针、后背扎八针,即前七后八,挤出紫红色的血来,病情就会好转。 萨满特色诊疗法 鄂伦春人久居深山和长期的狩猎,对身边的草木、森林、动物及雷雨、风雪及星辰等自然现象充满敬畏。鄂伦春人相信“万物有灵”,千百年来,他们以其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在鄂伦春语中,“萨满”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无所不知的人,有先知先觉的人”,二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民间医生是萨满在鄂伦春社会扮演的主要角色和最有价值的角色之一。鄂伦春萨满会用各种植物、动物、昆虫等制作特殊的“民族药物”,长期积累的医学经验,帮助他们研制出数百种草药,而且这些草药的成分重复,一些不寻常的治疗方法只有萨满知道。萨满的神力变化多端,魂魄或寄予祖先神、草木神,或依于狐狸与蛇蟒,通晓过去,预知未来,治病驱邪。萨满一般是通过跳神祛病消灾,同时辅之以身边的动植物入药,对于轻症或精神类疾病,通过“跳神”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重症患者更多的是心灵安抚。萨满认为,人有疾病主要是触犯了山神,得罪了神灵,对家中供奉的祖先不恭,伤害过邻里的冤魂等,通过“跳神”查清病因,请求山神和神灵的原谅和宽恕,借助自然力和神力为病人祛病。萨满文化扎根于鄂伦春人的心中,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伦春族传统的医药卫生知识通过萨满传授到民间,对民族人口的增加、保健和世界观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53年,鄂伦春族下山定居前萨满教还相当盛行,并保留非常完整。据20世纪50年代调查的资料统计,从1900年到1958年,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托河乡以及黑龙江省逊克县新鄂、新兴乡,共先后出现过39个萨满,其中女性25人,男性14人。20世纪50年代初,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感召下,鄂伦春族萨满赵立本率先垂范,在十八站呼玛河畔举行了“告别神坛”的送神仪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萨满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萨满文化的复兴和新萨满的诞生对传承鄂伦春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如今,萨满跳神治病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历史的惯性,文化之永恒,决定着萨满文化的价值和精髓不可能终结。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