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接诊过一个肾阳虚的患者,腰膝酸软、手脚冰凉,自己在家吃附子,每天能吃到100克,可却是越吃手脚越凉,这是怎么回事呢?
《伤寒论》中称附子是“温阳第一要药”,大辛大热,大剂量应用如四逆汤,可以回阳救逆,能把危在旦夕的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来。附子这么好,那是不是用的越多效果就越明显呢?其实不然,临床中想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用药的剂量也是一大讲究!
现在很多男同志因为长期劳累、或者纵欲过度,导致的肾阳不足、肾精亏损等病症,其实不应该采用大剂量辛温药物的治法,而是使用更加温和的方式一点点的滋养。
究其原因,《黄帝内经》上其实早有解释:“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这句话指的是,过于亢盛猛烈的阳气,会过度消耗人体正气,导致气血虚弱。这种状态下,过多的阳气会耗伤人体阴津,无阴则阳无以化,所以这大剂量附子是越吃阳气越少,越吃手脚越凉。而正常的、温和的阳气,有助于滋养元气,推动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达到补阳的效果。
《伤寒论》中对于这种情况,讲“桂枝附子汤主之”。不是一味的单用大剂量附子,而是采用附子3枚(今10-15克),加桂枝、生姜、大枣、甘草来缓和附子的燥烈之性,温和的、节制的补充,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而对于阳气缺失更加严重的患者,《金匮要略》中也有提出“白术附子汤主之”,方中附子、生姜、大枣、甘草的用量都减半了,用意在于微微恢复人体阳气来输布津液、濡养全身。张仲景的治疗思路中,阳气缺失的越厉害、补阳气的药物就用的越谨慎,这正是体现了“少火生气”的道理。
提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问题还需要及时就诊,不可盲目自行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