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一天下来累得像条狗,结果到手的钱却少得可怜,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2025年初,广州的网约车司机们就集体“吐槽”过,说平台抽成太狠,干得越多,亏得越多。
有位老哥就说了,每天跑车超过12个小时,刨去油费、车辆磨损,到手的钱只够糊口。
这可不是个例,很多司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你说,这年头,谁挣钱容易啊?
紧接着,海口市的喜某平台和另一家网约车平台就放出消息,说要从2025年4月11号开始,调整价格,乘客端打车更便宜了,最低只要1.01元/公里。
表面上看,这好事儿啊,乘客省钱了。
可仔细一琢磨,这羊毛出在谁身上呢?
还不是苦哈哈的司机们?
这降价幅度可不小,起步价、分段里程、分段时长,统统下调,虽然早晚高峰稍微涨点,但总体来说,还是降得多。
这网约车行业,现在是“卷”得厉害,价格战打得火热朝天,基础里程单价都快跌破底线了。
要说这价格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2024年12月,深圳就出了个新规,想管管这事儿,说网约车平台得公开定价机制,不能低于成本价恶意竞争。
深圳交通运输局也说了,这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保护司机和乘客的权益。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边深圳刚出规定,那边三亚的网约车公司就因为频繁调价被约谈了(2025年3月)。
你说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上有规定下面乱搞,上有猫腻下面还捞,上有意思下必效仿,上有梁歪下梁歪,上有恶行下必遭殃。
这司机们也不是傻子,眼看着挣不到钱,只能另谋出路。
2024年10月,上海就出现了“退车潮”,大批司机退出了网约车行业。
他们算了一笔账,车辆租金、油费、平台抽成,七七八八加起来,根本挣不到几个钱。
有个司机就跟我说,干这行,真不如去搬砖!
平台为了留住司机,也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杭州的网约车平台,就推出了“奖励计划”(2024年6月),鼓励司机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接单。
但问题是,这“奖励计划”的门槛太高,普通司机根本够不着。
就像画了个大饼,看着挺香,吃起来却没啥味儿。
还有成都的“一口价”服务(2024年8月),乘客提前锁定价格,省心省事。
但司机们却叫苦连天,说“一口价”订单价格太低,跑一单亏一单。
这“一口价”,简直成了司机的“一口血”。
这背后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成本太高,竞争太激烈。
油价、电价、车辆保养、保险,哪一样都得花钱。
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拼命压低价格,最终受苦的还是司机。
这网约车行业,现在是微利时代,甚至有人说是薄利时代,再这么下去,恐怕要血本无归了。
网约车司机也挺不容易的。
他们每天在城市里穿梭,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他们应该得到合理的报酬,而不是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
平台在制定价格策略的时候,应该多考虑司机的利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市场份额。
没有司机,哪来的网约车服务呢?
就拿我自己来说,之前有一次赶飞机,叫了个网约车,司机是个大哥,一路上跟我抱怨说,现在跑网约车太难了,平台抽成高,油价又涨,每天起早贪黑,挣的钱还不够养家糊口。
听得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这事儿,不能光靠司机自己扛着,平台、政府都应该出手管管。
平台要合理定价,别老想着压榨司机;政府要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别让那些恶意竞争的平台钻了空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让司机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其实我觉得,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网约车行业也不例外。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平台、司机、乘客都能受益。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现在这社会,挣钱不容易,干啥都得动脑子。
网约车司机们,也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找到自己的出路。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与其抱怨,不如行动起来。
哎,这网约车的事儿,说起来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但不管怎么样,希望未来能越来越好吧。
要我说,这网约车行业,也该好好洗洗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