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历史连载617-工信部直属-国防七子-源自哈军工-南京理工大学

我是通信人时游 2024-07-01 09:19:14
通信历史连载617-工信部直属-国防七子-源自哈军工-南京理工大学

1953年9月1日: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成立。学院按军兵种设立5个系: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正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

炮兵工程系大楼-21号楼。传统的正脊上的神兽更换成啸天虎,仙人骑凤变成了解放军骑马,后面是炮兵系的代表性装备-大炮。

炮兵工程系学员在进行火炮各部分的分解结合训练和自习。

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的故事:

1948年:东北野战军后勤干部学校成立,后更名第四野战军后勤青年干部学校。1949年5月:学校从沈阳迁入武汉。1950年:改名为第四军械学校,初级军械技术干部,隶属军委炮兵。

1953年1月:学校改组为高级炮兵技术学校。1956年:更名为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军级建制,隶属中央军委总军械部。校址在武昌张之洞路(今紫阳路)。

1959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和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在武汉组建炮兵工程学院。

1960年4月16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发文,转达军委办公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决定以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代号总字150部队。

1960年6月2日: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开始南迁武昌。

随后几月:大批师生包乘4列火车,2700箱物资南迁,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

1961年:武昌时期炮兵工程学院师训队结业合影、第二期毕业合影

学院从武昌迁到南京的故事:

炮兵工程学院独立组建之初,困难重重,办学资源严重不足,迁址后的武昌校园无法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一部分学生和教员前往沈阳借用沈阳炮兵政治干部学校进行基础课学习。出现了武汉、沈阳、南京“多地办学”的局面。1962年1月5日:军委决定将炮兵工程学院迁往南京孝陵卫高射炮兵学校校址,高射炮校迁至武昌炮兵工程学校校址。1962年8月:两校实施对调。学院租用“东方红12号”“江亚”等大型客轮3艘,货轮9艘,车皮100节,运送物资1500余车皮次,汽车行程17万8千公里。3000多名师生或源北国、或源上江、或从塬上、舟济车载,汇集孝陵卫,落户南京城。1962年9月20日:学校在南京孝陵卫200号开启了新的创业历程。二道门:外侧面上书“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八个大字,中间缀上“八一”军徽。内侧面横额为毛泽东手书“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奋斗”。

完成搬迁的炮兵工程学院又面临着一系列严肃问题。校舍匮乏、设备紧缺。学院师生俭建院、边建边学。学院的基础教学大楼。

1962-1965年:学院先后接收了四批近130名越南留学生来院学习。

1965年:学院的毕业证书

1966年4月1日:炮兵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更名为改名为华东工程学院。学院集体转业的前一天3月31日,202教研室合影;全体干部教员和学员拍摄最后的军装大合照。

学院下设基础课部、一系(炮兵兵器系)、二系(火箭武器系)、三系(火炸药系)、四系(炮兵仪器系)、五系(留学生系)等四部一室五系。

文革期间:学院招收了5批2487名工农兵学员。

1971年8月:太原机械学院90余名专业人员调入学院一、二系和基础课部。

1962年-1973年:学院共接收15批近300名越南留学生,为越南政府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技术骨干。

1977年10月:恢复一年前撤销的基础课部,成立兵器制造系。

1978年2月:学校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院校。

1978年3月:恢复高考后的77级556名本科生入学。并开始招收研究生。

1978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航炮专业22人,调来学院,划入一系炮专业。

1978年底:学校决定拆掉沿用已久的日式营房教室,建设新教学楼。13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第一教学楼(俗称“工字楼”、“一工”)的建设。“一工”楼体呈火柴盒状,色调灰白,平顶无任何特点或装饰,如棱角分明的积木合并堆彻,从天空俯瞰是一个大大的“工”字。

1979年8月:新生入学通知书。

1979年5月:出版的教材《火箭炮制造工艺》。

1981年4月:内、外弹道专业自一系、二系分出,建立弹道研究所。

1982年:学校招生简章

1983年:

80年代初:学校确定了校风“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其中“献身”在国内高校校风中确属罕见,这就是南理工军工血统所造就的独特气质。

1984年10月:华东工程学院更名为华东工学院。

1986年11月:第二教学楼落成,仍似“火柴盒”式横平竖直,呈“工”字形,被称为“二工”或“新工”。

1987年底:学院已拥有15个专业系,构建起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相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

1988年1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决定,李鸿志任华东工学院院长,曲作家任华东工学院党委书记。

1988年6月:学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为把我院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第一流大学而奋斗”。

1988年:学校从机械工业委员会转而隶属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1年:学校从机械电子工业部转而隶属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从国家部委到国企。

1992年10月:华东工学院报

1993年2月26日: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1993年10月:校庆。

1990年代:建的第三教学楼。

1995年:学院建立了8个二级学院,以及科技外语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等2个系,初步形成了以学科为龙头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办学模式,完成了由原来多科性工科大学向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8年9月26日:学校举办45周年庆祝大会,江泽民题写的“南京理工大学”校名揭牌。

1999年:学校隶属于国防科工委。

2000年9月8日:研究生院成立。

办学思想变迁的故事:

“质量、水平、规模、效益”为核心、以内涵发展为主:1996年9月24日:校七届八次党委全委(扩大)会议,徐复铭指出“质量、水平、规模、效益”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以学生为中心”:2001年6月:徐复铭校长在接受《光明日报》“大学校长访谈”时,在回答“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时,徐复铭回答十分肯定:“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003年2月16日:学校中层干部大会,徐复铭校长倡导“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厚德博学”:2003年9月:学校发布《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办学思想与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作为学校办学理念被正式确立。

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

2020年9月:江阴校区招收第一批新生。

2022年3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2023年9月16日: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式启用。

2024年6月:学校官网

1 阅读:42

我是通信人时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