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嘉诚10年前要卖港口,国企想要,没谈拢

安露与趣事 2025-03-24 16:52:56

李泽钜回应长和甩卖43个国际港口说,“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风险对冲”。意思是在如今全球局势动荡,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时候,出售的还是“低效资产”,而且这笔生意投资回报率高达24倍,净收益超过190亿美元,似乎是“没有理由不卖”。

然而,细心的网友扒出了一段往事:原来,李嘉诚10年前就要卖港口,内地国企想要,没谈拢!

小编在网上找了很久,终于在澎湃新闻上找到了一篇原始文章,叫《李嘉诚被曝想把四成港口资产出售给内地国企,要价高没谈拢?》。

大致将情况罗列一下:香港南华早报2015年2月6日报道,李嘉诚正在考虑出售和记黄埔旗下的部分港口业务,也就是约40%股份,要价约为1500亿至1600亿港元(约1207亿至1288亿人民币),有意收购这部分股权的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中海码头发展有限公司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文章没有披露交易详情,但从目前来看,这件事情最后应该是告吹了。

所以,网友们疑惑了,当年40%的港口股权,1200亿人民币不卖,如今52个港口的43个出售给贝莱德财团,却只要1600亿人民币,以李嘉诚的“精明”来说,怎么做出如此不划算的决定呢?

咱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澎湃新闻的文章提及李嘉诚的另外一桩交易,也就是2006年,和黄以340亿港元向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出售了20%股权。

这笔交易的报价,相当于息税前利润的17倍。

而2015年和黄想出售的40%港口业务,给出的报价是息税前利润的26-28倍。

那么,2025年的这笔228亿美元的交易,报价会是息税前利润的多少倍呢?

由于缺乏进一步的数据,我们只能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进行大致换算。

这次228亿美元的交易,涉及到长和53个港口中的43个,也就是从数量上来说,拟出售的港口占其拥有港口总数量的81.1%。而长和港口业务2024年的息税前利润为161.72亿港元,那么以81.1%的比例计算,则拟出售的43个港口息税前利润约为131.15亿港元。

出价多少呢?228亿美元约合1700亿人民币。

所以2025年43个拟出售港口的报价,相当于息税前利润的12.96倍!

尽管这个算法不是太科学,但就以巴拿马两个港口的吞吐量来说,或许43个港口的利润占比还更高;而计算结果也表明,长和这笔228亿美元的交易,看起来并不是李泽钜所说的对“低效资产”的处理!

至此,网友们应该更疑惑了:为什么当初报价对国企报价高达26-28倍的溢价?而对贝莱德的报价只有约13倍的溢价?

有网友猜测了,也许当初李嘉诚就没想卖那40%的港口股份,而只是想测试一下大陆的反应,看看他这样的行为能对他在大陆的生意造成什么影响不?

测试结果对李嘉诚来说非常“好”,那就是什么影响也没得,最多是网友们在网上吐槽两句罢了,他的生意照样红火。

还有网友指出一个疑点:恰逢鲁比奥访问巴拿马之后美国威胁巴方要夺回巴拿马运河之际,李嘉诚就将43个港口甩卖给美国的贝莱德资本,这中间到底有什么玄机?

0 阅读:76

安露与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