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任用贤才,开创元和中兴,为何将柳宗元、刘禹锡贬谪?

江樵品史呀 2025-02-24 14:23:13

贞元二十一年的长安城内,柳宗元在御史台整理案卷时,窗外飘进几瓣早开的杏花。同僚刘禹锡匆匆叩门而入,手中攥着东宫传来的密信——太子侍读王叔文邀他们共商革新大计。那个春夜,两个青年才俊在烛火下畅谈至天明,浑然不知命运的绞索已然收紧。

永贞元年的革新风暴来得迅猛。卧床的顺宗皇帝用颤抖的手批准《免欠赋诏》时,刘禹锡正在度支司清算江淮盐铁旧账。当他发现某笔三十万贯的亏空竟与神策军有关时,宦官的密报早已飞入俱文珍的案头。与此同时,柳宗元在礼部草拟的《裁抑藩镇疏》,尚未呈送御前就被成德节度使的耳目抄录。

那年秋雨来得格外早。贬谪邵州的诏书下达时,柳宗元正在平康坊与僧人论道。传旨宦官故意将"逢恩不原"四字念得极重,刘禹锡接过连州敕令时,瞥见文书边角沾着丹凤门的朱漆——正是他们月前提议修缮的宫门。

元和十年的杏花再开时,裴度费尽周折将二人召回长安。玄都观的桃花灼灼如霞,刘禹锡提笔写下"尽是刘郎去后栽",不曾想观中赏花者里有新任京兆尹的姻亲。柳宗元赴任柳州的船上,将革新时期的文书投入湘江,其中那份未及实施的《均田策》在江面漂浮片刻,终沉水底。

大和元年的洛阳履道里,七十一岁的刘禹锡在整理旧稿时,发现柳宗元寄自永州的信札。泛黄的纸上还留着泪痕般的洇渍:"倘使当年不入东宫……" 窗外的蝉鸣忽然刺耳,老诗人缓缓将信纸凑近烛火。灰烬飘落处,仿佛又见贞元末年的两个青衫身影,正意气风发地走向大明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