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伯父说,解放前,二爷爷家有四五十亩土地,在农闲时磨香油卖。虽说赚不了几个钱,但“麻仁”(芝麻榨出香油后的泥状物)是好肥料,也是喂牲口的好饲料,要不他家的牛喂得膘肥体壮,那头拉磨的小毛驴也油光水滑。
那时候,做生意赊账的多,过一段时间就去撵账(收钱)。有一年(1942年)秋天,小秫秫(高粱)都长到一人多高了。吃过早饭,二爷爷腰揣一支撅把盒子(防抢劫),外罩大褂子(长衫),骑着毛驴出去收账。

撅把盒子(一)
说起这支撅把盒子,也不是啥好家伙,是二爷爷用五斗(200多斤)小麦换来的。家里的那支湖北条子(汉阳造步枪),外出带着不方便,出门就别着撅把子。说是防身,其实就是壮个虚胆。里面只能装一颗七九火(子弹),威力可不小。
他转悠了几个庄,也没收到多少钱,就牵着驴,慢慢往家走。到了孙寨村南,忽然,迎面走来一队鬼子,这队鬼子刚扫荡回来,返回夹沟据点。
二爷爷大吃一惊,心里害怕,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如果跑了,鬼子认为是“毛猴子”(八路),那就更没命了。鬼子排着队,扛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过来了。
二爷爷慢腾腾地走着,双方倒也相安无事。鬼子过去了,二爷爷也吓得一头汗,正想弯腰系扎腿带子(民国时男人扎裤管),一弯腰,长衫下的撅把盒子现出一个轮廓,那么巧,被一个回头的鬼子看到了。

撅把盒子(二)
那个鬼子叽哩咕噜一声,可能要二爷爷站住。二爷爷一看,鬼子知道他带枪了,抓住了,还有活命吗!牵驴的绳子一丢,驴也不要了,一头钻进小秫秫棵里,没命地跑。
一群鬼子赶上来,大呼小叫,也不知咋呼地啥。接着呯!呯!呯!一个劲放枪。二爷爷低着头,慌不择跑,直往小秫秫棵深处钻。身后的小秫秫秆被打断了,直往下落。
二爷爷跑得急,先扔掉了大褂子,又将撅把盒子丢进草颗里。他一口气跑了几里路,确信鬼子没追来,才松了口气。
二爷爷回到家,吓得说不出话。家人一再追问,驴呢?半晌,他把遇见鬼子的事说了一遍。邻居老人说,你这是命大,鬼子最恨老百姓带枪(游击队员也穿老百姓衣裳),认为是八路,非打死不可!
老人说,(同年)春天,邻庄大狗买了支湖北条子,手痒了,扛到湖里(田地里)试枪,被路过的鬼子看见了,撵到家里打死了二狗,收走了步枪。
众人正说着,忽然听见门口咴!咴!咴!的叫声,家人出去一看,那头毛驴认路,自己跑回来了。家人大喜,这是不该破财呀!
毛驴回来了,可还有大褂和撅把盒子呢!家里人让二爷爷回去找,他说打死也不去。那件大褂和撅把盒子是花了不少粮食,才置办来的,哪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没有办法,家里人请邻居两个胆大的小伙子,按照二爷爷说的大致地点,找来了大褂和撅把盒子。从此,二爷爷再不敢带枪出门了。

撅把盒子(三)
大伯父说,到了1943年后,鬼子很少下来扫荡了。小日本人少,分不过来,守火车站的,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听说还有“二窝鬼子”(虽然穿日本军装,但不是日本人)。
天黑以后,(津浦)铁路两边,就是八路的天下,小鬼子只能躲在据点里,往外瞎打枪。连老百姓都能看出来,鬼子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