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用还债了!"深圳的林女士拿到全国首例个人破产裁定书时,看着被豁免的97万元债务激动落泪。这个场景让无数负债者心动:是否只要申请破产就能"无债一身轻"?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一、揭开个人破产的"免债金钟罩"深圳自2021年3月试点个人破产制度以来,仅有45人通过审查获得债务免责。数据显示,申请人平均需要经过3年考察期,期间仍需履行还款计划。以林女士为例,她虽被豁免97万,但需在未来5年用工资收入的20%继续偿债。
二、这五类债务永远逃不掉
赡养费、抚养费(离婚后仍需支付子女抚养费);
故意侵权赔偿(如醉驾伤人仍需担责);
罚款、罚金(法院判决的刑事罚金);
税款欠缴(偷税漏税仍需补缴);
恶意逃废债(转移财产者需继续偿还);
三、破产后的"信用疤痕"有多痛
8年贷款黑名单:无法申请房贷、车贷;
职业发展受限:金融、法律等行业入职受阻;
社交隐形歧视:部分高端会所拒绝破产者入会;
跨境出行障碍:美加等国可能拒发签证;
四、债务人的三条生路指南
协商重组优先:与债权人达成分期协议可避免破产记录;
财产申报透明:隐瞒资产将面临刑事追责;
信用修复计划:按时缴纳水电费、话费可逐步提升信用分;
(真实案例:杭州王某通过庭外和解,将300万债务重组为每月还款5000元,避免破产程序)
结语:破产制度是给"诚实而不幸"者的最后救济,绝非逃债者的保护伞。深圳中院数据显示,75%的申请因存在转移财产行为被驳回。正如破产审判庭法官所说:"法律保护的是跌倒后努力站起来的人,不是躺着装睡的人。"
#张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