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动了凡心,却遭到网友群嘲!出家人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么?

北溟鹿鸣 2025-02-10 16:22:37

南宋年间,灵隐寺的济公和尚曾因当街啃狗腿被百姓指指点点。这位颠僧却笑吟吟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观念,济公还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些经典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而千年后的今天,某寺功德箱失窃,师太怒发冲冠拍视频怒斥,谴责这种不仅违法,而且不道德的行为,不料反遭网民群嘲“出家人怎可动嗔念”,倒让人恍惚间看见济公啃剩的狗腿骨,在互联网时代折射出新的道德困境。当然,这种现象如同一些信徒,相信他们的神是万能的,但是一旦生病了,难道我们就应该剥夺他看病的权利么?这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么?对于这位师太,很显然我们很多网友要求过高了。

        一、袈裟难掩凡人心

《百丈清规》记载,唐代高僧怀海曾因弟子偷食荤腥,当众杖责二十。佛门从来不是真空结界,自达摩东渡以来,寺院既要面对梁上君子的觊觎,也要处理香火钱引发的经济纠纷。北宋汴京相国寺的“长生库”(古代寺院银行)就曾因借贷纠纷对簿公堂,住持在公堂上据理力争的模样,与今日维权师太何其相似?信仰是信仰,现实是现实,我们很多人对别人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却从不考虑自己能否一样严格遵守。就像很多次在灾难来临的时刻,网上总会有一帮人对别人的捐款数目品头论足,这个应该捐多少,那个应该捐多少,如果达不到他们预想的目标,他们便会出言攻击对方。但是事实上,他自己可能连一分钱都没有捐,这难道不可笑么?

        二、道德滤镜下的双标狂欢

网友的嘲讽恰似照妖镜,照见当代社会的认知错位:我们既要求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又默许景区功德箱成为小偷的提款机。这种矛盾心理,犹如既要唐僧西天取经,又怪他不该带紧箍咒约束孙悟空。当某地法院判决“寺院财产受法律平等保护”时,评论区竟有高赞留言:“出家人计较这些,还算什么四大皆空?”这种逻辑,好比要求医生不能生病、教师不能问薪、消防员不能怕火一样让人无语。按照这种逻辑,我国的党员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就必须无偿奉献自己所有的一切,不能要求一点报酬,更不能有一点点自己的私事了?所以说,这种观点的出现,只能证明当前的社会认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在拜金主义逻辑之下,人们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自己可以享受所有,别人却不能有一点要求的不良心态。

        

三、法律袈裟下的众生平等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在法治社会,功德箱失窃绝非“虚妄”。这不仅是一种犯法行为,情节严重还是一种犯罪。我们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对自己的孩子要严加管教,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别人面前受到委屈时,有哪一个家长能够忍受呢?2021年北京某寺文物失窃案,监控视频里的比丘尼指认嫌疑人时神情激愤,最终法院依据《文物保护法》判处窃贼有期徒刑。这个案例证明任何实体的合法权益与幼儿园、养老院同样神圣不可侵犯。正如苏东坡在《楞伽经》题跋中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现代法治精神与宗教教义的碰撞,恰是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要把信仰脱离了烟火气,脱离了尘世的信仰往往都是虚伪的,也是得不到老百姓理解与认可的,更不可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正是因为我们的信仰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才会让人们虔诚相信。

        

四、嗔怒背后的众生心肠

六祖慧能曾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师太的愤怒视频,细品之下皆是慈悲:香火钱维系着古建修缮、经书刊印、赈灾济困,功德箱承载的不仅是纸币硬币,更是万千信众的善念。就比如我们现在的公益机构,一旦当大家捐的钱物,被一些人窃为己有之后,难道他们也不能报警,也不能谴责么?如果一谴责的话,大家难道会嘲讽他们:反正不是你自己的钱,反正都是献爱心的,就当给小偷当爱心好了,这难道真的正确么?非也!不管是谁的钱,那都是献爱心,都应该最终用到一些该用的地方,用到一些真正贫困的人身上,而不是让一些不劳而获者轻松拿走。同样,寺庙里的香火钱,那是承载着一些信徒们信仰的东西,如果用到寺庙本身那是理所应当,而被小偷偷走,就不仅仅是不道德的事情,而是涉嫌违法犯罪了!

        

唐太宗曾问玄奘:“欲树功德,何最胜?”法师答:“弘法护生,最尊最胜。”当我们的网友在短视频里围观师太的“失态”时,或许该想想:要求出家人做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完人,与强求医生用爱发电、教师义务补课何异?我们在生活中能否做到这样,为了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安,我们愿意自己自己的生活?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全年无休,不停的加班加点?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需要生活。父母是要孝顺,但是也必须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下;孩子是要爱护,但却不是无原则的溺爱,更不是纵容做恶。

        

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还是要给袈裟留一方法治晴空,让晨钟暮鼓与警笛警灯和谐共鸣,才是对“众生平等”最透彻的诠释。毕竟,能让济公坦然啃狗腿、师太安心数香火的社会,才是真正包容进步的人间净土。我们不能只要求师太不动嗔念,却放任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不能只要求别人做一个道德圣人,自己却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北溟鹿鸣

简介:社会评论者! 艺术行路人! 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