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来自杭州的“90后”王兴兴上大桌,引起广泛关注,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在科技领域内的可畏和无尽潜力。时隔数日,在马斯克Grok3全球发布会上,同样一位上桌的年轻人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月18日,被马斯克称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Grok3推理模型亮相。发布会直播现场共有四人参加,马斯克和带队工程师分坐两旁,C位却留给了两位主要负责模型研究的华人科学家。
二人是师生关系,黑衣留胡须者是Jimmy Ba,来自于多伦多大学的教授,另一位则是坐在马斯克身旁,穿着浅色上衣的年轻人,是Jimmy Ba的学生,此前曾就读于多伦多大学。
这位年轻人尤其引人注意,他就是来自建德的吴宇怀,一位土生土长的浙江人。
生于1995年的吴宇怀,初中就读于杭州建兰中学,随后转到加拿大读高中,后来进入多伦多大学就读于人工智能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完成博士学位后,吴宇怀并未停止求学的脚步,而是前往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斯坦福大学,他师从两位著名教授PercyLiang和JayMcClelland,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和专业技能。在多伦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吴宇怀曾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了OpenAI模型开发,后来加入Grok3设计团队,主要负责模型研究与改进,还参与了系统部署和推理。
吴宇怀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数学与AI的融合,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创造一个善于推理的人工智能,用于解决所有数学难题。他的部分研究成果已被《Quanta Magazine》《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报道,展现了他在AI领域的卓越才华和贡献。
出手即“王炸”的吴宇怀,现已成为AI界炙手可热的当红辣子鸡,是不可轻视的潜力“大拿”。
吴宇怀的老师JimmyBa,出生于中国广东,16岁移民加拿大,也是xAI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早在2016年,他与马斯克、伊尔亚·苏茨克维、格雷格·布罗克曼等人共同创办了OpenAI,是AI界的一位资深大佬。
此外,他还曾是“AI教父”GeoffreyHinton的学生,而GeoffreyHinton在202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从师承上来看,吴宇怀还是GeoffreyHinton的徒孙。
其实,吴宇怀并不是OpenAI中唯一的华人面孔。在OpenAI官网列出的200多位科学家与研究人员名单中,华人面孔并不少见。眼下在AI领域,越来越多华人科学家开始在AI领域崭露头角,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在AI圈赢得一席之地,甚至成为领军人物。
2023年12月,在被誉为“AI界的诺贝尔奖”的NeurIPS2023大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29岁博士生曹鹏,一人独揽杰出研究论文奖和杰出社会服务奖两项大奖,刷新华人学者在该峰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曹鹏本科就读于西安交大少年班,2018年获得清华大学直博资格,师从朱军教授。2022年,他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师从机器学习领域华人顶尖学者黎明教授。他在论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可解释AI框架,可以从诊断模型错误到修复模型错误,一揽子解决模型诊断与修复两大痛点问题。
2023年11月,DeepMind公布AlphaFold最新成果,再次刷新蛋白质结构预测精度。而主导AlphaFold项目,被称为“人工智能蛋白质折叠革命之父”的,正是华人科学家约翰·跃。
约翰·跃1986年出生于英国,父母均为华人。他本科就读于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后在牛津大学获得计算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加入DeepMind,主导AlphaFold项目,成功解决困扰生物学界50年的蛋白质结构预测难题。2023年,他因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贡献,获得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称号。
2023年7月,被誉为“AI顶会F4”之一的ICML大会,公布年度论文大奖“时间检验奖”,获奖者之一,是1988年出生的华人科学家卢志武。
卢志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1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亚马逊担任研究科学家。2019年,他主导开发多个大型语言模型,包括OPT、LLaMA、LLaMA2等。此次获奖的论文,正是他读博期间发表的关于强化学习的研究成果。
2023年3月,OpenAI公布GPT-4大模型,再次震惊业界。而主导GPT-3、GPT-4研发的,正是OpenAI的华人科学家尹成。
尹成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2011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后加入谷歌,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2016年,他加入OpenAI,先后担任研究科学家、研究主管,主导GPT-3、GPT-4等超大规模语言模型的研发。
2022年11月,被誉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A类顶会”的NeurIPS2022大会,公布年度论文大奖“杰出研究论文奖”(OutstandingPaperAward),获奖者之一,是1994年出生的华人博士董豪。
董豪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16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后继续在康奈尔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机器学习领域华人顶尖学者黎明教授。2022年,他凭借论文《基于数据增强的模型压缩》,斩获NeurIPS2022杰出研究论文奖。
眼下,在科技圈,越来越多的华人面孔正在崭露头角。在美国的科技企业中,华人人才占据着重要的职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在谷歌、微软、苹果等知名科技公司中,都有大量的华人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