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贡献,读《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河边有只象 2024-07-30 15:41:43

在一些大平台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论调,就是民国出了那么多“大师”,为什么抗战还要八年,为什么民国那么多毛病。更有甚者,认为民国的大师基本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对社会没有贡献。

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多种的,既有因为政治需求上的“误导”,也有现代化下带来的“自信”,还有就是书写上的“缺失”,所以今天就要来聊聊这本《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这其实不算是一本新书了,在2008年初版,当时的书名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不过因为这本书是一个集体创作,所以在总体的“交往”略显不足,而新的书名更切合。

首先要说的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都是学术界的大佬。

在今天看来,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百多年前的学人可以聚集在一起,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政见都不妨碍他们一起聚会,当然也不妨碍他们在同一个平台上用笔来制造出各种刀光剑影。

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日到1949,不论是社会还是意识形态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聚集在一起的纽带是复杂的,多元的,传统与现代扭结在一起,空间与文化交叉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很大的偶然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偶然形成的联系纽带却常常先于某些人的价值选择和政治选择,这些选择又反过来影响他们之间的交往网络。

虽然说传统上中国知识分子更强调“君子群而不党”,可是到了近代似乎是一种无形的使命感让他们聚在一起,当然这种“抱团”并不牢固。这种“使命感”是希望通过一个人,一个杂志,一个报社之类来形成一种社会力量,从而起到改变社会的理想。

在传统和现代化影响下,势必会造成这个群体的撕裂,比如“左联”不少人士纷纷加入政党政治中,要说他们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一个和“当时社会不一样的路线”,为后来的新中国提供了思想基础。而自由派则相对来说低调了很多,在这段时间更多集中在学术研究上,而少“付之行动”,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又为后来的各种社会运动提供了一个非政治化的视角,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作。

书名“有守有为”出自《尚书·洪范》:“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意思就是既有作为,又有操守,回到前面大象提到的那个问题,民国大师——知识分子的贡献除了“有为”,其实“有守”也非常重要。说白了就是在那个特殊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操作,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来为千千万万的民众提供一个精神指导就已经是巨大的贡献。

想想今天,多少“大师”在利益面前早就失去自己的操守,更显得那个年代和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可贵。在世界各地的民粹主义影响下,我们难免会出现对过去的过分苛求,对现在的过分自信,希望可以通过这本《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让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贡献”能有新的认识。

最后还是那句话,跟大象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