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豆种植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容易被忽略却大大影响最后的成效,那就是土豆上生长出来的小芽被称为“薯芽”,这些薯芽在种植时应该朝上还是朝下呢?
其实,过去有很多的农民都会将这个细节当作关键来处理。
因为他们认为,若是将土豆朝上种植,就能够促使土豆更快地发芽生根,并且长出来的芽都十分的粗壮,从而提高土豆的产量,所以像这样口口相传的经验就已经沿袭了下来。
但是也有人说将薯芽朝下种植土豆长得才会好,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吗?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都会有一个特性,就是向光性,指的是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特性。
很多植物的种子都要经过光照才能刺激催发种子内部的机制,从而促使其发芽。
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阳光不充足也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从而影响生产。
以某种植物是否“向光性”为依据,也是农民用来判断一种植物是否适合这个环境的准绳之一。
那么,土豆算不算具有“向光性”呢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土豆确实具有“向光性”。
来源于土豆茎的生长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芽点,即我们平时见到的土豆上长出来的小芽;
另一种是根点,所以一般情况下,土豆茎上同时出现根点和芽点,就会产生竞争关系。
如果芽点先生长,那么它就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同时也会阻碍根点后来的生长,反之则然。
所以,由此可以推测出,土豆是属于“向光性”植物的一种,但是因为它的“向光性”比较弱,所以具体就要看农户有没有遵循这一关系来进行种植。
但是,再具体说到种植时,将薯芽朝上还是朝下,在科学研究中已经得出结论,可以朝上也可以朝下,但大概率是朝上。
这就要说到土豆本身的生长特性。
土豆从芽点开始萌发,非常快速,通常在24小时左右就会生长出小苗,稍微晚一点的能在36小时内发芽。
但是,在此期间,如果此土壤中能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范围,这个范围包含氮元素、氧气、温度、湿度等多种物质。
其中,温度和湿度就十分重要了,因为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那里的晴天比较常见,所以气候普遍比较干燥且热的。
所以,后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种植的时候,就把较低的温度理解为更适宜于土豆生长的发展方向,若是土豆长时间生长在高温环境下,就更加不利于土豆的生长了。
薯芽朝上和朝下有啥区别
我们这里说的较高的温度,是指低于15-25度的温度,其实,这个低于标准并不是指用水浇灌等形式将土壤降温,而是指自然状态下的环境地来说。
因为如果一旦环境温度达到了35度以上,情况就会变得十分严峻。
不仅出苗困难,苗型也非常的不整齐,而且严重时还会造成植物死亡等不良后果。
所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华北地区适宜土豆露地栽培的时间通常是在二月底到三月初这个时候。
这个时候,地里的温度一般能够保持在15-25度,是老百姓眼中说的“及时雨”时节。
然而,在这个时期如果进行翻耕,会使地里原本凉爽的环境变得热起来,这样一来,不利于小芽快速生根,同时整齐度也会差一些,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
所以有农户就会将生好的芽薯放进地下室进行储藏,以便到适宜播种的时候,能够防止薯芽脱落或者干缩等情况发生。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由于晾晒造成小苗整齐度差的问题,但是由于地下室阴冷潮湿,这样一来反而就很容易造成烂苗等情况发生。
所以,如果没有地下室养殖的条件的话,就最好将芽点朝上进行种植,这样既有利于小芽整齐且能够防止烂苗现象。
但是也有一种情况是把芽朝下种植。那么这样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苗出得不齐整。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不便于排水,一旦淋雨就容易导致烂苗现象发生,而且破损率也会比放上来的高。
综上这些问题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方式都是有优缺点的,但既然已经有人总结出了经验,自然就是让广大农户在实践中选择过出来最优质的一条道路。
哪种更有利于产量
那么这两个方式,到底对最后的产量有什么影响呢?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影响是非常小的,不然我们现在也不会进行规模化的大面积种植。
根据研究得出,两者之间如果存在影响的话,那也仅仅是在五个百分点之内,所以这几%的变化是完全能够被农户所忽略掉的,不如将重点放在人为因素上。
那么,人为因素又有什么呢
一方面是选对适宜当地土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品种,更加符合产业需求,同时能给农户带来更多利润。
另一方面就是密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因为只要做好这些工作,上面提到过的人为因素都能被控制住,就失去了影响开花灌浆时产生收成多少这种关键因素,所以这些才是提高土豆密度最重要的点。
但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不仅要考虑人类本身还要考虑环境这一方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再加上我们的生产需求日益增大,自然社会上的农业科技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就是智能化、精准化和机械化,以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将变得十分便利,这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必然趋势。
未来再面对这些俗语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去判定选择,而不是固守住自己的陈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