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参观记:云南民族博物馆——感受彩云之南的文化多样性

是个文化地平线 2024-03-07 12:32:39

云南是我国世居民族以及特有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云南民族博物馆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面积最大,按备案数据,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更多)。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精神都自成一世界,参观民族博物馆,是个发现世界,感受人类文化多元性的好机会。

云南民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在滇池附近。比起对面要门票的民族文化村,民族博物馆尽管免门票,免预约,还是显得冷清不少。博物馆现有藏品21928套(50254件),展品很有特色。博物馆的陈设分类相对比较传统,设备和打光不如新建的博物馆。个人以为,如果能以民族生活场景和专题为主线布置,增加些互动以及说明性展板,会更具教育意义一些。

进门自然是要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啦

民族博物馆分为2层,8个专题展厅,2个临时展厅。1楼面积最大的是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展厅。分为传统服饰(包括早期服饰、日常装与盛装、宗教祭祀服3个单元)和服饰制作工艺(包括编织与纺织、印染与刺绣、饰品与加工3个单元)两部分。以实物展品为主,辅有少量示意图和视频展示。

毕竟是专门的民族博物馆,单民族服饰部分,展品数量就超过了上海博物馆的少数民族工艺展厅。详细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服装、配饰、布料、纺织、加工工具等。每件民族服饰都配有来源地,部分甚至细分到某个民族的不同支系,以及婚礼装、仪式装、童装等类型。

傣族树皮衣,算是比较古老的服饰形式了。

基诺族小朋友的衣服。

苗族的挑花盛装。

彝族的蜡染男装。

哈尼族的银饰女褂。

景颇族的脑双服,这是景颇族目瑙纵歌仪式上领舞者穿的衣服,一般由大祭司领舞。

瑶族的婚礼银饰。

各民族不同的布料。

各民族的纺织机。

民族文字古籍展厅也在一楼。分为原始记事、民族古籍(包括金石铭刻、民族文献古籍、民族口传古籍3个单元)、工作成就三个部分。这是我觉得最有趣的一个展厅。

原始记事部分包括刻木结绳记事、物件传言、图画符号记事3个单元,展示了文字发明以前,人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比如结绳记事。图中1、2号结绳是哈尼族和佤族的账目,3、4号则是怒族和独龙族记录约会日期的结绳。

刻木记事,缺口的数量、大小、位置都有讲究。

实物代言,比如云南本地民族的实物情书。不同的种子、树叶、花朵都有着特别的含义,感觉要记住这些区别也蛮不容易的。不过想想我们当初学认字也费了不少工夫,只是记事的载体不同。

彝族巫师在丧葬仪式上绘制的符号

民族古籍部分包括金石铭刻、民族文献古籍、民族口传古籍3个单元,很多文字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不来这里看一下,都不知道中国有那么多特别的古籍。

纳西族的东巴木牌画,这边纳西族的藏品还是不少的。

爨宝子碑的拓片,原碑保存在曲靖市第一中学。昆明这边很多地铁站,文博场馆题字用的都是爨宝子碑的爨体字。

壮族的坡芽歌书,流传于云南富宁县壮族地区,是迄今发现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每一幅图画代表一首特定的山歌。

傣族的天文学文献,看起来像是星图或者行星轨道示意图。傣泰民族有几种文字,都是根据印度文字创建的字母文字。

傈僳文的经书,傈僳族也有几种文字,这里展示的是傈僳族的音节文字,据说是傈僳族农民哇忍波模仿汉字而自创的文字。

瑶族的经书,看起来像是算命占卜的讲解。瑶族有种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方块瑶文,这页经书上倒是没见到几个生僻字。

纳西族的东巴经书,纳西族有几种文字。比较为人熟知的东巴文是种原始象形文字,上图中间的格巴文是种音节文字。

彝文典籍阿诗玛的故事,彝文又被誉为蝌蚪文,各地彝族的文字原本各不相同,但造字法有相似之处,书写方式和汉字有些类似。都是表意和表音结合的文字。

彝文的印章,也是第一次看到。

1楼还有个临时展厅,我去的时候是南昌洪州窑的特展,以前见过就没有多看。

用来给民居镇宅僻邪的吞口面具

2楼展厅比较多,首先去的是民族民间面具展厅,分为跳神面具、生命礼仪面具、节日祭祀面具、戏剧面具、镇宅面具5个单元。这些面具主要来自藏族、彝族、壮族、傣族、汉族等族群,材质有木、纸、陶、布、葫芦、稻草、笋壳、棕皮等,制作工艺有雕刻、纸糊、编织等。

仪式用的面具,造型大多比较夸张,部分甚至看着有点邪恶。博物馆里配了一些简要的文字以及图片说明。如果有实景还原以及仪式的视频资料,展示效果相信会更好些。

藏族的羌姆面具。羌姆是一种藏族的传统舞蹈,一般由多人表演,分为多个场次,有点像歌舞剧。

瑶族的男子度戒仪式面具。度戒是瑶族民间道教的一种仪式,大致相当于成人礼。

傣族的孔雀舞假形,难得长得比较秀气的面具。

汉族的傩戏面具,民族博物馆的展品也包括汉族的物件。

五角星纹瓦当

民间瓦当展厅,陈设了118件各种材质的瓦当。展厅规模不大,最特别的是几件五角星纹样的瓦当,突然有种穿越的感觉。

名字很长的民族团结主题展厅,主要展示建国以来云南民族发展方面的成就。一些民族从建国之初使用石器的氏族公社,迅速跨入社会主义新世界,无疑是个巨大的飞跃。这里也展出了一些云南民族的非遗作品,位置和打光都不大好,不过民族工艺美术展厅也有类似的。

基诺族的石斧。基诺族是我国最后一个识别的少数民族,解放前还处于农村公社状态,通过狩猎采集以及刀耕火种的农业来获取食物。

斑铜花瓶,斑铜是云南特有的一种工艺,由特殊的铜合金制作而成,由于合金中元素含量的不同,铜器表面呈现出特殊的斑驳纹理,非常有观赏性。

民族工艺美术展厅,分为民间绘画、剪刻工艺、雕塑工艺、金属工艺4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不同族群信仰和审美的差异。

民间绘画部分,大体都是实用性质的宗教、仪式用画。

瑶族的道公画,由祭司道公绘制,用于男子成年的度戒仪式。

纳西族东巴绘制的卷轴画,构图看起来有点像唐卡。

纳西族的神路图,由祭司东巴绘制,长达14米。用于丧葬仪式上超度死者亡灵,分为鬼域、人间、自在天国、天界4个部分,描绘了生死轮回的过程,引导使者灵魂升入天界。

傣族的织锦佛幡,佛教故事主题。

剪刻工艺部分展示了各民族的剪纸、刻纸作品,之前看的大多都是汉族剪纸,第一次在这看到其他民族的剪纸实物。

云南通海蒙古族的八仙剪纸,不多见的剪影式剪纸。通海蒙古族据说是元代蒙古军队的后裔,数百年来受到云南当地民族的影响,但依旧保留着一些蒙古族的传统习俗。

傣族捕鱼剪纸。

雕塑工艺部分展示了木雕、石雕、玉雕、金属雕、陶塑等。比较有意思的是各民族的仪式性雕塑,以及村口木雕的还原。这些雕塑看似粗犷、朴素,却又极其直接、概括,含义简洁明了。

傣族的阿索小雕像,据说带着他可以让心仪的女子爱上自己。

云南各地民族村寨中的祭祀木桩。

汉族或白族的甲马纸以及雕版

云南的甲马,一般用雕版印刷,风格粗犷,色彩多样,带有浓厚巫术气息。

金属工艺部分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独特金属器皿。云南是个矿产丰富的大省,其中如斑铜、乌铜走银等工艺,我也是第一次见到。

会泽县的生斑花瓶,生斑是斑铜的一种,由自然铜矿制作。

乌铜走银六面僧冠壶。乌铜是一种黑色的铜合金,走银就是在铜胎上雕刻花纹,将融化的银填入花纹中,冷却后打磨光滑的一种工艺。也可以把银换成金,这样就是乌铜走金。

民族民间陶艺展厅,分为藏族黑陶、傣族红陶、华宁釉陶、建水紫陶、镇宅瑞兽5个单元,呈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迪庆藏族黑陶烧制、建水紫陶烧制等技艺。

藏族的黑陶酥油壶,镶嵌了瓷片作为装饰,烧制温度比较高。

傣族红陶,烧制温度比较低。

华宁釉陶,据说是由明代景德镇迁来的工匠,以华宁特有的白胶泥为原料烧制的。多采用窑变、开片等装饰手法,注重肌理效果。

建水紫陶,中国四大名陶之一,采用建水当地含铁量较高的五色陶土制作,高温烧制。

这部分最有意思的就是门口的镇宅神兽了。云南民间有在民宅屋顶正中上方放置陶制瓦猫,用来消灾避祸的习俗。瓦猫的原型是能吃鬼怪的老虎,所以都做成了龇牙咧嘴,面目狰狞的大猫形象。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大猫都奶凶奶凶的,一点都不吓人。

落单瓦猫。

瓦猫一家子。

瓦猫的十二生肖衍生版本。

藏族的短筒号

彝族的各种号

二楼面积最大的估计是民族乐器展厅,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民族民间器乐5个部分。展品数量超过我之前去的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不过都以云南本地民族的乐器为主。

彝族的骨制巴乌

苗族的铜口簧

蒙古族的马头月琴

傣族的排铓

乐器展厅以实物陈列为主。其实不同乐器都有不同的演奏方式、音色、搭配,乃至使用场景。增加一些互动元素,比如让观众听听不同乐器的区别,介绍下不同仪式中使用的乐器,应该会更有意思一些。

各种云南本地纸

纸张工艺品

2楼临展厅是云南民间纸张工艺的特展。云南各地有几十种不同的民间造纸工艺。这些传统纸张大部分比较厚实,质地略显粗糙,但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却可以增加丰富的肌理效果,蛮有意思的。

堆满石雕的房间,没开放

民间布料、工艺品卖部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博物馆的卫生间很多,每层都有好几个。除了展厅之外,博物馆还设有出售民间布料、手工艺品以及民族文化图书的空间。这些东西别处比较难得一见,也蛮有意思的。

最后说一嘴人类学博物馆,或者民族学博物馆。

当今世界的不少强国,都有藏品丰富,涵盖世界各地人类文化的人类学博物馆,如柏林的洪堡论坛、法国的凯布朗利博物馆、英国的皮特里弗斯博物馆、俄国的人类民族学博物馆、日本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或者兼具人类学收藏属性的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

对应这些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我国类似的是各地的民族博物馆。目前我国的204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共有4座民族博物馆,都地处边陲的西南或东北地区。这些博物馆的藏品,多以本地生活的民族为主,一线城市中则少有人类学或民族学展馆,不是深处大学(比如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的民族、人类学博物馆),就是筹办了几十年还没开馆(中国民族博物馆)。

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既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各地也有独具特色的地域风俗。无论是从了解国内不同地域的族群,还是从走出去,了解世界不同族群的文化、习俗、观念的角度,都有必要建立一座立足全国,放眼世界的大型人类学博物馆。而且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的展品,主要以展现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精神世界为主,并不力求珍贵、独一,建立起一座世界性人类学博物馆的难度,总比建立起世界性人文艺术博物馆的难度低。

0 阅读:14

是个文化地平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