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过年都吃些什么?

是个文化地平线 2024-02-06 10:05:45

年是时间的循环,循环中的节点,总是尤其引人关注。

在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农历新年——春节,围绕这个节点,有各种仪式、活动、美食。外国人也过新年,也有仪式,当然不同文化中新年的日期未必相同,人们对于新年的到来,也未必都那么看重,不过既然是特别的日子,总要准备一些特别的东西。

中华文化圈

中国人通常理解的过年,就是过农历新年,即春节。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以及蒙古,过去都使用农历(有些现在也在用),也非常注重农历新年的到来,这些国家的过年习俗,和中国多少是相似的。

日本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原先按照农历过的新年,平移到公历的1月1日。所以日本的除夕,是公历的12月31日。他们的年夜饭一般不像我们这般丰盛,不过还是有一些有意思的习俗。

年越荞麦面

江户时代开始,日本流行起除夕夜吃荞麦面的习俗,称年越荞麦(年越し荞麦)。由于荞麦面缺乏韧性,比较容易咬断,因此就赋予了斩断厄运的期望,长长的面条,也预示着长寿。

另一项和吃有关的年俗是吃御节料理(おせち料理)。日本人认为新年期间,年神会来到人们家里,因此新年头三天,不便在厨房开火做饭,要预先准备好御节料理。传统上,御节料理先用来供神,之后撤下,供人们食用,预示着神向人们赐予食物。御节料理的摆盘和盛放都非常讲究,称得上是场视觉盛宴。

御节料理的食材各有寓意,例如红白萝卜丝代表红白至喜,莲藕代表洞悉未来等。正式的御节料理箱一般有5层,第1层是配酒小菜“祝肴”,通常有鲱鱼子(數之子,象征多子多福)、黑豆(象征健康工作)、小沙丁鱼(田作り,象征丰收和有始有终)等;第2层是各种有吉祥寓意的烤海鲜;第3层是炖煮的山珍食材,比如莲藕、芋头、牛蒡等;第4层是酱菜和凉拌菜;第5层空着,用来装从年神那获得的福气。

各地杂煮大盘点

作为稻作文化区,新年期间日本有吃杂煮的习俗。杂煮其实是种汤年糕,据说最早是武士野战期间的食品,室町时代末期逐渐成为供奉给众神和佛陀的食品。各地杂煮形制不同,关东和东北吃方年糕,关西和九州吃圆年糕,不产水稻的地方,则用芋头或豆腐代替年糕。年糕汤里一般有鸡肉、鱼、肉丸、蔬菜等配菜。

朝鲜半岛

由于时区不同,朝鲜半岛新年要比中国早1小时。能够和中国年夜饭对应的,大概是大年初一祭祖完后的那顿饭(中秋节也会举行类似仪式)。这顿饭的摆盘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可以参照上面的配图。第一行放年糕片汤、酒、餐具等;第二行放荤菜和烤物,鱼要放在东边,鱼头朝东,尾巴朝西;第三行放汤汤水水;第四行放泡菜和各种小菜;第五行放水果等。

祭祖食品的摆放规则

祭祖的食品都是传统食品一般用盐,而飞酱油调味,菜肴的总数通常是奇数,餐桌上不能出现无鳞鱼和桃子、大蒜、红辣椒,摆盘的具体规则如上图所示。

新年汤年糕

米糕片汤(떡국)是朝鲜新年最有代表性的食物。人们认为白色的打糕代表太阳,吃着米糕片汤,象征辞旧迎新,迎接太阳的光明。米糕片汤大多用海鲜、禽类、肉类调味烹制,配菜有鸡蛋、白菜、金枪鱼、葱等。

春饼

中国古人立春吃春饼,这一传统被朝鲜半岛保留下来。春饼饼皮一般是用热开水和面制成的,烙制成型后可以包上酱料和配菜卷着吃。

煎饼

煎饼也是朝鲜半岛春节的常见美食。煎饼的材料不限,面糊调好之后,可以加上各种配料制成口感酥脆,同时保留食材原味的煎饼。

炒杂菜

炒杂菜(잡채)最初是朝鲜王室菜肴,如今则成为新年等节日的传统菜肴。这道菜一般是用地瓜制成的冬粉,加上胡萝卜、菠菜、鸡蛋、葱、木耳等,配上酱油调味制成的。

朝鲜糕点

朝鲜半岛有在节庆期间准备糕点的习俗。糕点一般是用糯米或其他谷物制成的,种类很多,寓意各异。韩国社会中把节假日发给公务员的钱称作“糕点费”,这个词有时有表示贿赂的含义。

越南

越南人除夕也吃年夜饭。越南北方的年夜饭一般包括代表四季的4碗主菜,代表富足的8道配菜以及一些蘸酱、蜜饯果品等。方粽子(Bánh chưng)、糯米饭和腌洋葱是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菜品。中部的年夜饭一定有春卷(Nem chua)、Bánh tét(带馅的甜糯米糕)和腌肉。南方的年夜饭则必有椰汁炖肉和苦瓜酿肉汤。

除了外形不同外,越南的粽子体积也比中国的粽子大得多

方粽子(Bánh chưng)是越南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粽子一般是用糯米、绿豆、五花肉制作的,加上盐、黑胡椒、葱等调味。绿色的粽叶象征大地,方方的外形象征天圆地方,越南人用粽子纪念祖先,祈祷他们来年能保佑家庭。

几种扎肉

扎肉(Chả lụa)也是年夜饭上常见的美食。这道菜据说是受法国香肠影响诞生的。扎肉一般用猪肉制成,加入太白粉、鱼露、胡椒粉等调味。然后用香蕉叶紧紧包好煮熟。制作好的扎肉可以在室温下保存一周,冷藏下甚至能保存一个月。

炖肉蛋,不知道为什么看上去有点像红烧肉

炖肉蛋(Thịt kho tàu)类似闽南菜中的豆油肉,一般是用腌制的猪肉、鸡蛋、椰奶和鱼露制作的。这是越南南方春节的传统菜肴。在食用之前,要先把这道菜供奉给祖先。

各种越南泡菜

腌洋葱(Dưa hành)是春节期间的常见小菜。这道菜制作简单,味道酸爽香脆,可以配炖肉蛋、粽子等食用。

传统上,五果盆由五种水果组成,如今则不必拘泥于5这个数字

每逢新年,越南家庭都要准备好用香蕉、柚子、佛手、苹果等组成的五果盆(Mâm ngũ quả)。供奉给神灵,祈求来年的吉利。每种水果均有特殊的寓意,比如西瓜代表甜蜜;香蕉、 佛手象征护佑之手;柿子、橘子的象征事业成功等。

越南某频道2018年的春晚

作为和中国最像的国家,越南甚至还有春晚。

蒙古

蒙古人过去通过草木荣枯纪年,以水草丰美、牛奶醇香的秋季为新年。他们称奶酪为“查嘎”,引申出白色的意思。蒙古人崇尚白色,认为这是纯洁、吉祥的颜色,因此称新年为“查干萨日”,意为白节。元代建立后,忽必烈将蒙古新年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但查干萨日名字保持不变。清代,信奉黄教的蒙古人在藏历基础上,制定了蒙古历,并以此确定新年。今天,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一般在农历新年庆祝查干萨日,而在外蒙古,则还是在蒙古历新年庆祝查干萨日。

查干萨日年夜饭

除夕夜,蒙古族人要聚集在长者家中,参加“乃日”(宴会)。宴会上的食物包括“三锅”,即奶茶锅、羊背锅、肉汤饭食锅。人们吃着手把肉、饺子和烙饼,并在宴会上唱至少三首歌。传统上,大家认为这顿饭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新年富足美好。

由各种奶制品摆盘的“查干伊德”(白食)

白节的白,来自于白色奶制品。传统的蒙古奶制品有奶皮、奶酪、奶豆腐、酸奶等,这是除夕宴会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

由面食摆盘的“宝日伊德”

蒙古族的主食种类丰富,包括各种用面粉、牛奶、鸡蛋、黄油制成的面食。新年期间,蒙古人将各种面食、奶制品摆放成精巧的造型,这也是新年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鞋底饽饽

查干萨日前夕,每户蒙古家庭都要制作大量鞋底型的饽饽。饽饽是用面粉、盐、糖、黄油制作的,既可做甜点,也可用来摆盘装饰。饽饽一般要摆成奇数层,象征人生中交替出现的幸福与苦难,层数则和主人的年龄、地位有关,最多摆到9层。饼上纹饰象征家庭的独特传承。

手把肉和包子、配菜

蒙古人有在除夕吃手把肉和肉包子的习俗。新鲜的羊肉不加多少调料,直接煮熟,用手抓着吃,保留食物的原味和最直接的味觉体验。

青藏高原

雪域高原的藏族最初也是通过动植物的物候变化制定历法的,不过今天的藏历融合了印度历法和农历,早已不同往日。藏历属于阴阳历,通行于青藏高原、不丹、尼泊尔等地,虽然各地习俗略有差别,但一般来说,藏历新年和农历新年的日期相差不大。

切玛盒

藏历新年的仪式源自古代的苯教信仰和丰年祭庆典。新年前夜,各家各户要准备彩绘或雕花的“切玛”。切玛里面一半装炒熟的小麦粒,一半装糌粑,上面再点缀一小块酥油,插上几支染色的青稞稞彩穗和两块木牌。象征着过去一年的好收成,也预示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晚上,人们还要吃“古突”面疙瘩。面疙瘩里面放着一些小东西,用来测试家人来年的运气。比如吃到石子表示意志坚强,吃到木炭象征心黑。古突不能全部吃完,最后要剩下一点,用来沾拭身体,祛除邪气。之后人们还要举行驱邪仪式,扫除一年的不吉利。

其他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

基督教国家大多用公历,也有部分东方教会(比如埃塞俄比亚、亚美尼亚等),使用由古罗马儒略历发展而来的历法,一年跟公历差十几天。基督教国家的新年一般离圣诞节比较近,往往合并为一个假期。虽然圣诞节有隆重的庆典,但对于新年,许多基督教国家则没有那么重视。

雅努斯的两张脸,象征过去与未来,战争与和平

孔雀誓言

许愿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新年传统之一。罗马时代,人们用双面神雅努斯(Janus)命名1月。新年那天,执政官和军官集结在元老院前,宣布自己已经履行完过去一年的职责,同时对新一年进行宣誓。中世纪,在骑士传统浓厚的法国,出现了所谓“孔雀誓言”(Les Voeux du paon)。在圣诞季的最后一场宴席上,骑士们汇集一堂,轮流把手按在活的或熟的孔雀上起誓,宣誓自己将在下一年继续捍卫骑士精神,然后吃掉这只孔雀。

*.孔雀誓言一说,最初来自14世纪的诗歌,用来发誓的动物不局限于孔雀,其他野生珍禽也行。

伊斯兰教文化圈

伊斯兰教国家在宗教仪式中用伊斯兰历。这是种纯粹的阴历,没有农历闰月那样的设置。每年回历穆哈兰姆月的第一天,是伊斯兰教的新年。回历的一年要和回归年相差11天多,因此伊斯兰新年可以出现在一年的任何季节。对于大多数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新年并没有多少特殊,重要性无法和古尔邦节、开斋节两大节日相比。(甚至都找不到多少庆祝新年的图)

伊朗文化圈

崇拜太阳的伊朗人自古以来就使用太阳历。伊朗历法精确地以春分为新年的起始,他们称新年为诺鲁孜节(Nowruz,意为新的一天,或新的光明)。这是伊朗最重要的节日,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500多年前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传说古代伊朗的传奇国王贾姆希德在春分这天打败了恶魔,将人类从漫漫寒冬中解救了出来。贾姆希德宣布这一天是新的一天,此后,人们便以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端。

文化与地理概念上的大伊朗,诺鲁孜节是这片地区最重要的节日

诺鲁孜节和我们的春节有些相似,从节前准备到最终收尾,整个节日周期长达数十天。在世界范围内,诺鲁孜节是个影响力非常大的节日。从中国西部的新疆到巴尔干半岛,从巴基斯坦到高加索,全世界十多个国家的数亿人都会在春分这一天举行仪式,庆祝这个不一样的新年。

为诺鲁孜节做准备的库尔德小姑娘

诺鲁孜节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跳火节,人们在这一天跳过点燃的篝火,以驱逐疾病和不幸。在新年到来之前,每家每户都要进行大扫除,购置新年的衣服和鲜花。同时准备好苹果、大蒜、沙枣,醋,硬币、小麦草、萨马努(一种甜品)等7种在波斯语中以同一个字母开头,有着特殊意义的物品,摆放在七鲜桌上。

七鲜桌

到了春分这一天的中午,全家人围坐在七鲜桌前,迎接新年的到来。七鲜桌上的7种物品都寄托着吉祥的期许,比如苹果代表健康,硬币代表财富等。有时,人们会在桌上摆放古兰经、哈菲兹诗集、镜子等,这些东西也各有特殊的寓意。每家每户都会用心布置七鲜桌,以传承精神,展示品味。

装扮成诺鲁孜叔叔和他妻子的伊朗人,传说每逢诺鲁孜节,诺鲁孜叔叔都会像圣诞老人那样给孩子们带来礼物

诺鲁孜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通常来说,年轻人会首先拜访长者,长者则会包红包送给年轻人。伊朗人认为13是不好的数字,因此在诺鲁孜节的最后一天,也就是第13天,一家人都会走出家门,在外野餐,扔掉七鲜桌上收集的小麦草。有趣的是,这一天也是伊朗的愚人节,这种传统也许比西方的愚人节更为古老。

印度文化圈

印度是个充满多样性的国家,在历法和新年方面,也是如此。

印度各地使用的历法,既有阴阳历,也有太阳历(不过阴阳历影响更大些)。虽然各地的新年节庆各不相同,不过归纳起来,基本都在3、4月。这些历法大多以春分(3月下旬)或者太阳进入白羊宫(4月中旬)来确定新年。根据维基介绍,总结如下——

印度和藏南、克什米尔的新年,黄色表示藏传佛教、橙色为祆教,蓝色为其他南亚宗教信徒

不过我没有查到什么印度新年和吃有关的习俗。

犹太文化

犹太人使用由巴比伦历法发展而来的阴阳历。根据月份顺序的不同,又可把历法分为民历和教历。

新年号角和颇具寓意的苹果

提斯利月(Tishrei)是犹太民历的首月,教历的七月。这个月的开头是传统的犹太新年,又名吹角节,或审判日。犹太新年大致在9-10月之间。《圣经.利未记》曰:“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七月初一,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吹角作纪念,当有圣会。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做;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这便是吹角节的起源。这一天,人们要去会堂参加宗教仪式,参加三次祈祷,三次吹响羊角号,表示对上帝的敬畏和信仰。新年晚宴上,人们要吃蘸蜂蜜的面包和苹果,祈祷下一年生活的幸福甜蜜。

怀旧打扮的亚述人,以及参加集体婚礼的人们

尼散月(Nisan)是犹太教历,以及巴比伦传统历法的首月。从苏美尔时代开始,人们便在这个月的开头进行祈祷,向马杜克献祭,迎接新年的到来。今天,叙利亚、伊拉克北部、土耳其东南部和伊朗西北部的亚述人依旧保留着传统,在尼散月庆祝亚述新年(Kha b-Nisan)的到来。不过由于历法的改变,今天的人们一般在每年4月1日庆祝亚述新年。

美洲本土文明

南半球的冬至日,是印加帝国的新年和太阳节(Inti Raymi),传说印加君主帕查库蒂创造了这个节日。太阳节为期9天,人们身穿色彩斑斓的衣服载歌载舞,举行游行。同时向丰收女生帕查玛玛(Pachamama)献祭,祈祷来年的丰收。

萨克萨华曼要塞,重演印加新年的人们

随着西班牙人的到来,太阳节等印加宗教习俗被一并废除,不过在几百年后的1944年,秘鲁作家、演员Faustino Espinoza Navarro又根据16世纪印加皇室后裔Garcilaso de la Vega的记载,还原了这个节日。如今,每年冬至,都会有大量人员聚集在萨克萨华曼(Saksaywaman,古代印加的一处要塞),重演印加时代的新年仪式。

举行新年献祭的艾玛拉人

秘鲁隔壁的玻利维亚,也是个文明古国。当地艾玛拉人的新年(Willkakuti)是每年的冬至。原住民出身的总统莫拉莱斯上台后,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升,古城蒂华纳科(Tiwanaku)是进行艾玛拉新年庆典的主要中心。

为太阳节准备的食物

小吃摊上的Chiri Uchu拼盘

Chiri Uchu拼盘

吉开酒

太阳节期间,人们会举行pampamesa仪式,分享安第斯地区的传统食物,比如玉米、土豆、根茎作物、豆类等,搭配不同肉类,特别是豚鼠肉,当然还要配上本地传统的吉开酒。太阳节期间有种特别的饮料,是用超过15年的Penco(一种植物)汁水发酵制作的,其他传统食物还包括用黑、白、黄玉米粉,加上豆子、土豆、洋葱、鸡蛋、奶酪、豚鼠肉制作的汤,据说这道汤可以给太阳节舞者以力量。做法与叫花系列类似的huatia(用简易坑窑烤制的肉类、土豆、根茎作物等)、融合各种不同食材的Chiri Uchu拼盘等(源自殖民时代,也是和太阳节同时举行的圣体节的食物)。

节日打扮的玛雅人

中美洲历法起源于2500年前的奥梅克文明,人们同时使用民用历、卓尔金历等多种历法。民用历属于太阳历,它将一年分成了18个月,每月20天,最后5天则是不吉利的岁余月。在这5天里,人们将会向神献上香火和祭品,并在篝火上跳舞,祈求众神怜悯。虽然中美洲各文明的历法大致相似,但不同文明的岁首却相差很大。根据考证,玛雅民用历的岁首是每年的7月26日,而阿兹特克民用历的岁首则是2月23日,或3月12日。

阿兹特克抄本中描绘的新火仪式

相对于一年一度的新年,在中美洲文化中,更重要的周期是52年一轮回的新火周期。阿兹特克人认为,在某个新火周期结束后,太阳将会熄灭,整个世界都会被毁灭。为了维持世界运转,给太阳续命,就要举行新火仪式。打碎家中的旧陶器,扑灭火焰,同时进行大规模人祭,献祭的活人胸膛上点燃新火,挖出心脏支持其燃烧,并派使者传火四方,作为新火焰的火种,象征太阳的重生。虔诚的人们甚至会割掉耳朵,或将自己的鲜血投入火中,确保世界在周期结束后继续运转。

0 阅读:2

是个文化地平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