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体系瓦解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美国。在美国在股市崩盘后,共和党参议员里德·斯姆特和威尔斯·C·霍利提出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把美国的进口商品关税从38%提到59%。此举引来了加拿大、英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集体报复,全球贸易规模急剧萎缩,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暴跌至1934年的242亿美元,降幅达66%。这使得国际分工体系瓦解,各国经济遭受重创。
极端势力崛起,二战爆发
关税战摧毁了国际联盟的贸易协调功能,各国纷纷转向封闭经济集团,如英国的 “帝国特惠制”,这削弱了国际社会遏制侵略的集体安全机制。同时,经济危机的恶化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为极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土壤。在德国,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和对《凡尔赛条约》的怨恨,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生存空间论”,承诺带领德国走出经济危机,从而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于1933年上台执政。在日本,经济重创动摇了文官政府的威信,军部势力趁机崛起,军国主义政权宣扬对外扩张以获取资源和市场,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政治隐患。
世贸构建新世界秩序
不过,关税战的负面效应也让各国开始反思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促使美国在 1934 年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政府与他国协商降低关税,恢复互信。这一政策转变为后来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二战后,各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来避免类似的贸易战再次发生,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GATT自1948年开始临时实施,其制定的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原则和规章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可。1994 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正式成立。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美国及世界各国从中受益良多,尤其在推动国际分工合作及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美国不断稳固了自己“带头大哥”的地位。不过,随着该组织的扩张,尤其是中国等的加入,让美国在这样的世界秩序中越来越有不舒适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特朗普所谓的“各国在占美国的便宜”。
也因此,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便急不可耐地举起了关税大棒。或许是碍于关税的副作用也会给特朗普的选民带来不友好的体验,特朗普也因为考虑第二任期的因素,所以,第一任期的特朗普并不显得十分任性。
新关税战意图塑造“排华”新秩序
2025年,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便对世界各国展开了关税恫吓。此时的特朗普似乎开始放开手脚,似乎试图重塑一个更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新秩序。
只是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恫吓,选择“跪下”的国家确实不少。此时,中国却选择了硬刚。也因此,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似乎开始从普遍性的针对世界各国,转而单独对付中国。特朗普实际上已经在转变策略,试图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中国。具体而言,他将其他各国的关税推迟90天其实就是明证。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可能与日本、韩国等亚洲盟友协商,以减免部分对其关税或给予其他经济、安全领域承诺为诱饵,促使这些国家配合美国,对中国商品设置更高贸易壁垒,或限制中国企业在其国内的投资与业务拓展。
而在欧洲方面,特朗普可能尝试修复与欧盟的关系,游说欧盟对中国部分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或者在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与美国协同,给中国出口企业设置障碍,打造一个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对华贸易包围圈,孤立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