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20万白俄人进入中国,今天后裔们骄傲地说:我就是中国人

律令9章 2025-02-06 15:32:39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现今华夏囊括了56个民族。

但请注意,这56个民族可不是都能用“自古以来”形容,譬如俄罗斯族。

100年前,这一枝还不属于华夏大家庭,更不能用“自古以来”形容了,但如今的俄罗斯族人足够自豪,他们骄傲地说:我就是中国人!

不带任何歧义的讲,俄罗斯族虽然是中国民族,但这一枝的族人长相与中国的黄皮肤相差甚远,反而与北边的邻居斯拉夫人很相似。

较真起来,中国的俄罗斯族真就是斯达夫人,既然非我族类,这一枝怎么又成了华夏人呢?

这要从100年前说起:“十月革命”一声巨炮响,轰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马克思主义”由此红透半边天。

这可不是夸张,列宁带领俄国工人阶级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同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也在汲取马克思主义的营养,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都在慢慢变红。

但要正视,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就预示着砸了老政权利益集团的饭碗,延伸一下想,列宁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等同于摔了沙皇利益集团的锅,这些人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被昔日的“奴役们”没收吗?

沙皇利益集团,主要包括沙皇遗老和地主阶级,这些人曾暗中勾结国外帝国主义,企图将红色政权扼杀在襁褓中,最终还是失败了。

不用讲的太详细,今天的资本主义都不允许新生代的资本主义抬头,那更别说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100年前也是一样。

那时候,一方“红色苏维埃”刚刚站起来,另一方“沙皇旧势力”联合西方帝国主义又想进攻,两方拉扯了4年之久,“红色苏维埃”最终获胜,“沙皇旧势力”纷纷出逃。

世人以意识形态和颜色为准,苏俄是“红色苏维埃”,沙皇旧势力代表敌对方,以白色为基,就是俗称的“白俄”。

说到底,红苏也好、白俄也罢,他俩再怎么闹也还是一个人种,类似中国的朝代更替,再怎么打都是炎黄子孙,但若斯拉夫白种人进入中国黄种人的地盘,那可就变味了,应该叫“异族入侵”。

当时也有客观原因,大部分逃亡的斯拉夫人的首选是去西方欧洲,既然是“逃亡”,路程、沿途安全等因素就需要考虑,刚好南边有一个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国,这些白种人还想浑水摸鱼?

在那时,这么想的人不在少数:俄国内战爆发后,红色政权刻意封锁了与欧洲的联系,并有意将逃难人群往中国方向赶。

实事求是地说,国与国之间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只有利益之说,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刘备,说不清谁好谁坏,苏俄的红色政权把人往中国赶,他们也没安啥好心眼。

当时苏俄的想法大抵有两点:其一,切断“沙皇旧势力”从西方欧洲国家获取援助、二则,把人往中国赶,等红苏缓过劲后再进入中国追杀,真要是进了中国,“什么时候走”就是另一话题了!

这种伎俩在中国叫“阳谋”,当时华夏虽然乱,但看清局势的人还是有的,因此北洋政府曾禁止斯拉夫人逃亡中国,甚至陈兵边境以威慑。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威慑”,陈兵边界只是象征性的,仍有不少斯拉夫人顺利进入中国,北洋政府压根没有实际能力禁止。

就当时来讲,进入中国的“白俄”大抵分成三部分:其中两部分沿着中俄边界进入我国东北和新疆地区,新疆地区的很快被苏军消灭,剩下的主要集中在东北,这也为中、俄俩国同时埋下了祸根。

简单讲,当时正值世界大战,俄国“红白大战”的同时,中国也在和日军较量,伪满国的建立,隐蔽在暗处的“东北白俄”就出了不少力,这些人不仅帮助侵略者压迫我国百姓,甚至还想刺杀宋庆龄,幸得张学良及时出手才躲过劫难。

虽然劣迹斑斑,但当时的苏联正全力对付德国、中国也在忙,一时间都无暇顾及“东北白俄”,一直到苏日大战,苏军进入东北后才有精力剿灭这部分沙皇旧势力。

还有第三部分,这些斯拉夫人逃亡至中国较为富庶的前沿城市,成了“上海白俄”。

这部分斯拉夫人大多是真逃亡,行为比较良好,得到中国人认可后最终留在了中国,但并没有立即成为华夏的一个民族哦。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这一过程长达数十年,时间可不短了。

毕竟同是斯拉夫人种,且过去了几十年,老一辈的嫌隙渐渐被年轻一代淡忘,最重要的是苏联经过战争洗礼后人口锐减,急需补充人力资源。

因此,那时的苏联曾要求“上海白俄”回归,话虽这么讲,但还是有不少“白俄人”选择继续留在中国生活,并为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既然如此,包容性极强的中国也愿意接纳这部分斯拉夫人,渐渐地生出了一个“长相异于华夏的新民族”。

今天的俄罗斯族人在中国生活的非常舒适,尤其俄罗斯族姑娘非常受欢迎,同时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强盛,想来俄罗斯族人不会再离开了吧?他们会十分骄傲地说“我就是中国人!”

0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