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民间为啥一直喜欢单雄信?

艾芸阅览过去 2024-10-18 04:03:09

单雄信 ,别称飞将,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西北人,隋末瓦岗起义军人物。单雄信被隋唐迷中喜爱他的人称为乱世中的铮铮铁骨好男儿,单雄信就是单通,与其兄长单雄忠是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好汉,被百姓爱戴,称为二贤。那么历史上的单雄信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单雄信的祖父曾是护国将军,单雄信之父也承袭了职位,居东昌,后来李渊攻城,单雄信的父亲与之血战七天,最后被杀。单雄信和李唐的恩怨就是从这里结下了,这就是单雄信为何不降李唐的真正原因。那么单雄信是好人吗?还有最后李渊称帝后,单雄信的结局如何?

  单雄信是隋唐演义里面的一名骁将,历史上的单雄信在正史《旧唐书》中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各片段中,但是在元、明时,单雄信的形象被丑化,成了一个逞能奸诈之人,直到明朝晚期,单雄信的形象才被再次转正,并以绿林好汉身份行侠仗义,宁死不向李唐投降的好汉。

  单雄信在正史里面出现在《旧唐书》中关于李密、王世充、李绩列传里,历史上的单雄信出身没有详细的介绍,但是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单雄信是活跃在613年到620年的,单雄信与徐世绩(就是李绩)最初是投靠瓦岗的,后来翟让将瓦岗之主的位置让给了李密,瓦岗内部随着翟让的死开始涣散,后来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而徐世绩投奔了李唐,王世充对单雄信有知遇之恩,所以在620年时李世民攻打洛阳时,单雄信曾与他交手,并差点杀了李世民。

  单雄信在历史上一直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所以在隋唐演义等小说里面也继承了部分的特征,但是小说为了烘托人物,常常会把一些人的特征放大化,比如单雄信与李世民,当时小说里面是李世民原谅了单雄信,但是单雄信却一心求死,还有说单雄信兄长之死是李渊的误杀。当然我们离隋唐的年代已久,可能写小说的作者离得近,有一定史实,但是有些还是虚构的。单雄信最后是被李世民处决的,这个是正史上记载的,而李世民为何处死单雄信其实最普遍的理解就是单雄信曾在王世充摩下时曾威胁到了自己的性命,这对李世民而言是一种屈辱吧!

  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自己曾经联手的李建成还有李元吉,我们也可以理解单雄信为何会死。以宽容大量在书现的李世民,最后还是杀了单雄信。其实不管是隋唐还是其他朝代,成功的人总是在书写历史,所以单雄信之死,只能说是因为他无法投靠有血海深仇的李唐。

隋唐英雄中的单雄信,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他到底是一个义薄云天的英雄好汉,还是一个轻于去就的卑鄙小人呢?一句话小说里义薄云天,史书里卑鄙小人。但是,有些朋友讨论的基本上他不在一个频道上,我说三国志,你跟我提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我说新唐书,你提宇文成都,我说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 你说多亏大徒的孙悟空,我说蒙古西征,你说郭靖英雄,一个历史人物,既有正史形象,也有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有的是无中生有比如说罗成、杨林,有的是大相径庭,比如说单雄信、苏定方。

正史上的单雄信呢,并没有单独的传记,但是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涉及。综合来看单雄信的个人武勇在小说中与历史上是大致相同的,已经是无需多言。他的武艺并不输给瓦岗寨的老同事们,但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老同事们一个个加入了唐朝,一个个功成名就,偏偏只有他被砍了头,连徐世勣求情都求不回来,这是不是很不公平呢?咱们先说一下很多朋友当成真事儿的单雄信的文学形象。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等文学作品里,单雄信的形象大致是一样的,手使一杆金顶枣阳槊,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庄主,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行走江湖是极为仗义,电视剧中被称为义薄云天小关羽,李渊去太原时遭到杨广追杀,阴差阳错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单雄信因此不投唐。

秦琼遇难的时候,单雄信多次接济秦琼,后来又与秦琼、程咬金等四十六友与贾柳楼结义。瓦冈聚义程咬金为大德天子,封单雄信为五虎上将之首。瓦岗散将之后,单雄信投奔王世充,罗成设下埋伏锁五龙,单雄信是孤身踹唐营中计被俘,昔日兄弟徐茂公等极力为单雄信求雄,并劝单雄信投降,但单雄信是誓死不降终被斩首。于是瓦岗众人是无情无义,单雄信是义薄云天,宁学桃源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这是明清以后的文学形象中的单雄信,和真实历史基本上没多大关系。其实单雄信他既不是绿林总瓢把子,李渊也没杀他哥,既没有贾柳楼结拜,也没有程咬金的大德天子,既没有罗成,也没有单雄信的誓死不降。那么真实历史记载中的单雄信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不是山西潞州人,而是曹州济阴县,也就是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单雄信和徐世勣是最早追随瓦岗寨首任领导翟让的。三人确实是瓦岗创始三元老。单雄信不仅是翟让的同乡,更是与翟让友善与徐世勣一起帮助翟让拉起了人马,可以说是翟让的嫡系了。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然而,大家心目中义薄云天的单雄信,究竟是怎么做人做事儿的?咱们且看历史真相。

单雄信是这个隋唐英雄中,下场比较惨淡的一位,今天我们说说单雄信单二爷的悲情人生。

单二爷是隋末九省绿林好汉的扛把子,江湖人称义薄云天小关羽。做事极为仗义豪迈。单二爷在二贤庄广结天下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在秦琼落难卖马当锏之时,单二爷多次接济秦琼。单二爷看到隋炀帝杨广的昏庸残暴,遂传令各绿林好汉前往劫取送往京城的皇岗。并在贾柳楼结拜后并袭取瓦岗寨作为根据地,正式揭竿起义。建立瓦岗政权,并为五虎上将之首。瓦岗山易主后,单二爷因不耻李密的为人遂离开了瓦岗,此时正值洛阳王王世充招兵买马,遂投在了洛阳王的帐下。

后秦琼、程咬金、罗成等人离开瓦岗来到了洛阳投奔单二爷,单二爷专门为其盖制了三贤府供其三人居住。后来因牛鼻子老道徐茂公设计将三人一起引出投奔李唐,单二爷遂与其割袍断义 。这个牛鼻子老道做的确实不地道,明知道单家大爷死于李渊之手,单二爷与李唐父子有不共戴天之仇还作出此举,确实有伤兄弟之情啊。后李世民对战王世充之时,单二爷明知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但单二爷并为放弃,一直抵抗到底誓不投降,最后被罗成设计被俘。被俘后单二爷誓死不降,终被斩首。临行前单二爷没有一丝的恐惧,反而唱出来一曲豪迈的壮曲。京剧锁五龙的桥段就是由此而来的。

纵观单二爷的一生,义气当先。仗义疏财。勇猛刚烈,与秦琼,程咬金,罗成,王伯当并称瓦岗五虎将。为报兄长的大仇,可以忍辱负重,与李渊父子决战到底而誓不投降。当最初结拜的兄弟们都离他而去,只能自己苦苦的支撑着局面,也许只有单二爷知道自己内心的悲催了吧。单二爷是一个集义气忠勇 刚烈而于一身的硬汉。对于任何打击他都坚挺了过来。悲催的单二爷是隋唐演义里面名副其实的第一硬汉。

义薄云天小关羽

单庄二主隋末己

英雄难过美人关

紧随魏王故去已

江湖人人称义薄云天小关羽的名人乃是隋唐英雄单雄信,在单家庄中有两位庄主,单雄信排行老二,在隋末就只剩下自己了,大哥是被李渊误伤而死的,他与大唐成了对立面,后投靠了魏王,而魏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自古英雄都难过美人这一关,最后魏王死后,单雄信也随之而去了。

单雄信有勇力,擅长使用马槊(一说能马上用枪)。韦城翟让亡命瓦岗,聚众起义,单雄信与徐世勣前往归附,翟让在徐世勣的建议下攻取荥阳、梁郡二郡,瓦岗势力达到万余人。同年,李密助杨玄感反隋失败,投奔瓦岗。

大业十三年(617年),翟让在王伯当与徐世勣的建议上将瓦岗之主的位置让给李密,李密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

同年七月,李密率军与王世充会战,双方互有胜负。此时翟让部下王儒信劝翟让夺李密之权,但翟让拒绝,李密听到这个消息后,打算除掉翟让。逢王世充率军进攻,翟让率军出战被王世充击败,李密与单雄信率领精兵前往救援翟让,打退王世充军。第二天,翟让到李密处摆宴,李密拿一张好弓给翟让,派人趁翟让看弓时将翟让砍杀。徐世勣被乱兵砍伤,单雄信无奈,向李密叩头求饶。房彦藻以单雄信轻易屈就,劝李密杀了他,但李密爱惜单雄信才能,拒绝这个建议。李密宽慰单雄信、徐世勣等,让他们分统翟让部众。

唐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死隋炀帝杨广,李密接受王世充的册封,率兵与宇文化及作战。九月,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王世充率军来攻李密。李密留王伯当守金墉,率军前往偃师。李密让单雄信领外马军,在偃师城北驻扎,王世充率军袭击单雄信营,李密派遣程咬金和裴行俨前往救援,裴行俨中流矢坠马,程咬金抱起裴行俨逃脱。王世充打败李密,进围偃师,单雄信等人投降,徐世勣转而投奔李唐。王世充用单雄信为大将军。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持枪纵马直取李世民(一说单雄信要杀的是李元吉),徐世勣出现制止单雄信,单雄信于是退走[2]。

武德四年(621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一干将领全部处死(《旧唐书》则称是李渊下旨处死单雄信),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希望可以免单雄信一死,但遭到拒绝。单雄信安慰徐世勣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必定会死。徐世勣说,忠义难两全,并表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单雄信的家人。徐世勣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吃下后赴死[3]。

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载:单雄信是后汉济阴太守单匡之后。生有一子单道真,为唐朝梁州司马,单道真生有三子:单思敬、单思礼、单思远。单思敬官任安东都护府都护,有子单光业;单思远官任河南尹、岐州刺史,有子单有邻、单不先。单雄信第11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黄巢起义,人称“黄军四杰”。

儿子

单道真,官至梁州司马。

孙子

单思敬,单道真之子,官至安东都护府都护。

单思礼,单道真之子。

单思远,单道真之子,官至河南尹、岐州刺史。

曾孙

单有邻,单思远之子,官至宣德郎、行太子校书郎。

单不先,单思远之子。

单光业,单思敬之子。

唐朝时期,正史《旧唐书》里说单雄信是一员骁将,段成式《酉阳杂俎》里所载单雄信将伐枣树砍伐作为枪杆,造一重达七十斤的枪头,称为寒骨白。 [16]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

但到了元代,元杂剧中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写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明代《大唐秦王词话》中单雄信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计做了他的驸马,然后诈病病回金墉,在王世充与李密交战之际,将李密众家眷押解回郑,胁迫众将投降王世充,事后却又阻止王世充给他们加赠官职,让他们以半俸闲住长随营。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单雄信又跪地求饶,形象被丑化。

晚明时期,袁于令在《隋史遗文》里将单雄信的形象扭转,并首次写出单雄信绿林首领的身份,为人侠义,扶危救弱。清代《说唐全传》及《隋唐演义》里的单雄信形象秉承了《隋史遗文》。单雄信身为绿林豪杰,劫富济贫,豪侠仗义,最后宁死不屈。

单雄信庙是依墓而建,始见于何时已不可靠,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东明县知县张师绎曾修缮单雄信庙,清雍正四年(1726年),东明县知县程允仁又重修单雄信庙。据《东明县志》记载,单雄信庙后来被毁,但毁于何时却不得而知。墓也已经被湖水淹没,后人在单雄信衣冠冢遗址上建了一座亭子。

二贤庄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西郊湛上、暴马、蒋村之中的高岗上[6]。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集体个人筹资兴建的第一期复原工程已基本完工。建成包括二贤中厅、东西配殿、两边厢房、古寨城楼、聚贤亭、怀远亭以及左右门房和围墙等十余项仿古建筑。连同原有旧正厅、拴马唐槐、宋代古柏古碑石刻等胜景,还有庄前广场、乐台;庄后有小桥、流水、高岗等,殿厅连云、古树参天、高墙壁立,势琚险峻。庄里有单雄信等人彩色塑像。

人物评价

刘昫《旧唐书》: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7]。

司马光《资治通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8]。

赵翼:伪郑单雄信,挺槊追秦王。伪汉张定边,直犯明祖航。彼皆万人敌,瞋目莫敢当。使其事真主,戮力鏖疆场。功岂后褒鄂,名应并徐常。惜哉失所依,草贼同陆梁。

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等文学作品里单雄信的形象大致是一样的(小说中其又名“单通”)。单雄信外表雄壮,武器是一杆金顶枣阳槊。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庄主,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行走江湖极为仗义,(黄海冰版电视剧中被称为“义薄云天小关羽”)。李渊去太原时遭到杨广追杀,阴差阳错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单雄信因此不投唐。

秦琼遇难时单雄信多次接济秦琼,并暗中帮助秦琼让其免受牢狱之灾。杨林派十三太保押送皇纲往京城时,单雄信传令各绿林好汉前往劫取。秦琼母亲过寿时,单雄信带领王伯当等前往历城县祝寿,与秦琼、程咬金等四十六友于贾柳楼结义。后因程咬金劫皇纲事情泄漏,程咬金与尤俊达被杨林抓获,单雄信等人设计将程咬金、尤俊达救出,杀出历城县决定造反。

单雄信等在徐茂公的建议下,袭取瓦岗寨作为根据地,正式揭竿起义。程咬金为大德天子,封单雄信为五虎上将之首。隋朝廷得知后,派兵马抄杀了二贤庄,又派魏文通、杨林等前来征剿瓦岗,单雄信与其兄弟们奋力将其击退,还收降了裴元庆等人。

程咬金将皇位让给李密之后,李密用将士们拼命得来的玉玺换取萧妃,引起了单雄信等人的极大不满。于是单雄信孤身一人离开了瓦岗寨,去了王世充的地盘洛阳。王世充发现后立即将单雄信收到帐下,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单雄信。不久之后秦琼、程咬金、罗成等人也离开瓦岗来到了洛阳,但秦琼与程咬金却不愿意为王世充效力,设计离开了洛阳。

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时,罗成临阵倒戈,单雄信上阵被李元霸击败。后单雄信巡视御果园时遇见了李世民,单雄信见到仇人儿子,撇下随从,与徐茂公割袍断义,孤身追杀李世民,危急时刻,尉迟恭赶来用铁鞭将单雄信打下马。

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对抗李世民,秦琼中计负伤(一说是避免秦琼与单雄信见面,李世民将秦琼支走),李世民以罗成为兵马元帅,罗成设下埋伏锁五龙,单雄信孤身踹唐营,中计被俘。昔日兄弟徐茂公等极力为单雄信求情,并劝单雄信投降,但单雄信誓死不降,终被斩首。

单雄信是瓦岗一个重要将领,然而正史中关于单雄信的记载还不到一百个字,其性格十分模糊。

后世只知他是一员猛将,曾两次背叛故主,并在战场上险些杀死李世民,最终被李渊下令斩于洛阳。

绿林好汉

单雄信,隋末曹州济阴人,唐人说他是东汉贪官济阴太守单匡的后代,颇有抹黑之嫌。

雄信有无兄弟,家业如何,已不得而知。他与同乡徐世勣自幼交好,亲如兄弟,二人皆武艺高强,雄信善使枪,十分勇猛。

关于单雄信的武器,《旧唐书》说是枪,《新唐书》则说是槊。

在唐人笔记中,单雄信的武器是一柄带有神奇色彩的枪。《酉阳杂俎》称:“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曹州毗邻东郡,单雄信和徐世勣与当地法曹翟让交情颇深。

大业七年(611年),齐郡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聚众起义,掀起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这一年,翟让也因犯罪被判死刑,狱吏黄君汉私自将他放走。

翟让见朝政腐败,人心思乱,便来到瓦岗山设立营寨,招纳难民,很快拉起数百人的队伍。他们打家劫舍,拦截商船,许多无以为生的百姓纷纷加入,瓦岗寨迅速发展到一万多人,单雄信和徐世勣也慕名而来,翟让将他们视为左右手。

瓦岗寨虽带有反隋性质,但手段多以打劫为主,活动范围也仅在荥阳和梁郡一带,有很浓重的绿林色彩。

瓦岗飞将

早期的瓦岗寨虽带有反隋性质,但手段多以打劫为主,活动范围也仅在荥阳和梁郡一带。

直到李密到来,瓦岗寨才彻底脱离绿林色彩,成为一支以推翻隋朝为己任的强大力量。

李密原是隋朝的蒲山郡公,他通晓兵法,极富谋略。

大业九年(613年),隋臣杨玄感趁炀帝东征之际起兵反叛,尊李密为谋主。

反叛很快被镇压,杨玄感兵败自杀,李密只好亡命江湖。他先后投奔郝孝德和王薄的队伍,都未受重用,最后在济阴人王伯当的介绍下投奔瓦岗。

李密的见识自然高于瓦岗首领翟让,在他的谋划下,济阴和东郡一带的王伯当、王当仁、周文举、程咬金、李公逸等部纷纷归附瓦岗。

瓦岗军实力大增,开始主动进攻隋朝,接连攻占金堤关和荥阳附近属县。

在与隋军作战时,单雄信经常骑着战马冲在前面。他枪法如神,挑死无数敌人,“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瓦岗军围攻荥阳后,炀帝派张须陀率二万劲旅救援。李密大破隋军,张须陀战死,其部将秦琼和罗士信率残军逃往虎牢关。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翟让和李密袭破隋朝储粮重地洛口仓,并开仓赈济灾民,河南诸州震动。

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派大将刘长恭征讨瓦岗,并命讨捕大使裴仁基从虎牢出兵夹击。

一场激战后,隋军大败,裴仁基率秦琼和罗士信等将领投降。

秦琼等人是向李密投降,与翟让的亲信单雄信谈不上有多大交情。

瓦岗内讧

不久后,李密率军攻取回洛,黎阳等仓,并击败前来救援东都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王世充退入东都,不敢轻易出战。

李密功勋卓著,翟让自愧不如,于是奉李密为瓦岗之主,自己情愿做副手。李密欣然翟让的让位,成为了瓦岗军的首领。他自称魏公,在洛口城置军政元帅府,任翟让为司徒,东郡公。

瓦岗威名大震,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的十余支农民军纷纷归附。瓦岗军壮大到数十万人,成为反隋的中坚力量。

此时的瓦岗已分化为翟让和李密两大派系。翟让自愿让位,但他的亲信常撺掇翟让自立为主,莫要受制于人;李密部下也担心翟让重新夺权,请他务必斩草除根。就这样,双方矛盾激化了。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密设宴邀请翟让,暗中埋伏下刀斧手。

翟让带单雄信和徐世勣前来赴宴,酒过三巡,李密请翟让观看新获的宝弓。

翟让拿着宝弓端详时,被突然冲出的刀斧手砍死。徐世勣见状,赶忙冲出门外逃跑,却被砍伤倒地;单雄信惊恐万分,跪在李密面前请求饶命。李密扶起单雄信劝慰一番,又叫人为徐世勣治伤。

不久后,他将翟让的人马分为三股,交由单雄信、徐世勣和王伯当率领。

单雄信追随翟让多年,却不为故主报仇,反而倾心追随李密,这引来了不少的非议。房彦藻劝李密除掉单雄信,李密爱其骁勇,不肯答应:“彦藻以雄信轻于去就,请密除之。密爱其才,不忍也。”

翟让死后,李密成为瓦岗唯一的首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善待士卒,并常常独断专行。将士们本就人人自危,李密性情大变后,他们更加惶恐,军心也日渐离散。

当时瓦岗军围困东都,占据着众多粮仓,但缺乏布匹衣料;而东都城内布匹堆积如山,却粮草不足。王世充请求以东都的布匹换取瓦岗军的粮食,昏聩的李密竟然同意了。王世充得到粮食后,军队很快恢复战斗力,开始静待反攻的时机。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炀帝,并率领数万江都禁军返回关中,朝东都进发。

隋炀帝驾崩的消息传入东都,王世充拥立杨侗做了傀儡皇帝,史称“皇泰主”。李密得知后,派使者到东都朝拜皇泰主,皇泰主封他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等官职。

圣旨送入军营,李密当着军士的面跪拜领旨。反隋盟主李密,此刻忽然以大隋臣子自居,一时间人心大乱。

大业十四年(618年)七月,宇文化及的大军渡过永济渠,与瓦岗军决战于童山之下。

瓦岗军拼死奋战,最终击退宇文化及,但损失十分惨重。李密也身中流矢,险些被敌军俘虏。

就在瓦岗军元气大伤之际,王世充率东都精锐出城决战。

裴仁基建议李密绕开王世充主力,从后方袭取东都;但单雄信认为瓦岗人马众多,当与其正面决战,李密采取单雄信的建议。

九月,瓦岗军与王世充军在偃师对峙,李密扎营帐于北邙山。王世充派轻骑趁夜潜入北邙,设伏兵于溪谷中。

次日决战,伏兵突然从山中杀出,火烧李密营帐,瓦岗军顿时溃散,全军覆没,罗士信受伤被俘。

驻守偃师的瓦岗守将捉住裴仁基投敌,洛口仓的翟让旧部也率众投降。单雄信见状,便带所属兵马投降王世充,轰轰烈烈的瓦岗起义就此终结。

瓦岗溃散后,李密与王伯当逃往长安向李渊请降,徐世勣得知后,也归顺了唐朝。

王世充击败瓦岗军后,自立为郑王。武德二年(619年),他逼皇泰主退位,自己登基称帝,并封单雄信为大将军。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命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郑国各州县望风而降,唐军很快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单雄信出城迎敌,与唐军多次血战。某次,单雄信追杀一员唐将,正要举枪刺下时,徐世勣突然冲出阻止。

世勣虽已降唐,但单雄信仍把他当兄弟,于是放走了那员唐将。

这位死里逃生的唐将,正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太宗逼围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至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单雄信虽然勇猛,但面对强大的唐军,也无力击退。王世充向夏王窦建德求援,李世民则在虎牢关大破夏军。

窦建德见大势已去,只得让人把自己绑住,率文武出城投降。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十一日,李世民率军进入洛阳。不久后,单雄信等郑国臣子被斩杀于洛水之畔,王世充则免死流放蜀地。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处死单雄信是唐高祖李渊的决定。

单雄信抗拒大唐,依照律法是要处死的。徐世勣上表高祖,愿以自己的官爵来换取单雄信活命的机会,但遭到了拒绝,李世民只得将单雄信斩首:“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

司马光认为,《旧唐书》故意把不好的事推给李渊,以此保持李世民尊贤仁爱的形象。故此《资治通鉴》中,斩杀单雄信是李世民的主意:“初,李世勣与单雄信友善,誓同生死。及洛阳平,世勣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世勣固请不能得,涕泣而退。”

在单雄信被行刑前,发生了令人感慨的一幕。

徐世勣无力营救,只得在法场上抱着昔日的兄弟痛哭。他用刀割下自己的一块大腿肉说:“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犹不负昔誓也!”单雄信将肉吃了,随即被斩杀:“临将就戮,对之号働,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尘土矣。’乃收养其子。”

徐世勣与单雄信的最后诀别,观之者无不动容。在成王败寇的历史中,他们却阐释了那个时代的义气。

单雄信之死:英雄末路,李世民执意将其处死,生死兄弟一人搭救

单雄信,名通,字雄信,绰号“赤发灵官”。曹州济阴人,山西二贤庄庄主,九省五路绿林好汉总瓢把子,江湖上人尽皆知、无人不晓。

单雄信之所以能成为江湖上人尽尊重的“带头大哥”,皆因一个义字。他对待朋友真心实意,肝胆相照。

1、当年秦琼在山西落难,只能当锏卖马还债,单雄信出手相助;后秦琼惹上官司,又是单雄信帮忙上下打点,同时还照顾秦琼老母亲,自此人称他“义薄云天小关羽”。

2、当年徐茂公被敌人围困,情况十分危急,单雄信得知消息后,不顾别人劝阻,带着部下亲自前去营救。激战中,他身先士卒,与敌人殊死搏杀之后,成功救出了徐茂公。

然而即便如此,公元621年,单雄信投靠的王世充投降唐军,单雄信被抓落难。生命攸关之际,为何当年在瓦岗寨与他同生共死的兄弟,都不肯出手搭救?

关于单雄信之死,在《隋唐演义》里,王世充投降唐军,作为王世充的大将军单雄信也被唐军所俘。

李世民眼见单雄信,这个令其又爱又恨的老相识,让他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在徐茂公、秦琼的劝说下,李世民冰释前嫌劝降单雄信。

只奈单雄信与李世民有杀兄之仇,单雄信与唐王不共戴天,最后拒绝投降唐军,英勇赴死。

以上是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与正史《旧唐书》中的记载反差很大。

《旧唐书·单雄信传》中记载:

“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

意思是说,当时单雄信被俘后,按例当处死。这时候徐茂公向李世民求情说,单雄信武艺超群,若能收服,肯定能为国家出力。甚至徐茂公还恳求以他的官爵换单雄信一命。

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没有答应。当单雄信问斩时,徐茂公到场痛哭不已。最后还割下他大腿上一块肉说,“你我兄弟生死永别了,就让我的这块肉与你一块入土吧”。

与演义中的情节相比,文史君更信服《旧唐书》中的记载。演义中的情节旨在美化李世民的英明,和单雄信对王世充的忠义,这都是人们对美好的一种寄托。

其实,历史远比想象要残酷的多。

李世民为何不放过单雄信?

依照《旧唐书》中记载,李世民一开始就没想着放过单雄信。甚至对于徐茂公的求情,他也不为所动。他执意斩杀单雄信,究其根本有两个原因。

1、李世民怀恨在心

单雄信有两次差点杀了李世民。

一次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大军进攻洛阳。当时王世充率3万精兵迎战,李世民寡不敌众,陷于重围。此时单雄信率领数百骑兵夹道而来,举枪竟进,李世民危在旦夕。

在这危急一刻,远处的徐茂公看见后大呼,“此秦王也”。史书记载,“雄信惶惧,遂退,太子由是获免”。

英勇善战的单雄信肯定不会被“秦王”的名号吓住,他之所以没有对李世民下手,也是念及徐茂公的兄弟情义。

第二次是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后,带领几个随从在洛阳郊外打猎。这时候突然遭遇了王世充军队,单雄信看见李世民,直奔李世民而去。

正在李世民危难之际,大将尉迟敬德杀奔而来救了李世民。

正是基于这两件事,由此李世民断然不肯放过单雄信。不过,即便李世民放过单雄信,内心刚毅、坚贞固执的单雄信也不一定屈服李世民。

2、单雄信失去利用价值

李世民在击败窦建德、王世充后,几乎天下已定,这时候已不再需要太多的将领为其征战。

况且他身边那时已经有了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众好汉辅佐,也不太在乎多单雄信一个。

3、李世民刚愎自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世民即便如何英明,其实也是有缺陷的。

当单雄信被捕后,他的昔日好友除了徐茂公竟没有一人为他求情,原因不在单雄信对不起昔日兄弟,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大家惧怕秦王,不敢替单雄信求情。

李世民能够发动“宣武门之变”,斩杀兄长李建成与其弟李元吉就可看出,他也是个心狠手辣,刚愎自用,威怒并蓄之人。

史书中对其记载,多少有些美化的成分。不过对于李世民一生的贡献和丰功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有道是,天道轮回。到了唐朝晚期,黄巢起义军兴起,单雄信后人单兴、单旺、单茂、单盛等人都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起义军序列。

公元880年,即李世民斩杀单雄信后259年后,其后人随同起义军一起打进长安。当时唐僖宗惊恐不已,只好带着随从逃到了四川蜀地。

历史上真实的隋唐英雄-义薄云天小关羽:单雄信

单雄信演义中绰号:赤发灵官、义薄云天小关羽。

第一个绰号:赤发灵官,灵官是道教的护法尊神,地位相当于佛教的韦陀,神通广大。单雄信赤发也不是没有可能,从南北朝到隋唐,有好多白人血统的少数民族和汉人融合混血,出个长红头发的人也不奇怪。

第二个绰号:义薄云天小关羽这个绰号也很贴切。从一件事可以说明。李世民率兵到洛阳打王世充,单雄信突然单枪匹马杀入唐军阵中,直取李世民,吓得徐世绩大喊:“住手,此乃秦王也!”,单雄信听到后掉头而走,看在结义兄弟的面子上,他放弃了立天大功劳的机会。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一、单雄信有关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本事;二、不输关羽华容道放曹操那种仗义!

单雄信是投奔翟让的第一位名人。 历史是为成功者写的,但单雄信作为一个反面将领不被抹黑就不错了,在正史中他虽然是一个反派人物,但实际上单雄信仍然做到了万古流芳,为后世人所喜爱。有好几个地方还建有单雄信庙,可见他人格魅力有多强!

演义中的单雄信是九省绿林总瓢把子,侠肝义胆、武功高强、朋友众多、仗义疏财。真实的单雄信也差不太多,说他当过九省绿林总瓢把子有点夸张,他是绿林出身。是绿林好汉翟让的小弟!但是,单雄信真实的水平和能力却比演义中描述的还要高!秦琼、程咬金很牛逼吧?不论在瓦岗寨还是在王世充那里,他们都只是单雄信的部下而已。单雄信文武全才,侠肝义胆,武功极高,擅使马槊,被称为“飞将”,是一个可以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人物。有后世人评价他如果跟对明主应该是“徐常”式的人物。徐常是谁?朱元璋手下排名第一、第二的两员大将徐达、常遇春啊!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军神,常遇春是第一无敌悍将!。集这两个人的优点于一身,可见他又多牛!

提起单雄信,想到演义中提到的二贤庄,这是单雄信和他哥单雄忠的居所,也是秦琼养病卖马的地方。地点在哪里呢?答案:评书上说的山西潞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长治市。这个地方古往今来都不乏游客光顾,比瓦岗寨出名多了!很遗憾,正史却没有记载过单雄信定居过二贤,也没有记载过秦琼卖马。单雄信是山东曹县人,在山西长治长时间定居的可能性不大。基本可以肯定是假的!

那么,单雄信为什么不降唐呢?这个问题争论很多,我有不同看法。翟让一占山为王,单雄信立马带领一拨人马入伙,可以知道两个人不光以前认识,还交情非浅!翟让突然被杀,他也吓坏了,向李密跪下磕头求饶。李密饶他不死,还好言安抚。大家达成共识和解,也都表示以后大家以大局为重。但是事实上李密能放心单雄信吗?肯定不能!而单雄信更信不过李密!他小关羽能对好朋友被杀不忌恨李密吗?李密能杀翟让杀他更不在话下!而李密的谋士房彦藻当时就劝李密以单雄信轻易屈就为理由,要求李密杀了他。李密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瓦岗寨最终走向灭亡,李密是第一责任人,单雄信也是主要责任人之一。李密和王世充对阵的决死战邙山之战中,单雄信的表现很可疑!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他和王世充事先有暗中勾结,但他的表现很诡异。和王世充对阵时,裴仁基主张:趁王世充出动,派一拨人马去偷袭他的老巢洛阳;王世充必会去救,趁机在途中设伏把他消灭;魏征主张:由于军队刚灭了宇文化及,还没有休整过来,先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单雄信、程知节(程咬金)等将领则主张主动出击。李密不顾裴仁基苦谏,坚决主动出击。王世充所部率先攻打单雄信部,李密派裴仁基、程知节救助。王世充则转而攻打裴仁基,单雄信按兵不动不去救助裴仁基。以至于裴仁基被箭射伤,程知节奋力把他救出,最终兵败。接下来李密准备在王世充部队渡河时,发动突袭消灭王世充。有内奸把这消息告知了王世充,关键时刻翟让旧部邴元真率部投降,给了李密致命一击,导致瓦岗军惨败,多名大将被俘。如李公逸、裴行俨、罗士信、周法明、程咬金、秦叔宝、杜才干、徐圆朗、周文举、王当仁、刘黑闼等,投降了王世充。魏征逃到了河北,暂时归附了窦建德。

在这个过程中,单雄信干啥去了?史书记载,“单雄信等又勒兵自据,密自度不能支,帅麾下轻骑奔虎牢,元真遂以城降”。也就是说,单雄信等人按兵不动,李密自己估量自己不能支撑下去,遂向虎牢关逃去,而邴元真献出城池投降了王世充,随后单雄信也投降了王世充。瓦岗寨众兄弟投降王世充是兵败被俘,最起码大家都为瓦岗军拼过命的,单雄信是不战而降!这不能不让人起疑,你是否事先和王世充有勾结?

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单雄信和王世充事先有勾结,但按推理来说这种可能性也不小。王世充诡计多端,知道瓦岗军好多人都对李密不满,特别是翟让的旧部,都派人进行过离间和策反,单雄信肯定是重点策反对象。有资料说,不光是邴元真,连罗士信都中了他们的离间计,要反叛李密。

单雄信投奔王世充后,王世充对他非常的好,委以重任。演义说还招他为驸马。他对王世充忠心耿耿。

直到王世充兵败,单雄信也被活捉。李世民下令处死他,以前瓦岗寨的众兄弟只有许徐茂功一人替他苦苦求情。为什么秦琼、程咬金、魏征、罗世信等人不去为他求情呢?我想这帮人一定对他有恨,在心里早已和他没有兄弟之情了。他们认为瓦岗军在危难之际,单雄信见死不救对瓦岗军的灭亡有很大责任;更怀疑他出卖了瓦岗寨,出卖了众兄弟!

李世民这个人很大度,他的重要班底就是瓦岗军,如果众将领都为他求情他一定会饶过单雄信。是,几次单雄信都差点杀了他,而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一半以上曾是他李世民不共戴天的敌人,他不都把他们照当作心腹吗?李世民这方面是非常大度的。关键是李世民不想留一个大部分瓦岗军将领不喜欢的人物!

我感觉单雄信很像淮海战役中的白崇X,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的班底都是黄埔系,杜聿明快曾不住了,白崇X就是见死不救!老蒋派几个使者去劝说,老白都不肯出兵,他甚至当着使者的面直言不讳的说老蒋:“我北伐给他立那么大的功劳,他竟然想杀我,我就是让他尝尝失败的滋味!”老蒋的使者给他下跪,他才象征性的出兵,刘邓一拦截,立马又跑回来了!如果淮海战役时白崇X全力救杜聿明,最起码国民党不会败那么惨!杜聿明也不会被俘。我想单雄信一定也是和白崇禧一样想让刚愎自用的李密尝尝失败的滋味!

一些人认为单雄信这么做人品不好,我认为这和人品无关,单雄信跟着李密继续混下去,早晚也不会有好结果的!

单雄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民间为什么有一些人喜欢单雄信?

隋末,炀帝杨广穷奢极侈,天下大乱,致使各地盗贼蜂起,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处烟尘”之说。在民间文学中,更是将这段历史描述得绘声绘色。“瓦岗英雄一炷香,打破暴隋齐归唐”,单雄信就是众多好汉中的一员。

公元616年,隋朝贵族蒲山公李密因为参与杨玄感谋反,遭隋炀帝通缉,无处落身。李密听说各路反王中瓦岗寨翟让的实力最强,就借助王伯当的推荐前往投靠。李密见到翟让后,马上向翟让献上取天下的大计,翟让却毫无远见,安心做一个草寇,没有听从李密的建议,只是让李密别领一部,号“蒲山公营”。翟让的部下魏征、徐世勣、秦叔宝、程知节、单雄信等人仰慕李密的雄才大略,纷纷投入了李密的麾下。并且和李密义结金兰,誓死灭隋。

次年,翟让和李密率兵攻取洛阳的兴洛仓,散发粮食赈济灾民,饥民踊跃参加义军,瓦岗寨实力大增。镇守东都洛阳的越王杨侗派虎贲郎将裴仁基率步骑二万五千人讨伐瓦岗军,李密命令单雄信等骁将分兵十路,大破隋军,虏获兵甲辎重无数。此役之后,李密威信迅速提升,翟让不得已只好推李密为主,李密自称魏公,封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拜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程知节、秦叔宝等人为骠骑统军。瓦岗义军攻取安陆、汝南、淮安、济阳、河南等郡县,有众十万,声势极盛。

公元618年,随着瓦岗义军的发展壮大,李密产生骄傲情绪,杀死翟让,专权横行,不恤士卒,引起了属下将领的不满。正好此时留守东都洛阳的隋将王世充帅精锐二万人马进攻李密,瓦岗众将以大局为重,一致对外。程知节率领内马军和李密一道在北邙山扎营,单雄信带领外马军在偃师城坚守。王世充派遣数百骑兵渡过通济渠攻打单雄信营寨,李密派遣裴行俨和程知节援助单雄信,三将齐心协力,杀退王世充军。单雄信乘胜追击,杀得隋军落花流水,不料镇守北邙山的李密骄傲轻敌,中了王世充“声东击西”之计。单雄信被困虎牢关,不得已投降了王世充。王世充得到单雄信后,倾心结交,誓同生死。

单雄信骁勇无比,善于在马上使用长枪,威名卓著,军中号为飞将。此次因李密的失误,致使其身陷重围,确实是瓦岗军的一大损失。李密受王世充围攻,势力逐渐衰弱,此年十月,率麾下残部投降了唐高祖李渊。李渊封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李密意犹未满,后来再次反叛唐朝,兵败被杀。

公元621年,王世充与割据河北的窦建德联合起来对抗唐兵。秦王李世民率领李世勣、秦叔宝、程知节、史大奈等将攻伐东都洛阳。四月,王世充众叛亲离,洛阳失守,秦王李世民进入宫城,俘获单雄信。李世勣、程知节等人和单雄信交情甚深,急忙向李世民求情,请他赦免单雄信,李世民没有答应。单雄信抗节不屈,决心以身殉李密和王世充,徐世勣亲临刑场送别,割下大腿上的肉生祭单雄信,单雄信最终为李世民所杀。

清朝天地会曾经有一段口号说:“宁效桃园三结义,莫学瓦岗一炷香。”瓦岗起义军初起时,群星荟萃,豪气勃发,席卷中原,轰轰烈烈,后来因为翟让、李密等人争权夺利,内耗争斗,致使大好形势一朝尽毁。单雄信义字当头,忠于故主,不失为天地间一条好汉也!

整部《兴唐》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太多了,就瓦岗山上号称英雄的如过江之鲫,贾柳楼结义有四十六友,书中还有个十八条好汉的排名。

但这些人中,有几个能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好汉呢?并不多,单雄信称得上是条真正的汉子。

人生在世,要有朋友,要有彼此忠义的兄弟,怎样才算兄弟呢?大家看《水浒传》,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人够不够多?有当官的,有强盗,有牢头狱霸,有富户豪强,还有行伍中人。出身有贵贱,贫富有差距,经历皆不同,性格各有异,真的以为一个头磕在地上,就是兄弟了?

不分青红皂白,“排着头砍过去”,滥杀无辜,肆行劫掠,老百姓恨他们更胜于恨官府,又算得上哪门子“忠义”?到头来,彼此猜忌,互相出卖,用别人的血染红自己的乌纱锦袍,又算得上是哪门子兄弟?

再来看看《兴唐传》,大家都知道秦母过寿,贾柳楼四十六友焚香而拜,义结金兰,是书中的一段佳话传奇。这人也不少,有四十六个。

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人?有王公贵族(罗成)、有王府公员(张公谨、史大奈、毛公遂、唐国义、唐国真、尉迟南、尉迟北、李公旦、白显道、党世杰、杜差、夏石珊、尚时山)、有商人掌柜(贾润甫、柳周臣)、有官府衙门的执法人员(秦琼、连明、樊虎、任忠、铁魁、金甲、童环)、有绿林匪寇(单雄信、尤俊达、侯君集、王伯当、谢映登、王君可、齐彪、李豹、金成、牛盖、屈突星、屈突盖、丁天庆、盛延师、鲁明星、鲁明月、袁天虎、尚怀忠、李成龙)、还有道门术士(魏征、 徐茂公)、还有私盐贩子(程咬金)。

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吗?没有;有共同的语言吗?也没有;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吗?还是没有。就是一齐在寿宴上吃了顿饭,喝了点酒,情绪被乙醇调动起来,一个头磕地上,就算结义兄弟了。可就在不久前,他们其中的一些人还互相闹别扭、打架、拆台,彼此蔑视和唾弃。

这也能叫兄弟,对得起香案上的那柱香?

看看三国时代的桃园三兄弟,人家那是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有苦同吃,有难同当,有福共享,为了给兄弟报仇雪恨,连江山都舍下了,这才是真正的兄弟!

水洎梁山、瓦岗山那算什么?一群乌合之众,为了自己能往上爬,出卖良知,出卖感情,出卖兄弟,有几个配得上一个“义”字?

真正值得敬重只有单雄信。

人家单雄信本来混得相当不错,绿林道上的总瓢把子,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关系网遍布天下,谁都给面子。家里还有钱,良田万倾,家财万贯。

单雄信对待朋友怎么样?兄弟缺钱,需要多少来拿;兄弟犯了事,单雄信上下打点给摆平;兄弟们失败落魄了,单雄信又千方百计地找到门路。

单雄信完全可以悠哉游哉地过上幸福美满而富甲天下的生活。但是,为了兄弟情谊,为了世间的这个“义”字,单雄信舍了,抛下大好事业和万贯家财,上瓦岗山和兄弟们吃苦冒险、冲锋陷阵。

秦琼算好汉吗?兄弟间要坦诚,行的可以不是一条道,但最起码的应该是一条心。李世民要杀人,你个秦琼打那么多年仗,连个“调虎离山”之计看不出来?人头落地了你捧着哭,装什么深情?

程咬金算好汉吗?粗憨是表面的,心机比谁都多。在憨厚外表的掩护下,一辈子尽占便宜了,为兄弟吃过一次亏吗?

拿兄弟当梯子的徐茂公,表面俊俏,内心从来瞧不起兄弟们的罗成,首鼠两端的侯君集,这些人还不如王伯当,至少人家能做到“士为知已者死”。

梁山兄弟一百零八个,有什么意义?贾柳楼义友四十六人,又有何用?你可以一辈子只有一个朋友,但这个朋友是当你遇到危难之时,他可以舍下一切,来到你的身边,向你伸出手来。

只有单雄信是这种人,只有他真正算得上“兄弟”、称得起“朋友”。

单雄信是翟让的老乡,也是一起创业的嫡系。结果翟让被杀,单雄信立刻向李密叩头求饶并奉李密之命说服翟让部众。李密谋士房彦藻当时就觉得此人没节操不如杀了,李密可怜其才而用之。结果和王世充决战的时候,他先是倡议速战把李密带沟里去了,再是在李密失利的时候拥兵观望,然后全军投降了,说白了就是吃相难看又没有将略。相比之下,秦琼、程咬金、罗士信都是被迫投降,而且早早弃郑投唐,雪中送炭,不似单雄信顽固到底。

所以他的可取之处就只剩武勇了,然而在直取李世民的时候又被老同事老徐吓退。而且历史已经证明,唐朝在灭郑、夏后就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局面,不需要单雄信也能完成。后来窦建德旧将因为自危拥戴刘黑闼复起也不是少杀一个单雄信就能改变的。

对唐朝来说,单雄信是王世充集团的反唐顽固分子,也不是重要角色。“诛同恶段达等五十余人”,他连被点名都不配。更具体的名单里,他也在一些NPC之后排名第七。没有投降的资本,也没有可用的价值,与NPC无异,没必要费劲去捞。尤其唐高祖李渊也不是一个心胸宽广之人,窦建德、王世充、萧铣、杜伏威都不得善终,凭什么单雄信特殊?

北宋雍熙年间,宋太宗下诏祭祀单雄信庙。

雍熙四年,诏以亲耕籍田,遣官奏告外,又祭九龙、黄沟、扁鹊、吴起、信陵、张耳、单雄信七庙,后又增祭德安公、岳台诸神庙,为定式。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有北宋都城开封民众以单雄信为神并立庙祭祀的记载:

东曲首向北墙畔单将军庙,乃单雄信墓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发芽生长成树,又谓之枣冢子巷。

正好合了《酉阳杂俎》中单雄信以枣树制枪的说法:

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年至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南宋也维持了对单雄信庙的祭祀:

祈报。……诸祠如子张、子夏、信陵君、段干木、扁鹊、张仪、吴起、单雄信等庙亦祀之。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和清雍正四年(1726年),时任东明县知县张师绎、程允仁都曾重修单雄信庙。虽然如今因为沧海桑田,其墓、庙都已不存,但其能够长期存在,说明其在民间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地方上出个人物不容易,他的老乡们以他为荣也说得通。

但是他的文学形象却没有一直正面:

在元杂剧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中,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在明朝的《大唐秦王词话》中,单雄信更是被王世充以女儿色诱而反水,在偃师之战中劫持李密家眷胁迫瓦岗寨众兄弟投降,后又不让王世充任用他们,让他们只能赋闲,而在王世充败亡后又跪地求饶,比历史上的形象更不堪。

而单雄信的形象得以扭转也是另一部分文学界人士的功劳,在晚明袁于令《隋史遗文》中,单雄信成为了为人侠义、扶危救弱的绿林首领,这一形象也在清朝《说唐全传》《隋唐演义》中得到了延伸,所以才有了今天广为人知的潞州二贤庄庄主“赤发灵官”和因为家仇在身明知投唐则前途一片光明也绝不为之、宁死不屈的单二爷。

“有情有义有兄弟”这是我对单雄信的一个评价,而很多人喜欢单雄信大多也是因为他的兄弟义气吧!

悲催人生导火索!

单雄信是小说《兴唐传》里的人物,家住山西潞州天长县八里二贤庄,从他父亲开始就以做响马为生,队伍越做越大,最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后来单雄信父亲死后,家业传到了单雄信哥哥单达手上,可是没多久单达因意名被太原候李渊射杀,自此单雄信接手家业,也从这时起单雄信跟李渊一家产生了不共戴天之仇,而单达之死也算是单雄信悲催一生的导火索!

毁家纾难为朋友!

秦琼到山西公干却不幸染病遭难,不得已只能“當锏卖马”,被单雄信知道后把秦琼接到自己家中医治,并好吃好喝的招待了半年,把秦琼当成了亲兄弟,在秦琼病愈回乡之时单雄信还送了秦琼很多钱财。哪知秦琼在回家的路上失手杀人摊上了人命官司,单雄信知道后“毁家纾难”只为救秦琼一条性命,最后在单雄信的帮助下,秦琼才保全了性命被发配北平府!

有情有义“有”兄弟!

贾家楼46友很多都是单雄信的手下,但单雄信不计较身份跟他们结拜成了异姓兄弟,而对于“小兄弟”罗成的处处刁难,单雄信很多时候也是一笑解恩仇,他做到了有情有义。然而他的这一帮“好”兄弟在明知单雄信跟李渊有杀兄之仇的情况下全都跑去投靠了李渊,使得单雄信最后对这帮“好”兄弟们心灰意冷,一心求死!

在民间很多人都把有情有义的人当作偶像,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关羽,因为对兄弟有情有义成为了后来的全民偶像,甚至被当成“神”一般的存在。而单雄信对兄弟也是有情有义,虽然人气不如关羽,但他在老百姓中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单雄信,曹州济阴人(今山东曹县附近)。是隋唐十八好汉中的一员。因其在家中排在第二,故很多人都称呼他单二哥。后世说书之人,则称其为赤发灵官。

单雄信武艺高强,一杆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金钉枣阳槊,在他手中使得出神入化。年轻时曾为北五省绿林的头领。虽在隋唐十八好汉中恭陪末位,但反隋之后,于黄土岗上有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绩。

除了武艺,单雄信的为人也颇为后人称颂。早在二贤庄之时,他便常有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举。秦琼、李密等为人熟知的英雄人物,在落难时也都受过他的照拂。因此,他的人脉也是颇广。从著名的二贤庄四十六友结义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他当时的为人品行。

公元613年,翟让在瓦岗寨揭竿反隋。单雄信携好友徐世勣来投。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公元618年,瓦岗军先是击败宇文化及所率军队,后又被王世充率军击败。瓦岗兵败之后,众将纷纷投向李唐。而单雄信的父兄曾为李渊所杀,单李两家势如水火,故转投王世充,并娶了后者之女。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所部。同年五月,王世充战败,单雄信等人被俘。虽有徐世勣等以往瓦岗寨好友为其求情,但他宁死不降,加上单李两家的仇怨,最后终被李世民下令处死。

单雄信是个什么人

单雄信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有不少褒贬不一的说法。

首先,单雄信是个仗义的人。在尚未反隋之前,作为北方各省绿林英豪头领的他,曾经不只一次扶危济困。受过他恩惠之人,有平民百姓,也有后来闻名遐迩的英雄人物。他与兄长所为的善举,被人们大加称颂,人们将他们并称为“二贤”。此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大将秦琼,曾经窘迫到要卖自己的坐骑。单雄信得知后,更是仗义疏财,赠对方银两以度难关。另外李密在落难之时也受过他的帮助。

其次,单雄信是个有胆识的志诚之士。隋末时期,暴君不仁民不聊生,乱世之象呼之欲出。单雄信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之人,在二贤庄相聚结义,扬天地正道。后来瓦岗寨揭竿反隋,他更是毫无犹豫地携诚相投。凭得就是心中为民为义的志诚之气。

最后,单雄信是个倔强至极的人。与李唐之间的仇恨,贯穿了他的一生,也为他不得善终的悲歌谱写了基调。很多人曾经劝过他放下心中的仇恨,但他始终无法过了自己那一关。他的想法因简单而执拗,在他看来与李唐之间的纠葛中,结局无非就是你死我亡,再没有别的抉择可选。人们在为他的死感到唏嘘的同时,也觉得他的这份性格十分可爱可敬。

虽然,也有些人说单雄信在翟让、李密两人相互争权时,左右不定,是个没有主见且见风使舵的人。但纵观古今,谁又能做到毫无污点?

单雄信最后怎么样了

公元618年,瓦岗寨兵败而散。单雄信投向了曾经的大敌王世充麾下。获得后者之女爱慕之后,成为了郑国的驸马。

公元620年,李唐将统一中原的铁蹄踏向了东都洛阳。而引兵相抗者,正是与李唐有着深仇大恨之人单雄信。在这次战争期间,单雄信差点就要了李世民的性命。有一日,李世民策马行在御果园,不料碰上了单雄信。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单雄信二话不说便提枪追杀而去。期间徐世勣抓住他的衣袍阻拦,他与好友便割袍断义。随后他被闻讯赶来的尉迟恭夺下武器,见报仇无望,最后只能退去。而这一次的变故,让李世民坚定了要杀单雄信的念头。此后,窦建德兵败,王世充也顺应时势率部投降。

单雄信终究还是被李唐所俘。他恨李唐入骨,加上曾数次加害李世民,心知绝无活路,因此绝不投降,一心求死。而徐世勣、秦琼等好友,纷纷为他求情,但遭李世民拒绝。

徐世勣在求情无果之后,含泪向单雄信告别。为了朋友之义,前者割下自身的一块肉喂给后者。单雄信吃完之后,含笑赴死。最后终被斩在洛阳渚上。而他的子嗣则被徐世勣收养。

此外,单雄信因在临死前立下“三世不投唐”的誓言,民间便根据此种说法,编成许多传言。一说单雄信死后转世四次,分别为:辽东大帅盖苏文、西凉大帅苏宝童、反唐逆贼薛刚以及耳熟能详的安禄山。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言,只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可信。 

单雄信为何宁死不屈雄主?

被俘之后的单雄信深知在当时的情形下,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降。

单雄信的父兄都死在李渊之手。这份仇恨对他可谓是不共戴天。加上他本就是性情刚烈倔强之人,自然不可能向仇人之子磕头乞饶。结局也就显而易见了。

李世民为什么不能放过单雄信?

李世民在世人的眼中,一向是礼贤下士的英明雄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为何不能赦免已经无法构成威胁的单雄信?还是因为单李两家的恩怨,为此单雄信曾数次威胁到他的人身安全。这让他明白,要让单雄信屈服李唐,是不可能的。加上王世充一败,天下大局已定。他自然不可能放过任何一个对李唐构成威胁的人物。

一个不降,一个不放。悲剧的发生,也就无法避免了。

参考资料

[1]

隋唐演义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网(引用日期 2021-11-18)

[2]

《旧唐书》·列传第三_ 李密-单雄信者,曹州人也汉程国学(引用日期 2021-09-19)

[3]

永济渠故事_光明网光明网(引用日期 2021-12-09)

[4]

《旧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2014-03-18)

[5]

古墓葬:寒鸦啼落陵前月,疑诉当年汗马愁_东明自然遗产_大众网大众网(引用日期 2021-12-18)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