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必备:洞悉人性的四大授课原则,让课堂焕发生机!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2024-11-22 10:52:40

在培训的舞台上,培训师宛如知识的传播者、灵魂的唤醒者,肩负着点燃学员学习热情、助力他们成长进步的重任。然而,要想真正讲好一门课程,仅仅专业内容过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洞悉人性,巧妙把握其中的关键原则。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能够让培训课堂焕发生命力、让学员收获满满并流连忘返的艺术。

一、满足学员生理需求:课堂的基石

1、饮食需求:不容忽视的基本点

学员的生理需求是学习的基石,而用餐需求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环。正如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当学员饿着肚子时,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上,无论培训师的讲解多么精彩绝伦。培训师应设身处地为学员着想,充分尊重学员按时用餐的权利。

如果学员未吃早餐,允许他们在课堂上适当进食,这不仅体现了人性化关怀,还能让学员感受到尊重,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到了午餐和晚餐时间,务必准时下课,绝不能因拖堂而让学员错过用餐时间。因为有些单位食堂采用定点供餐,错过饭点可能导致学员无法正常就餐,进而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状态。例如,曾经有一次培训,培训师因未注意时间,拖堂近半小时,导致许多学员错过食堂午餐,学员们怨声载道,下午的课程效果大打折扣。

2、环境舒适:温度适宜的学习空间

除了饮食,学习环境的舒适度对学员的学习状态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培训场地寒冷刺骨,学员们会瑟瑟发抖,难以集中精力;而在炎热的夏天,若室内酷热难耐,学员们也会心烦意乱,无法专注于课程。培训师应提前确保培训场地的温度适宜,夏天提供凉爽的空调环境,冬天保证温暖的暖气供应。这看似是一个小细节,却能极大地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

3、充足睡眠:保障学习精力的关键

睡眠是人体恢复精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学员来说,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必要条件。然而,有些培训师为了追求所谓的培训效果,安排不合理的培训时间,让学员熬夜学习,布置的学习任务要让学员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完成,这样的安排严重挑战学员的生理极限。这种做法不仅会引起学员的反感,而且培训效果也难以持久。培训师应合理安排培训日程,确保学员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比如,在安排培训课程时,避免将课程安排得过于紧凑,保证学员每天有适当的休息时间。曾经有学员反馈,参加过一次高强度的培训,每天晚上学习到很晚,早上又很早起床,整个培训过程疲惫不堪,虽然当时看似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回到工作岗位后,很快就忘记了所学内容,因为这种疲劳式的培训无法让知识真正深入人心。

二、鼓励学员分享:激活课堂氛围的秘诀

1、先听后讲:激发学员的表达欲望

成年人的学习与孩子不同,他们具有强烈的分享欲。培训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讲解重要内容之前,先倾听学员的意见和想法。这就像是在一场知识的盛宴中,先让学员品尝开胃小菜,激发他们的食欲,然后再呈上主菜。例如,在进行“团队协作”课程培训时,培训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在你们以往的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团队协作问题是什么?”然后让学员分组讨论并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员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观点被重视,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这也有助于培训师了解学员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

2、轮流分享:尊重每一个学员的声音

为了让更多学员参与到分享中来,培训师应避免让少数活跃学员主导课堂,而是鼓励每个学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轮流分享的方式,确保每个学员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比如,在小组讨论后,让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对于性格内向的学员,培训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例如,在一次培训中,有一位内向的学员,平时很少主动发言,但在培训师的鼓励下,他鼓起勇气分享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了其他学员的认可和赞扬,这不仅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也让他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后续的培训中。

3、把握节点:创造更多分享机会

培训师要善于把握培训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为学员创造更多上台分享的机会。在长时间的培训中,可以安排学员担任主持人,负责组织部分课程内容的分享和互动环节。这样不仅能锻炼学员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参与到培训中。例如,在一个为期一周的培训项目中,每天安排不同的学员担任主持人,负责当天课程的开场介绍、课间互动和总结发言。在培训结束时,还可以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心得分享会,让学员们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些方式,学员们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成为了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培训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应对走神现象:保持学员注意力的策略

1、互动的重要性:打破注意力瓶颈

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一般来说,大约在 15 分钟左右。如果培训师长时间持续讲解理论知识而没有互动,学员很容易走神,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培训师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互动,及时将学员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互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例如,在讲解一个复杂的管理理论时,培训师可以每隔 15 分钟提出一个相关问题,让学员思考并回答。这样不仅能让学员保持专注,还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2、互动的频率:合理设置卡点

在一堂课中,培训师要根据课程时长合理设置互动的频率。如果课程时长为 90 分钟,至少应设置 6 个互动卡点,确保每隔 15 分钟左右进行一次互动。当然,互动的频率也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互动次数,加深学员的理解;而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可以适当减少互动,保持课程的流畅性。例如,在进行一场关于销售技巧的培训时,在讲解关键销售技巧时,培训师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销售场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互动的方式:多样化选择

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培训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员特点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除了提问和小组讨论外,还可以采用游戏、角色扮演、案例竞赛等方式。例如,在进行领导力培训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员模拟领导决策场景,体验不同领导风格的效果;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时,可以组织案例竞赛,让学员分组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增强他们的法律应用能力。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四、提供情绪价值:增强学员学习动力的关键

1、及时奖励:激励学员积极参与

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不仅仅希望获得知识,还渴望得到认可和鼓励。培训师应及时给予学员奖励,这包括掌声、表扬和小奖品等。当学员回答问题正确或表现出色时,培训师给予热烈的掌声和真诚的表扬,能够让学员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小奖品的设置也能增加培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员们为了得到奖品,更加积极地参与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概括点评:提升学员参与价值

针对学员的分享和参与,培训师应进行概括性的点评总结,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表现,同时也让其他学员从中受益。在学员分享完自己的观点或经验后,培训师可以从内容、思路、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改进的建议。例如,在学员分享完一个项目管理案例后,培训师可以总结说:“这位学员的案例分享非常详细,从项目的启动、规划到执行和监控,每个环节都阐述得很清晰。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新性的措施。不过,在资源分配部分,可以再进一步优化,比如……”这样的点评不仅让分享的学员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为其他学员提供了学习和参考的范例。

3、营造氛围:让学员感受到尊重与关怀

培训师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尊重和关怀的课堂氛围,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这需要培训师从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入手,关注每一个学员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例如,当学员遇到困难时,培训师可以用温和的语言鼓励他们:“没关系,我们一起分析问题,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在课堂上,培训师要始终保持微笑,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学员。通过营造这样的氛围,学员们会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培训师们,要想让自己的课程真正深入人心,就必须深入了解学员的需求,把握人性的特点,遵循这些关键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出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培训课堂,让学员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