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宿舍闲来无事,又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一遍。
故事情节就不赘述了,安迪·杜弗伦蒙受冤屈入狱最终挖地道逃出去的故事。
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和最近正在看的书有关。最近在看《人性的弱点》。我觉得两者颇有相似的地方。
书中第一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931年五月七日,纽约市发生了一起史无前例的通缉案,人称“双枪手”的科洛利终于落入法网。警方共出动150名警察和刑侦来围捕他,场面可想而知。
科洛利被捕后,发现他写下过这样一封信:在我衣服下藏着一颗疲惫的心,一颗仁善的心,一颗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心。
而就在事发不久前,他在车里和女友亲热时,交警敲车窗让他出示证件,他想都没想立即拔枪连发数弹放倒了警察。
如此残忍的凶徒竟然说自己善良,“双枪手”科洛利自始至终,坚决不认为他做错过任何事。
由此书中进行了引人深思的发问:像这样的暴徒至死都不会为自己的罪行感到自责,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一切?
紧接着书中得出了结论,那就是99%的人,无论做错什么事情,都不会批评自己。
如同影片当中一样,瑞德问安迪你为何入狱?安迪说我无罪,瑞德笑了,他又问另外一个狱友,那个狱友也说我无罪,瑞德告诉安迪你可来对地方了,肖申克监狱里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无罪。
书中得出的第一个观点就是避免批评、指责和抱怨,因为那毫无意义。
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不是在和理性打交道,而是在和有情感、有偏见、骄傲、虚荣、活生生的人打交道。
日常生活中我们少不了抱怨,但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这样无意义的情绪。
工作的时候,周围的人玩的理所应当,玩的光明正大,就你一个人累成狗,你要抱怨吗?
晚上好不容易休息了,宿舍里的中年油腻大叔手机那边不时传来小姐姐的声音,人家聊的嗨的一批,你无法想象,这种要长相没长相要身材没身材要钱没钱的中年大叔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所以你要抱怨吗?
说实话,若是之前的我,不自闭才怪,我干脆了解自己算了。但现在,我却觉得有趣起来,没错,我认为这相当的有趣,不用觉得我是是不是疯了。
因为我知道,这些负面的东西再也无法影响到我了,它们于我而言除了可笑还是可笑,生活试图用这样的小伎俩击倒我,它找错了人。
我觉得,人生更多的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懂的都懂,不懂的再怎么说永远也不会懂。
回到影片里来,我先说另外一件事,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富人和穷人调换身份,许多年以后,变成穷人的富人重新变成了富人,而变成富人的穷人则回到了穷人的状态,造成这样差距的原因则是认知和思维的巨大差异。
我觉得安迪就如同富人,他入狱后相当于变成了穷人,但他拥有的是富人的头脑,监狱的囚笼是关不住他这种鸟的,贫穷的囚笼同样关不住一颗富人思维的头脑。
而监狱里的其他囚犯就如同穷人,心已经死了,永世不得翻身,他们不相信自己会有重获自由的一天,就像穷人不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富人一样。
而瑞德呢,他则不同,他和其他囚犯不是一类人,他自始至终都有着向往自由的心,而假释则是他的机会,入狱20年他假释被拒,入狱三十年他假释被拒,入狱四十年他成功了,他重新获得了自由。
我觉得他当时的回答很有必要记录下来,就作为今天的结尾吧。
“你入狱已关四十年,你改过自新了吗?”
“改过自新?要让我说,我根本不懂得那是什么。”
“就是重返社会。”
“这我懂,年轻人,它对我只是虚词儿,政客发明的词,使你们穿西装打领带的有活干,你到底想了解什么?我后悔犯罪吗?”
“你后悔吗?”
“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跟他沟通,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了,但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我得接受事实。改过自新?狗屁不通的词,你盖章吧,别浪费我的时间,告诉你一句实话,我TM的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