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长沙会战,薛岳歼灭日军11万,为什么白崇禧还说他不会打仗?

万藏史论 2023-10-13 11:40:08

文字 | 阿龙

排版 | 阿龙

1950年,陈赓提着礼物,独自一人来到功德林看守所。

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看望在功德林改造的黄埔老同学。

据悉,陈赓毕业于黄埔一期,和杜聿明、宋希濂等国军名将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其在1933年被捕时,还是宋希濂上下活动,才给了陈赓逃过一劫的机会。

来到功德林后,陈赓找到所长,提出看望老同学的请求。

但所长并没有立刻开门,反而笑着问到:“黄埔?我能给你叫来一个连,你找哪个?”

一番话,着实让陈赓有些忍俊不禁。

陈赓此次来功德林,到底是为了找谁?

大名鼎鼎的功德林中,又关着哪些黄埔悍将呢?

1、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列宁率领无产阶级推翻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权,消息传到中国后,给予孙中山先生极大的启发。

他认为,彼时的中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内忧外患依旧未能根除。

归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对方法,想要彻底安定,就要向苏俄学习,根据此想法,他在1924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而黄埔军校,便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这年一月,孙中山委任邓演达、王柏龄等七人,组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用时两个月,学校正式建成,并开始招生,蒋介石为第一任校长,周总理任政治部主任。

这所陆军军官学校,便是后来影响了大半个中国近代史的黄埔军校。

当年3月,黄埔军校招生正式开始,陈赓、徐向前、左权、杜聿明、宋希濂、胡宗南等国共名将,全都是一期毕业,第一期也成为公认的,学员素质最高的一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一期无论笔试还是面试,都异常严格,由“国父”孙中山先生亲自把关,并经历过东征陈炯明、北伐等多次战争,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每一位,都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了领兵数十万的高级将领。

黄埔一期生中,那些投靠了蒋介石,与人民作对的高级将领,是如何被俘的?

被“请”进功德林后,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开国大将陈赓,又和他们建立了怎样的联系?

2、装聋作哑的杜聿明

杜聿明是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被俘的。

来年1月,杜聿明的数十万大军被华野、中野联手击溃,徐州“副剿总”,徐蚌会战的实际指挥官杜聿明,则在部下的掩护下,乔装打扮一番,匆匆逃离了驻地。

没成想,到了还是没逃出去,最终在陈官庄地区被我军俘虏。

被俘之后,杜聿明坚称自己是“后勤部主任”,但让他写“六大处”处长的名字,他又写不出来。看着他身边人殷勤的样子,工作人员敏锐的察觉到,他可能就是杜聿明本人。

最终,工作人员从“后勤部主任”的随从中找到突破口,最终确认了他的身份。

他正是我军搜寻许久的国民党“大鱼”,徐州“副剿总”杜聿明!

眼看身份被识破,气急败坏的杜聿明,竟然想一死了之,还好被我军救了回来。新中国成立后,他被移送到北京,关进了功德林改造所。

刚来到这里时,杜聿明一身是病,当年在野人山中九死一生,让杜聿明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等疾病。此时的他已经油尽灯枯,且心如死灰,拒绝改造。

这些,我军都没有计较,反而拿出不多的经费,从国外进口珍贵的药材,治好了杜聿明身上的各种顽疾,并请来工作人员,主动做杜聿明的心理工作。

一番劝说下,杜聿明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到底谁才是真心为人民服务。

从这之后,他开始积极改造,不仅在抗美援朝时期,带头为志愿军战士们炒面,还成为功德林缝纫组的小组长,他缝制出来的衣服,总是让前线的战士们赞不绝口。

因为表现优秀,1959年,杜聿明等人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成员,被放出了功德林改造所,恢复了自由。在乡下学习一年后,杜聿明被请回了北京,进入政协工作,担任文史专员,后来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981年,杜聿明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

3、心灰意冷的宋希濂

1949年11月,宋希濂兵团在白马山战役被我军击溃。

之后,他带着近一万人的溃兵,狼狈向云南的保山、腾冲逃去。

他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获得喘一口气的时机,便能在此处站稳脚跟,寻求反攻的机会。

12月中旬,宋希濂带领残部奔跑千里,终于来到了位于川康边境的大渡河沙坪渡口。

此时,他的亲信已经开着十几辆美式卡车等在南岸,只要他们能顺利渡河,便能乘上卡车,逃到更远的地方。那个时候,就是鱼入大海,再也没有人能抓住他们。

殊不知,此时的他们已经进入我军的包围圈。

在得知大渡河南岸出现了一批开着卡车的国民党溃兵后,我军日夜行军,赶在宋希濂部之前渡过大渡河,成功将这支国民党溃兵拦截,并布下天罗地网,准备来个“请君入瓮”。

就这样,宋希濂一口扎进早已布置好的口袋中,成了我军的俘虏。

因为日夜逃窜,宋希濂整个人非常狼狈,因此被俘时,没有人认出他,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国军,便让他和其他溃兵待在一起。

这给了他逃跑的机会,趁我军战士不注意,跑到了附近的古今寺藏了起来。

可惜,最终还是被我军搜了出来,一开始,他和杜聿明一样,都妄想装成“军需官”蒙混过关,但在送往峨眉县的路上,还是被认了出来。

身份暴露后,宋希濂心灰意冷,数次想要轻生,还好被杨勇劝住了。之后,他被关入重庆白公馆,和早先被俘的王陵基、钟彬等关在一起。

虽然不能自由活动,但并没有受到侮辱,这些让他的精神得到一丝宽慰。

后来,宋希濂和杜聿明一样,也被送到功德林改造所接受改造,由于表现良好,他于1959年,和杜聿明一起被特赦,之后进入政协工作,担任文史专员。

1980年,宋希濂赴美探亲,和儿女团聚,之后在美国定居。他感念新中国对他的宽恕,晚年的他,一直在为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982年,由宋希濂牵头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美国成立,晚年时的他曾经如此回忆:“1949年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一年,也是我人生中的转折点!”

1993年,宋希濂因病在美国去世,享年86岁。

4、顽固不化的黄维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由于部下廖运周的起义,让黄维兵团被撕开一道大口子,腹背受敌。此时黄维知道,部队突围依然不可能,只能和副兵团长胡琏各乘坐一辆坦克,分别向阵地外逃去。

胡琏还给这次逃亡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冲出重围!”

但到最后,黄维都没能突围出去,在逃亡的途中,他乘坐的坦克抛锚了。

心灰意冷的他,本打算轻生,还好被身边的人劝了回来。就这样,黄维呆在坦克边,乖乖束手就擒,最终成了我军的俘虏。

被俘之后,黄维死活不承认自己的身份,坚称是黄维兵团的书记官。

但让他说书记官的薪水是多少,他却说不出来。

除此之外,核查的工作人员,还在他身上发现了一块亚米茄手表,一支从美国进口的派克笔,这两个物件都价值不菲,一个小小的书记官,怎么可能随身携带如此昂贵的东西呢?

种种迹象都表明,眼前这个人的身份一定不简单。

最后,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位投诚的前国军士兵,众人这才得知,眼前之人就是黄维本人。

被俘后不久,黄维被转移到了功德林看守所。和杜聿明、宋希濂积极改造不同,黄维的态度非常强硬,逢人便说:“如果让我的兵团展开,面对面打一仗,鹿死谁手还不可知!”

殊不知,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是上之上者也。

我们的老祖宗两千年前便知道的道理,黄维这个黄埔一期生却不以为然,可见,黄维不仅性格顽固,带兵打仗也实在不咋地,他自己却没有自知之明。

为了逃避现实,黄维开始向上申请,研发“永动机”。

对于他的要求,功德林的看守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关于有“永动机”,黄维总共造了四台,一台比一台大,但直到他去世,也没能研制成功。

等到黄维去世,工作人员还在他所住的地下室,发现他造的最后一台“永动机”,是个重达两吨半的大家伙。见着无不感叹:“不敢想象,不敢想象!”

1989年,黄维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

5、陈赓去功德林看望老同学

陈赓是个性格非常活泼的人,因此在黄埔人缘很好,和杜聿明、宋希濂关系都不错。

在他们被转移到功德林后,陈赓为了让他们放宽心,积极接受改造,特意提着礼物去看他们。到地方之后,陈赓向所长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闻言,所长笑着问道:“黄埔?我能给你叫来一个连,你找哪个?”

原来,功德林里的黄埔学院实在太多了,光黄埔一期的就有8个,所长实在不知道他想找的是谁,所以才会如此询问。

对此,陈赓并没有点名,而是笑着回应道:“你把黄埔的都给我叫过来!”

见到陈赓后,黄埔的学员纷纷围上来,之所以如此,除了陈赓人缘好外,跟他毕业于黄埔一期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家都是老同学,因此对陈赓也更加信任一下。

这些黄埔的学员们,都想知道自己被俘后,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对此,陈赓将我军的政策向他们说了一遍,并表示只要他们好好改造,为人民服务,早晚有重获自由的那一天。有陈赓的保证,这些曾经的国军高级将领才放下心来。

可以说,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会积极改造,与跟陈赓的这次见面不无关系。

1961年,陈赓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58岁。

3 阅读: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