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2400斤小麦年薪”微头条评论区那些有趣的讨论

沧浪谈事 2025-02-21 11:45:07

那天浏览一个网友的作品,在评论区看到了一条“有趣”的留言。

浪哥觉得这是个好素材,遂写了一个微头条。

果然是个“好素材”,微头条发布后,诸多网友互动,有网友写的长评论都可以单独成文了。其中写自己地主先人对长工非常仁爱的有不少,认为一个长工“年薪2400斤小麦”合理的也不少。下雨天打孩子,浪哥就截取几个评论,写篇图文吧。

先看置顶这个评论:市场经济市场价,能力能力技能优秀的就值这个价,骆驼祥子拉黄包车每天都有猪头肉喝二两。抛开年代背景,前边的话没错,能力决定薪酬。但问题是,解放前小麦亩产量多少?地主一年给长工2400斤小麦(不含年节福利)?这个长工一人能种多少地、地主有多少地?至于骆驼祥子每天都有猪头肉喝二两,呵呵呵,好在读过《骆驼祥子》的人不少!

“扛长工是高薪?是高技术能力岗位?”这个网友问得,也不能说就是占了道理,农耕经济体,种地确实是技术活儿,不过不是每个长工都是庄稼把式。“梦幻春风”回复:民国时期稍大点的地主都是乡下有地,城里有买卖。经营磨坊油坊酒坊多的是。这个回复就是让人呵呵呵的,立马儿有网友“我梦见燃烧的雪”怼上了他:地主家大业大跟长工有啥关系?

“梦幻春风”很执拗:去看看《乔家大院》,乔致庸乡下有地,又做国际贸易开票号。“我梦见燃烧的雪”继续猛怼:跟长工有啥关系?就因为有钱,所以烧包到把收成白给长工还倒贴食宿?

说件二十多年前我老家某家子人的真事儿,这家男人三十多岁就不下力气去挣钱,累活不愿干说身子受不了,技术活儿干不来说伺候人太低撘,农忙时坐在树荫里喝茶水听收音机。轮到下边孩子上学花钱,去找亲近的人要、找沾点儿关系的人借,谁家能预备着钱让他用?有没借给他的、有的白给的他还嫌少,在大街上还对人抱怨呢:哼,他月月有工资,多给俺点儿又咋滴;那谁谁家里恁有钱,他凭啥不借给俺!这个故事,好像也不算离题哈!

一个地主后代网民说,他外公是大土地,长工们每天吃干饭,有咸菜,他外公只有自己开活那天才吃干饭。我天啊,地主对长工真好,地主真艰朴。这样的段子在互联网流传快三十年了!有时我不由得想,难道当年闹革命的,是地富而不是贫下中农?

评论区也来了一个网民留言“亲自听说”,他这个比那个2400斤麦子年薪少,有1600斤。这个“薪酬”可以让一家四五口人几乎顿顿吃馒头了,好像陈忠实也没写白鹿原上关中人家主粮是麦子吧!

我母亲1937年13岁,在武汉的食品……年收入是4800斤大米。“农村人”来讨论不说,“城市童工”也来了,一个13岁的小丫头,月薪可以买400斤米,这能糊几个人口?做工有这样的收益,还会有“工人运动”?工会还能、还会组织工人罢工?

这些网民,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什么样的教育背景?

0 阅读:0

沧浪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