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民政部发布了最新统计数据:前三季度,我国结婚数为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下跌16.57%,创下新历史新低。
第三季度结婚数为131.7万对,同比减少44.5万对,下跌25.26%,同样是历史最低。
这意味着,今年我国的结婚对数很可能会打破2022年的最低纪录,创下1986年来新低。
很明显,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生孩子了。
结婚数是新生儿的先行信号,结婚数断崖式下滑,预示着未来几年的出生人口也会大幅减少。
未来数十年,结婚数、新生儿、总人口减少已经是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
这也昭示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大的优势人口红利正逐渐消退,我国的发展模式、人口结构、产业格局等各方面也将随之巨变。
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将何去何从?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01
结婚数下跌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因为从2013年我国结婚数达到顶峰1346.9万对后,就开始一路下滑,到2022年降到683.5万对,然后去年疫情放开后迎来一波报复性结婚,才迎来1年回升。
而如今,结婚数又被打回原形,开始继续下滑之路。
结婚数下跌背后,有这么三个逻辑。
第一,出生人口趋势的改变。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我国之前一个重要的生育政策:计划生育。
1980年9月,《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被发表,信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年以后,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自此以后,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转变,即从80后开始,绝大部分家庭基本只生了1~2个孩子。
反观70后及之前,一个家庭至少有4~5个孩子。
并且自8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生育的逐步推进执行,新生儿数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80后开始,出生人口一代不如一代。80后的总出生人口大概有2.2亿人,到90后就降到了2.08亿人,比80后少了1238万人;而00后只有1.56亿人,比90后少5194万人。
下图是1980年以后,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的走势,可以看出,出生人口自1987年出生人口达到2508万的高峰后,就开始一路下跌。
出生人口和结婚数互为因果。
1987年以后这代人,也就是在2009年以后大学毕业,差不多是在2013年以后才结婚的,和2013年开始结婚数下滑的趋势基本吻合。
第二,现在结婚越来越贵了。
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结婚也一样。在我国大部分地方,结婚的必要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房子和彩礼。
换句话说,不管男方还是女方出钱,在我国大部分地方,没有房和彩礼,这个婚是结不了的,这两项是结婚的前置条件。
为啥说大部分地方?因为我观察到,有些地方结婚是不要彩礼但要房的,比如北京上海;此外也有地方少数一些人没有买房就结婚了,也就是婚后和爸妈一块住,小两口没有先买新房,但他们往往在结婚以后过几年买房。
此外,很多人结婚也会买车,但车相对于房和彩礼而言,不算那么刚性的条件,你身边可能有没车但买房给彩礼结婚的朋友,但很少有只买车不买房结婚的朋友,因此我不视为前置条件。
而这两项结婚必要成本的大头房子,近几十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涨。
自1998年我国全面进入商品房时代以来,到2021年,我国房价普涨了23年,尤其在2015年以后涨得最猛。
就我老家一个北方小县城来说,2014年时候的毛坯房房价还是2000多,现在涨了一倍,如果加上装修,一套3室的商品房,也要至少50万。
在一个北方小县城,结婚的买房成本就得至少50万。而我们当地的平均工资就三四千,如果不是当地有钱有权的县城“婆罗门”,50万对一个家庭来说相当于掏空了大半积蓄。
在大城市,这个成本就更高了。在北京、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至少需要500万;在杭州需要至少300万,在成都则是200万,重庆150万。
大部分普通年轻人很难在一二线城市全款买房,这就意味着他们想要结婚就必须贷款甚至是高比例贷款买房,从此背负几十年高额房贷和债务。
再说说彩礼。除了少数几个一线城市,大部分地方结婚都是要彩礼的。彩礼比较高的地方,比如江西部分地区能达到30多万;彩礼比较少的地方比如川渝,在6万以内。
据交友平台他趣发布的《2024彩礼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彩礼钱平均值约为12.27万元。
加上房子,年轻人结婚的必要成本则至少需要62.27万,如果加上钻戒首饰、汽车等其他成本,结婚的总成本则至少达近百万。
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成本更高。必要成本大概是560万,新一线城市则大概在200万~300万左右。
庞大的买房和彩礼成本,让结婚正变成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消费的奢侈品,这也是结婚数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婚恋观念、对未来预期变了。
比起70后,80后尤其是85后开始,他们对结婚生育的想法和选择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想法越来越自由、多元化,对生活质量、婚姻质量更加看重,对不结婚、丁克等行为的接受程度逐渐增加。
除了这些,对未来的预期也影响因素之一。
《动物世界》中说:当环境不再适合生存时,动物首先会停止繁衍,其次是大迁徙。
人也一样,当对未来就业环境、工作稳定性预期变差时,大概率不会选择结婚和生育。
02
那么,结婚数、人口的不断下降,对经济和各行各业有何影响?
首先,从宏观上看,人口的不断下降,劳动力的数量会不断衰减,人口红利会逐渐消失。
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的腾飞,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加入了WTO,凭借着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成为了世界工厂。
正如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之所以会在王庙村生产音响,是因为这里的村民可以“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能忍”。
随着人口下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会慢慢改变,用工成本必然上升,产业会向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转移,而且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
对经济而言,这便是挑战,需要进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前沿科技,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没有什么优势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不断的创新。
其次,人口下降还会让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
人口下降的意味着年轻人在减少,而退休的人越来越多,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头重脚轻,养老制度将越来越不堪重负。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此后迅速下降,在2035年前后累计结余耗尽。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预计会有8万亿到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而要补上资金缺口,便要开源节流。开源的办法包括增加缴费人群,延长缴费年限,提高缴纳标准等,节流就是减少财政支出,加大个人对养老的储蓄。
随着结婚数下降,以下这些行业会受到影响:
第一:房地产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
一直以来,结婚被视为购房的重要动力之一,即所谓的 “刚需”。
结婚人数的下降意味着购房需求的大幅减少,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房价下行的压力会加大,相关产业链,如建筑、装修、家具等行业也会受到波及。
在未来,大量人口流出的小城市会鹤岗化,一二线城市抢人竞争会更加激烈,只有能持续吸引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才有可能坚挺住。
第二:婚庆行业。
婚庆公司面临订单锐减的困境,许多小型婚庆企业可能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倒闭。婚礼策划师、摄影师、化妆师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机会将减少。
第三:母婴行业。
结婚人数的减少必然会在未来导致新生儿数量的降低,母婴用品店、奶粉企业、纸尿裤生产商等母婴相关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缩小,相关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策略,寻找新的增长点。
第四:珠宝首饰行业。
婚戒、项链等珠宝首饰是结婚的重要消费品,随着结婚人数的下降,珠宝首饰的销量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主打婚用珠宝的品牌和商家,需要拓展产品线以应对市场变化。
第五:酒店餐饮行业。
婚宴是酒店餐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婚人数减少将导致婚宴预订量大幅下降,酒店需要调整经营策略,增加其他类型的宴会业务,如商务宴请、寿宴、生日宴等,以弥补婚宴减少带来的损失。
第六:教师行业。
结婚数、出生人口的不断下降,必然会导致入学人数的下滑。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教育阶段的学生数量会减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也会逐渐降低。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或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学校因学生不足而进行班级合并、学校撤并的情况,相应的教师岗位也会减少。
北师大研究团队曾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 万初中教师过剩。
03
作为普通人,该怎么办?
首先,尽量不要负债,杜绝高杠杆,做好个人财务规划。
不要高杠杆买房、超前消费,这会让你背上负的现金流。
正如《富爸爸穷爸爸》中所说: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不要买入负债,而要买入资产。
合理安排收支,增加储蓄比例,定期存钱,建立应急资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如失业、疾病等。
其次,不要去受人口下降影响大的行业,短期过渡可以,比如去当没编且工资不高的老师。
最后,不断提升个人认知和技能,保持竞争力。
人只能赚到认知以内的钱,提高认知和技能就是在对自己进行人力投资,提升赚钱能力。
提升认知的途径有三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
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在经济波动、预期迷茫的当下,我们需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提高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