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冲绳一个积水的弹坑里洗澡。这群人让我想起了佩奇一家子。
二战时期的德国蔡司ESK 2000 B照相枪。战前这种照相枪一般安装在飞机机翼上或机身侧面,用来评估飞行学员是否达到训练标准。战争中它被集成到Bf 110和Me 210(有人说Bf 109也可以)之类飞机的机头,与武器扳机联动使用。ESK 2000 B实质上是台小型电影摄影机,使用16毫米胶片,一次最多可拍摄2000张。在其上方有个带十字准线的管状瞄准器,表明其最初设计是一种临时安装的外置设备。
日本战列舰陆奥号的炮塔。1943年6月8日陆奥号在泊地莫名其妙发生大爆炸,三号炮塔飞起到舰桥高度,舰体顷刻断成两截,舰上1474人死剩353个。陆奥号的爆炸原因一直没有找到,鉴于从来没人出来认领战果,多半是自身的事故。
这又是从什么沉船上打捞起来的炮塔吗?其实这是德国人遗弃在利比亚某机场上的容克斯Ju 52运输机包括驾驶舱在内的机身前段残骸,向两边伸出看上去像是测距仪的“耳朵”实际上是机翼根部。说老实话你是不是也看成炮塔了。
库尔斯克战役中被苏联炮兵击毁的德军313无线电遥控装甲连的三号控制坦克和Borgward-IV遥控爆破车残骸。当时该连配属于第656重型驱逐战车团,与斐迪南重型驱逐战车和灰熊重型突击炮配合作战。
罗马号战列舰上腾起的烟火。1943年9月9日,意大利投降后,其海军的主要作战舰只驶向马耳他岛向盟军投降。下午3时左右,从法国南部机场赶来的11架德军Do 217轰炸机追上舰队并使用弗里茨X滑翔制导炸弹发起攻击。第一颗命中弹击穿船体后在龙骨下方爆炸,后部机舱和两个锅炉舱被淹没,罗马号失去动力后掉队。10分钟后第二颗命中弹在前机舱引发大火,几秒钟后一号和二号主炮塔弹药库中的700吨弹药殉爆。罗马号船首快速进水并向右倾侧,很快折成两段沉没,近1400人阵亡。罗马号是当时意大利最好的战列舰,但在黑科技打击下毫无还手之力,如被雷劈了一样。
巴音查山之战前苏军第11坦克旅的BT-7坦克群,照片最右者为第36摩托化步兵师师长丹尼尔·叶菲莫维奇·彼得罗夫。巴音查山之战发生在诺门罕战役第二阶段,约8000日军渡过哈拉欣河并占领西岸的巴音查山,此举完全出乎苏军预料。但在仓促赶到现场的几支装甲部队不顾后果的盲目突击后,日军信心动摇,仅坚持了两天即不得不撤回河东。这张照片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苏军钢盔上蒙覆着迷彩罩布,很难想象他们当时就装备了这种时髦玩意儿。
1946年,火力号驱逐舰驶出塞瓦斯托波尔。整个1946年中,火力号是苏联海军唯一一艘新完工交付的驱逐舰。实际上这艘舰1940年11月就下水了,战争爆发时完成度刚刚过半。1941年8月德军逼近尼古拉耶夫的最后关头,未完工的火力号搭载着船厂工人和家属被牵引撤往塞瓦斯托波尔,船上设置了临时居住区,仓库中塞满了青铜配件和其他贵重物品。航渡途中船员们使用一座临时安装的双联76.2毫米高射炮打退了容克斯轰炸机的空袭,安全到达塞瓦斯托波尔。后来他们辗转来到巴统201工厂装配基地泊地,经过漫长艰苦的工作,于1945年2月17日完工。
中途岛海战中飞龙号航母的最后一击。1942年6月X日中午,飞龙号起飞的九七式舰攻冒着猛烈的防空炮火对约克城号发起鱼雷攻击。照片中部偏左的鱼雷机已投下鱼雷,中部偏下位置可见两架投雷后正在脱离的舰攻,靠右可见坠毁飞机冒出的黑烟,其左侧接近水天线的物体可能是另一架舰攻。这张是美国海军官方照片,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
1944年11月19日,德国国防军第11装甲师的五辆豹式被美军第761坦克营击毁在法国盖布兰和布尔加尔特罗之间的道路上,照片中还能看到761营两辆被豹式击毁的M4A3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