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W T.28 “跳蚤”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试制的小型高速战斗机,外形极为卡通。该机全长4.5米,翼展6.2米,使用一台100马力发动机,武器为一挺MG 08/15轻机枪。在1915年10月的首次试飞中该机就达到了180千米/小时的速度,按当时的标准来说相当不错。然而该机前方视野很差,并且起落架间距窄使着陆很困难,原型机在测试期间坠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米-8AMTSh突击运输直升机的电子战改型,据说是俄罗斯爬墙党2018年时在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工厂拍到的试验型号。虽说咱们不该妄评搞不懂的东西,但这乱七八糟的是收荒的吗?
1986年9月首飞的比亚乔P.180“前进”商务机,采用独特的三翼面布局和推进式螺旋桨,与传统布局商务机相比速度更快,燃油效率也更佳。至2020年,该系列已生产246架。
飞马座攻击机由苏联设计师德米特里·路德维戈维奇·托马舍维奇1942年在内务人民委员部第29中央设计局(监狱设计局)设计完成。当时战场上威胁最大的就是德国坦克部队,设计师决心建造一种舍弃一切不必要设备,只为打坦克服务的简易攻击机。三个月内即能完成样机设计和建造,至1943年8月应能生产15000架,且不给工业造成明显压力。飞马座使用两台波-2飞机的发动机,全机木制,但驾驶员由装甲舱保护。飞机没有液压和气压系统,起落架不可收放,但精心选择了易于起降的翼型。除一挺12.7毫米固定式机头机枪外,其他武器包括37毫米炮、两门23毫米炮、火箭弹、250和500千克炸弹、反坦克集束炸弹箱等都采用外挂方式组合携带。该机一共生产了4架原型机,第4架缩短机头以获得更良好的前向视野。该机未能量产的原因也很简单,1943年夏季苏军在库尔斯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已不需要生产这种纯以数量取胜的简易装备。
建造中的波音2707实体模型。波音2707是美国波音公司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超音速客机,用来与欧洲的协和式和苏联的图144竞争。该机最大速度2.7马赫,载客超过250人,比协和式和图144都大。出于经济性和环保的考虑,这个项目在1971年取消,波音因此大规模裁员,直接导致了西雅图的萧条。当时该机已获得了122个订单,比协和还多。不过从长远看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坚持完成了的协和式和图144都是亏本经营的面子工程。
波音2707更早期的实体模型。波音2707最开始的设计是可变后掠翼,在开发过程中因为复杂程度和重量增加最终选择了更为常规的三角翼。老实说这才是真正的壮观之物,想想吧,一架可变后掠翼的大型超音速客机!
双P-40,1942年寇蒂斯-莱特公司建造的试验型双发重型战斗机。这架飞机是个缝合怪,使用了P-40C的机身、P-40D的驾驶舱、两台梅林发动机和两个P-40F的发动机整流罩,发动机置于机翼上方。该机只有唯一一张公开的照片,有研究者对其建模分析后认为其纵向稳定性很差,起降性能会很糟糕,这也许就是它后来销声匿迹的原因。后两张图片是模型爱好者用不同套件拼凑出的双P-40模型,可作为外形参考,但机头外形和武器配置都是猜测的。
这架编号CCCP-42454的飞机是由图-104LL-2改装的LM-104-518航空电子设备试验台,用来评估和测试米格-31战斗机的闪舞雷达和R-33远程空对空导弹。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定型了嘛,还要什么米格-31,这玩意儿运行成本可能还便宜些。
这架编号CCCP-75786的伊尔-18V加装了长长的鼻锥,用来测试图-160轰炸机的Obzor-K 雷达。该机被改称为SL-18V,后来还在它的尾部加装了磁异常探测仪。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定型了嘛,还要什么图-160,这玩意儿运行成本可能还便宜些。
“稀有熊”(Rare Bear)是目前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活塞式飞机。它是一架经过大规模改装升级的格鲁曼F8F-2熊猫战斗机,原机1962年因事故坠毁,然后零件被拆卸一空。1969年莱尔·谢尔顿买下了剩余的部分:机身、机翼中段、起落架和右翼板,并将其改装完善恢复至可飞行状态。1989年8月21日该机在三千米竞速中创下850.26千米/小时的活塞式飞机飞行速度纪录并保持至今,此外它还在1972年创下过91.9秒爬升至3000米高度的活塞式飞机爬升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