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就淘汰,在南亚却养活近千万人,本地人:这是“黄金纤维”

古往今来聪聪谈 2023-11-10 06:55:0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聪聪

编辑|聪聪

前言

每个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国家名片,就拿中国来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畅销海外,在当时世界上,只要提到这些词汇就会想到中国。

到了今天,中国的国家名片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北斗导航等高科技产物成为了新的国家名片,可印度这个国家却把一个在中国被早早淘汰的农作物当做成“国家名片”。

就连在2021年,这一产业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干扰以后,印度政府也是立刻出台相关政策去维持这一产业的稳定。

哪怕是牺牲其他产业的利益也在所不惜,毕竟这一产业关乎这印度近千万人的生计。

那么,这一农作物究竟是什么?印度为何会对其情有独钟?其在我国又为何会不受欢迎,惨遭淘汰呢?

“黄金纤维”黄麻

第一次听说“黄麻”一词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具体可以使用在哪里,事实上,由它制作而成的产品已经遍布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中。

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会有麻袋或者是麻绳这些家庭用品出现在生活中,而这些产品都是由这个所谓的“黄色纤维”黄麻制成,甚至还有一些简陋的衣服也是以此为原料制成。

同时,它也是地毯、垫子和油毡、汽车零件和建筑材,以及造纸和生物燃料的来源,根据《本草纲目拾遗》中的记载可知,黄麻还有治疗腹泻、痢疾、麻疹的功效。

而这些全部都归功于其拥有着长而柔软、有光泽的植物纤维,有着十分柔韧的特性,可以制作成十分结实的绳子或者线,说来,这种农作物第一次出现时还是在中国,和我们有着很深的渊源。

根据专家所说,这种农作物最早是出现在古代中国的云贵高原,渐渐的才开始在全国散布开来。

目前可以找到的关于黄麻的最早的记载就是北宋时期的《图经本草》,上面详细记载了黄麻的外形和价值等。

从明清时期,这类农作物开始被大量种植,但是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却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反观印度却是越种越红火。

纵观印度种植黄麻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印度背后被殖民的一段沉重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印度国内就受到英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开始种植并发展。

由于黄麻这种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保证最基本的温度和湿度就可以存活下来,并且有的可以长大四米多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靠着这一产业挣得盆满钵满。

通过英国强大的航海技术,黄麻生产出的产品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印度自身以及英国的使用,开始出口到德国、法国等国家。

但即便是这样,印度国内的贫困潦倒的现象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这一切都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对于黄麻产业的垄断,所有挣来的钱都进入了英国人的腰包,印度人只不过是挣个辛苦钱,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已。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才有所改善,渐渐的开始有少数的印度资本涉足到黄麻业,一直到20年代末期,印度资本也才仅仅占了黄麻业的百分之15。

到了近代,虽然英国已经退出了印度的黄麻业,但这并没有影响黄麻业在印度的地位,在印度,有将近400万种植户选择种植黄麻。

并且由黄麻引起的相关产业也为将近1000万印度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的收入换算成人民币高达33亿。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疑问,这么挣钱的一个行业,为什么在中国逐渐的被淘汰了呢?而印度却十分重视这一产业,并且干的如火如荼呢?

中国为何淘汰黄麻?

相信现在很多的60后、70后的脑海中还有着自己儿时黄麻成熟后的收获景象。

“先砍割下茎秆,放在地里晾晒几天,之后要仍在水塘里浸泡,慢慢的让细菌去分解黄麻茎秆里的非纤维物质,几十天后,纤维物质就会慢慢脱落下来,再经过反复地清洗捶打这剥离出来的粗纤维质并晾干后,就会得到可以使用纤维”

整个过程看上去十分繁琐,并且在实施时所消耗的人力和时间也是巨大的,早年间在中国盛行时也只是被当做一个副业进行,在农闲时间去种植一些然后制成生活用品。

这样的生活方式放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分常见,但是随着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麻袋、麻绳等产品正在逐渐被取代。

本身的黄麻主攻的就是低端市场,但低端市场却又迎来了人造纤维的横空出世,这类纤维的制作更简单、更快捷。

而黄麻还是需要经过上文我们所说的繁琐步骤,效率和人造纤维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渐渐的,黄麻就被挤压的没有“容身之地”。

更何况,随着科技手段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棉花的种植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棉花不用在大部分去依赖于进口,通过大量的棉花种植基地,老百姓已经可以买得起并且用得起更加舒适的棉花制品。

有了更好的,谁还会去用黄麻这种粗糙的纤维制成的产品,用的人少了,原本的那些种植黄麻的人也没了销路,渐渐的就开始转行做起了其他农作物。

不仅如此,环境问题也是中国渐渐淘汰黄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上文我们所说的黄麻加工过程可知,在对黄麻进行加工时,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浸泡的。

更何况,在浸泡过程中,黄麻还会出现降解现象,在这个降解过程中,浸泡的水会出现发臭、变黑等现象,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水源质量下降等问题。

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同时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损害和折磨。

当初的英国选择在印度开设黄麻加工厂,除了因为印度劳动力充沛以外,剩下一部分原因就是污染问题。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还没有现在这么深入人心,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因为工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污染那么严重。

种种原因总结下来,黄麻的确不适合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这也就造成了黄麻遍地却被人当做是杂草的现象出现,和它是否能够创造出一定的财富关系不大,毕竟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如此大规模发展黄麻业,难道就不担心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加工流程过于复杂等问题吗?

印度为何把黄麻视为“香饽饽”

首先就是需求问题,在中国已经退出黄麻市场的背景之下,全球的黄麻市场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因为黄麻可降解的特点,它依然被许多注重环保理念的欧美国家热烈追捧。

他们才不管制作过程是否污染环境,只要自己用着环保就行,同时,一些黄麻工艺品也被认为是个性的、有品位的象征。

有了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时劳动力过剩,大部分人民还挣扎在温饱线,并且有着丰富的黄麻加工经验的印度就成了天选之子。

在印度的恒河附近,就有许多种植户依靠恒河这一天然优势种植起了黄麻,恒河有多脏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但大家只知道恒河是因为印度人民倾倒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甚至是粪便所导致的,其实不然。

大量黄麻的浸泡流程也是恒河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但是没办法,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印度人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生计。

黄麻业也确确实实为印度解决了将近千万人口的就业,并且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印度政府也为了稳定住黄麻业的地位,和稳定住这千万人的饭碗,出台了许多法规来保护黄麻业,比如要求全国百分之90的粮食都必须使用麻袋包装等,保证了黄麻产品的基础销量。

所以说,印度之所以会大力发展黄麻业,并且成为印度对外的一张“名片”,并不是因为这一行业有多好,多赚钱,而是因为对于印度目前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现状来看,黄麻的确是最适合农作物产品。

在解决温饱问题面前,环境问题以及累不累的就都被放在了后面。

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需求,国家之间也是这样,有需求的国家就会把黄麻当做“黄金纤维”,没有需求的国家就会把它当成是杂草,黄麻本身并没有错,这一切都是现实使然。

很庆幸能够出生在一个吃喝不愁,环境优美的国家,让我们不用为了生存而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可以有选择的去选择生活的方式,相信,祖国一定会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变得更加富强和环保。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0 阅读:131

古往今来聪聪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