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以哈丁.胡顿为主角,以311会议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美国医疗机构理想的治理方式。整部剧,讲述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医师对疾病和生活的看法。
切尔西医院的医务处处长,也就是所谓的“院长”,他可以在星期一早上,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将所有的医生都叫到311。然而,我们所见的却是“首脑”对其部下的质疑与谴责,质疑与谴责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操守,乃至其私底下的个人生活。
他的批评,他的言辞,他的话语,他的专业素养,他的态度,他的言行,都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范围,用中国人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扬之于公,抑之于私”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化观念,也是一种为世人所公认的道德规范。在公众面前,批判和谴责,或者将私人的事情带到公众面前来谈论,在中国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中国的医学体系虽然要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必须对死者进行会诊,但也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不过,更多的时候,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一是尊老爱幼,实力强的人有话语权。二是以和平为主,很少有人有异议,没有争执!三是为了维护颜面,为了尊、为了贤、为了亲近的人的颜面。很少的批判或责备。这种事情,很少会在公众场合发生,只有在涉及到法律的时候,才会被处罚。不过,这个处罚更多的是身体上的,哪怕是职位上的。专业的指导性和技术性的意见和建议,还远远不够。切尔西医院不会有这样的讨论,不会有这样的指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讨论,对他们的技术和人品都有很大的好处。
再说,象哈丁?胡顿这样的人,在我们这儿是很少见的。综合技能:在第四集中哈丁博士能作为里奇韦博士的辅助伽玛刀放射治疗。而在这一期节目中,他也能精确地判断出,自己的八十五岁导师老权威维恩,只有一个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消息灵通,判断精准:哈丁可以对医院内外的一切都一清二楚。
他可以了解到,急救中心的维兰纽瓦主管对打伤自己的孩子的杀人犯说谎,并获得了口供;还可以了解到,威尔逊,这位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正在家中,用遥控器,为阿富汗的一名医务人员,做着一台脑部手术。在法律知识上,他或许比不上专业的律师,还有一名女性,因为自己的儿子不肯捐赠自己的身体,她在法院上与自己的院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拿到了自己的身体,为那些还在等待着手术的患者争取到了一线生机。哈丁主任很会照顾人的情绪,他很清楚,也很宽容,也很严厉。
他的批判性很强,但从来没有滥用过自己的职权,给过自己很大的自由,甚至有一次,朴博士因为一位脑部疾病的患者,因为他的创作需要而拒绝了他的手术,甚至与他针锋相对。他听从了大夫的建议。在中国,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存在。跟上司作对,尤其是在公众场合,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哈丁虽然是一家医院的顶梁柱,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领袖,但他并不缺乏同情心,在天才女孩拒绝接受大脑切除术的情况下,他不但说服了天才女孩,还让天才女孩剪掉了自己的头发,以报复性的报复心理。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这种人?就是这家医院的“上帝”,无所不能,代表着光明与正义。
在9集中,韩裔朴博士与两位患者相遇:一位是因为脑部疾病而失去音乐感觉的提琴手;一个是因为脑部疾病而产生了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朴大夫心高气傲,特意邀请了另一位脑部的威尔逊博士,给这位乐师做手术,还给他演奏了一首小提琴,让他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感觉,免得这位乐师在做手术的时候,就会丧失对音乐的敏感。至于第二种情况,病人在知道如果将脑部的病灶切除,就会丧失自己的灵光一闪,所以不愿意做手术,但朴大夫却同意了,所以也就没有做。
对于朴博士来说,而在于有意义地生存。在《七夕》中,朴医生面对一个脑部被剖开的患者,竟然选择了不做手术。